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端午节文化教案内容10篇的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端午节文化教案内容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活动,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相关习俗,例如吃粽子、插艾草和划龙舟。

2、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培养对传统食物的兴趣和认识。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学习端午节的日期,使幼儿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庆祝这个节日。

二、活动准备

准备插艾草和划龙舟的图片,以及各种粽子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主题

出示划龙舟的图片,向幼儿们介绍活动主题。

教师问道:“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吗?在哪个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幼儿们认识到这是端午节的活动。

(二)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鼓励幼儿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向幼儿们讲解端午节的起源,特别是为什么要划龙舟。

4、展示艾草的图片,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插艾草的原因。

教师问道:“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吗?”通过这个问题,鼓励幼儿们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5、带领幼儿们学唱简单的端午节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通过儿歌的形式,加深幼儿对端午节的记忆和理解。

四、结束活动

表扬那些在课堂上认真参与的幼儿,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参与文化活动。

端午节文化教案内容2

一、活动主题:端午话传统

二、活动背景:如今的小学生对国外的节日了解很多,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中秋节等几个节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决定引导孩子们开展“端午话传统”的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4、以“端午节”为契机教育学生学习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伟大精神。

四、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2.准备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了解屈原的历史资料及诗歌作品。

4.选主持人,教师准备视频及PPT。

五、活动形式:小组合作诗歌朗诵

六、活动时间:十九周班会

七、活动地点:五、二班教室

八、活动过程:

(一)假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吃粽子、赛龙舟的视频及照片。

2.引发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欲望。

3.主持人引出主题:“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同学们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我宣布:‘端午话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展示

(1)首先由各小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及屈原的事迹。

(2)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知识,师生交流、汇总,共同学习: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如《九歌》、《离骚》,深入人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等熔铸着屈原思想光辉和人格精魂的隽永诗句,两千多年来,影响和哺育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2]交流

(1)选取学生代表说出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及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师生交流、汇总。

(2)选取代表朗诵李清照《端午》、《九歌》、《离骚》部分诗句,师生评价。

(3)教师朗诵《离骚》部分诗句,引起共鸣,师生齐读,升华情感。

[3]升华

教师进行情景升华: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以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和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今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小学生更要做一个爱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4]拓展:

(1)讨论交流:为了明天更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做?

(2)教师和学生小结讨论交流情况。

九、班主任总结

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展得非常成功,同学们团结协作,积极参与,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以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和他的作品,真正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更懂得了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端午节文化教案内容3

[活动主题]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庆祝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多样化的活动,包括“我说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吟诵屈原诗歌等,希望能够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屈原和端午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他们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时间]5月25日

[活动地点]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同学36人

[准备工作]

1、和部分同学联系,准备有关活动的材料。

2、提前一周通知全体同学活动的安排,并要求他们做好必要的准备。

3、制作一些幻灯片,以便在活动中使用。

4、在黑板上写上艺术字:“端午节主题班会”。

[活动流程]

1、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播放一些有关屈原的图片,让同学们对屈原有更直观的了解。

3、接下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比赛规则是:说说你对屈原的了解。请班主任担任裁判,将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多知道的一组将获胜。

4、欣赏一段由《楚辞》的内容改编的情景小品《屈原与渔夫》。通过情景演绎,让同学们更加生动地感受屈原的故事。

5、进行一个关于端午节习俗的比赛,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抢答。看看谁能第一个说出最多的端午节习俗。

6、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粽子。为了让大家感受到端午节的美食文化,我们选取了一些粽子的图片与大家分享。

7、宣布比赛结果,并颁发奖品给获胜者。

8、主持人: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屈原这样的脊梁,将会是怎样的苍白?屈原的精神感召着后人才有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才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选择。这些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让我们做真正伟大的人吧!屈原是我们的榜样!

“哀思者屈子,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9、主题班会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端午节文化教案内容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动过程

(一)讲看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二)#教案# 导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非常漂亮!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织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非常漂亮而且寓意吉祥。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端午节文化教案内容5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举行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旨在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体验我国传统的佳节,增强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教室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们国家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你们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深入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还有哪些别称呢?

2、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你们谁能告诉大家一些呢?(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也有很多,你们知道有哪些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吗?

2、学生们依次分享端午节的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进行总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加上许多故事和传说,所以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们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播放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为什么端午节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呢?(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品尝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的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播放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的粽子也有各自的特色,请几位来自其他地方的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请三名来自浙江、江西、黑龙江的学生介绍)

4、主持人进行总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相关的诗篇。

(1)《端午》唐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进行总结: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经流传了千百年,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的端午节民俗文化中,我们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的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交流他们的感受)

2、主持人进行总结: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屈原的形象依然留存在人们心中。让我们代代相传端午节,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同学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学生们,包括老师自己也对端午节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想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并希望同学们能以这句话来激励自己。

端午节文化教案内容6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端午节文化教案内容10篇的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端午节文化教案内容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活动,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相关习俗,例如吃粽子、插艾草和划龙舟。

2、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培养对传统食物的兴趣和认识。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学习端午节的日期,使幼儿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庆祝这个节日。

二、活动准备

准备插艾草和划龙舟的图片,以及各种粽子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主题

出示划龙舟的图片,向幼儿们介绍活动主题。

教师问道:“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吗?在哪个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幼儿们认识到这是端午节的活动。

(二)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鼓励幼儿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向幼儿们讲解端午节的起源,特别是为什么要划龙舟。

4、展示艾草的图片,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插艾草的原因。

教师问道:“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吗?”通过这个问题,鼓励幼儿们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5、带领幼儿们学唱简单的端午节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通过儿歌的形式,加深幼儿对端午节的记忆和理解。

四、结束活动

表扬那些在课堂上认真参与的幼儿,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参与文化活动。

端午节文化教案内容2

一、活动主题:端午话传统

二、活动背景:如今的小学生对国外的节日了解很多,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中秋节等几个节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决定引导孩子们开展“端午话传统”的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4、以“端午节”为契机教育学生学习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伟大精神。

四、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2.准备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了解屈原的历史资料及诗歌作品。

4.选主持人,教师准备视频及PPT。

五、活动形式:小组合作诗歌朗诵

六、活动时间:十九周班会课

七、活动地点:五、二班教室

八、活动过程:

(一)假设情境,激情导入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