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制度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冷藏冷冻食品安全,规范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行为,加强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以及销售过程中相关贮存、运输的质量安全与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工作应当遵循属地负责、风险治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贮存者、运输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相关经营活动,保证冷藏冷冻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冷藏冷冻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冷藏冷冻食品安全信息、技术等服务,引导和督促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冷藏冷冻食品安全知识。
第七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第二章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贮存、运输者义务
第八条从事冷藏冷冻食品销售,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除外,并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经营条件以及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销售、贮存、运输的冷藏冷冻食品品种相适应的冷藏冷冻食品贮存场所(以下称冷藏冷冻库)、冷藏冷冻食品运输设备(以下称冷藏冷冻车)或冷藏冷冻设施、设备;
(二)冷藏冷冻库、冷藏冷冻车以及冷藏冷冻设施、设备,应当设有可正确显示内部温度的温度计,鼓励设置外显式温度计;
(三)冷藏、冷冻设施设备应当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第九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自有或租赁冷藏冷冻库的,应当在申请食品经营许可时,报告冷藏冷冻库地址、贮存能力等信息。
租赁冷藏冷冻库的,还应当报告租赁的冷藏冷冻库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方式等信息。
自有或租赁的冷藏冷冻库地址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化后10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租赁冷藏冷冻贮存、运输服务的,应当选择能够保证食品安全的冷藏冷冻食品贮存、运输者,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要求报告相关信息,并履行下列义务:
(一)应当查验贮存者、运输者的主体资质,并留存相关证明文件;建立贮存者、运输者档案,如实记录贮存者、运输者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信息;
(二)应当与冷藏冷冻贮存者、运输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明确双方食品安全责任,或者在服务合同中单独约定食品安全保障责任,明确保证冷藏冷冻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要求,并要求贮存者、运输者提供贮存、运输食品期间的温度记录。
第十一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不得存在下列行为:
(一)贮存、运输、销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二)贮存、运输、销售冷藏冷冻食品不符合规定的温度等条件;
(三)贮存、运输、销售无国家海关部门出具的随附合格证明材料的进口冷藏冷冻食品;
(四)贮存、运输、销售来源不明的冷藏冷冻食品;
(五)将解冻后的冷冻食品再次冷冻后贮存、销售;
(六)在贮存、运输过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
(七)将冷藏冷冻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八)贮存、运输非食品后未对冷藏冷冻库、冷藏冷冻车进行清洗、消毒即贮存、运输冷藏冷冻食品;
(九)选择不具备相应冷藏冷冻条件的贮存者、运输者贮存、运输冷藏冷冻食品;
(十)贮存、运输、销售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冷藏冷冻食品。
第十二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冷藏冷冻食品可追溯。
鼓励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经营信息。
第十三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企业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保证各项制度有效运行。
冷藏冷冻食品销售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
冷藏冷冻食品销售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第十四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鼓励大型食品经营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建设、完善停靠接卸冷藏冷冻设施。
鼓励为冷藏冷冻库配置温控式封闭站台。
第二十二条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运输的,其贮存、运输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六项的规定。
不得从事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冷藏冷冻食品贮存、运输服务提供者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贮存、运输服务;发现贮存、运输的冷藏冷冻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四条进口的预包装冷藏冷冻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
标签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
销售分装的进口冷藏冷冻食品的,包装标签应当符合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有关规定,其中应当增加或包含分装企业、分装时间、地点、保存条件、保质期等信息,并保存不少于三件完整的原始包装备查。
贮存、运输、销售进口的冷藏冷冻食品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
鼓励冷藏冷冻进口食品包装加贴进口食品检疫合格证明二维识别码。
第二十五条市场销售冷藏冷冻食用农产品贮存、运输应当符合本办法相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鼓励冷藏冷冻食品销售企业、贮存企业、运输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持续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要求以及冷藏冷冻设备设施运行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安装温度等自动控制与记录、传感系统,明确监控的内容、范围、对象和频率。
第三章市场开办者义务
第二十七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应当依法查验入场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许可证,查验入场冷藏冷冻食品贮存、运输者主体资质证明材料。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入网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许可证,以及贮存者、运输者主体资质证明等材料进行审查,如实记录并及时更新。
不能提供相关许可证或主体资质证明材料的,不得入场或入网从事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贮存、运输等经营活动。
第二十八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贮存者、运输者履行义务,加强冷藏冷冻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展销会举办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主要负责人应当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本市场或本平台的冷藏冷冻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展销会举办者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设置专门的网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平台上的食品经营行为及信息进行检查。
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展销会举办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根据冷藏冷冻食品风险程度确定检查重点、方式、频次等,定期检查食品安全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冷藏冷冻食品安全隐患。
第二十九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应当如实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市场或展销会名称、住所、类型、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冷藏冷冻食品主要种类、冷藏冷冻库数量以及贮存能力等信息。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取得备案号。
第三十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贮存者、运输者档案,如实记录销售者、贮存者、运输者名称或者姓名、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所、冷藏冷冻食品主要品种等信息。
查验并留存销售者、贮存者、运输者的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复印件。
档案信息应当及时更新,保证其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档案信息保存期限不少于销售者、贮存者、运输者停止经营后6个月。
第三十一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应当建立冷藏冷冻食品检查制度,对销售者、贮存者的销售、贮存环境和条件以及冷藏冷冻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
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开办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冷藏冷冻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批发市场开办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与入场或入网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贮存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明确双方食品安全权利义务;未签订食品安全协议的,不得进入批发市场或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贮存冷藏冷冻食品。
鼓励零售市场开办者与入场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贮存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明确双方食品安全权利义务。
第三十三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入网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等制度,并在网络平台上予以公开。
第三十四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记录、保存冷藏冷冻食品交易信息,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日常监督检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状况等,确定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风险等级,明确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实施动态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记录、汇总、分析冷藏冷冻食品销售安全信息,完善监督检查措施,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第三十六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入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贮存、运输等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销售、贮存、运输的冷藏冷冻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向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贮存、运输活动和质量安全有关的情况;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制度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冷藏冷冻食品安全,规范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行为,加强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以及销售过程中相关贮存、运输的质量安全与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工作应当遵循属地负责、风险治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贮存者、运输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相关经营活动,保证冷藏冷冻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冷藏冷冻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冷藏冷冻食品安全信息、技术等服务,引导和督促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冷藏冷冻食品安全知识。
第七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第二章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贮存、运输者义务
第八条从事冷藏冷冻食品销售,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除外,并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经营条件以及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销售、贮存、运输的冷藏冷冻食品品种相适应的冷藏冷冻食品贮存场所(以下称冷藏冷冻库)、冷藏冷冻食品运输设备(以下称冷藏冷冻车)或冷藏冷冻设施、设备;
(二)冷藏冷冻库、冷藏冷冻车以及冷藏冷冻设施、设备,应当设有可正确显示内部温度的温度计,鼓励设置外显式温度计;
(三)冷藏、冷冻设施设备应当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第九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自有或租赁冷藏冷冻库的,应当在申请食品经营许可时,报告冷藏冷冻库地址、贮存能力等信息。
租赁冷藏冷冻库的,还应当报告租赁的冷藏冷冻库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方式等信息。
自有或租赁的冷藏冷冻库地址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化后10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租赁冷藏冷冻贮存、运输服务的,应当选择能够保证食品安全的冷藏冷冻食品贮存、运输者,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要求报告相关信息,并履行下列义务:
(一)应当查验贮存者、运输者的主体资质,并留存相关证明文件;建立贮存者、运输者档案,如实记录贮存者、运输者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信息;
(二)应当与冷藏冷冻贮存者、运输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明确双方食品安全责任,或者在服务合同中单独约定食品安全保障责任,明确保证冷藏冷冻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要求,并要求贮存者、运输者提供贮存、运输食品期间的温度记录。
第十一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不得存在下列行为:
(一)贮存、运输、销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二)贮存、运输、销售冷藏冷冻食品不符合规定的温度等条件;
(三)贮存、运输、销售无国家海关部门出具的随附合格证明材料的进口冷藏冷冻食品;
(四)贮存、运输、销售来源不明的冷藏冷冻食品;
(五)将解冻后的冷冻食品再次冷冻后贮存、销售;
(六)在贮存、运输过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
(七)将冷藏冷冻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八)贮存、运输非食品后未对冷藏冷冻库、冷藏冷冻车进行清洗、消毒即贮存、运输冷藏冷冻食品;
(九)选择不具备相应冷藏冷冻条件的贮存者、运输者贮存、运输冷藏冷冻食品;
(十)贮存、运输、销售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冷藏冷冻食品。
第十二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冷藏冷冻食品可追溯。
鼓励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经营信息。
第十三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企业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保证各项制度有效运行。
冷藏冷冻食品销售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
冷藏冷冻食品销售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第十四条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