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新冠重症病人救治预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新冠重症病人救治预案1
一、适用人群
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诊断为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
(一)重型
符合如下任何一条:
1.呼吸窘迫,呼吸频率(RR)≥30次/分;
2.静息状态、无吸氧时指脉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
4.符合以上任何一条,按照重型管理;或者,虽然尚未达到上述重型诊断标准,亦按重型管理病例: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年龄>60岁、合并严重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结构性肺病,肺心病以及免疫抑制人群等。
(二)危重型
符合如下任何一条: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收入ICU治疗。
二、重型患者的诊疗
(一)临床预警指标
重型病例,需要进行生命体征、SpO2、意识状态及临床常规器官功能评估。
根据病情需要监测内容: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乳酸、血糖、电解质、乳酸脱氢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及胸部影像学检查。
此外,以下指标变化应警惕病情恶化:
1.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淋巴细胞中B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4及CD8 T细胞不断下降;
2.外周血炎症因子如IL-6、反应蛋白进行性上升;
3.组织氧合指标乳酸进行性升高;4.高分辨CT显示病变范围快速扩大。
(二)治疗
1.治疗原则
卧床休息,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及时进行氧疗及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措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
总之,使患者在最可能有效的生命保障状态下,渡过重症期病程。
2.氧疗与呼吸支持
(1)低氧血症患者,PaO2/FiO2在200-300mmHg。
1)应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
建议鼻导管氧流量一般不超过5L/分;面罩氧疗氧流量一般5-10L/分。
2)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当患者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后2小时,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改善,应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
经以上高流量氧疗支持2小时,如氧合指标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应改为无创机械通气(NIV)或有创机械通气。
(2)低氧血症患者,PaO2/FiO2在150-200 mmHg。
首选NIV治疗。
此类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失败率很高,应进行密切监测。
若短时间(1-2 h)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
(3)低氧血症患者,PaO2/FiO2小于150 mmHg。
1)有创机械通气。
实施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6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750pxH2O)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应评估肺可复张性,依据最佳氧合法或FiO2-PEEP对应表(ARDSnet的低PEEP设定方法)设定PEEP。
6)强化蛋白质供给,目标蛋白需要量1.5-2.0g/kg/d。
当蛋白量摄入不足时,建议在标准整蛋白制剂基础上额外添加蛋白粉。
7)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可以使用富含Ω-3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
肠外营养中可以添加富含EPA、DHA成分的脂肪乳。
8)对实施EN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发生呕吐反流。
9)发生喂养相关性腹泻者,建议改变营养液输注方式或配方成分。
5.抗病毒治疗
发病10天内,可试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疗程不超过2周。
服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6.人免疫球蛋白
(IVIG)目前,没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IVIG对冠状病毒有临床疗效,危重患者可以酌情应用。
7.恢复期血浆
将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人恢复期血浆用于早期新冠肺炎患者,可以作为特异性治疗的一种选择。
如应用恢复期血浆,应检测血浆中保护性抗体滴度水平。
8.糖皮质激素
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应用糖皮质激素改善新冠肺炎重型预后,不推荐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
对于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甲强龙40mg q12h共5天方案予以短期治疗,使用前应分析患者有无激素使用禁忌证。
9.抗细菌治疗
如果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重型患者往往病程已经超过5-7天,多存在细胞免疫抑制的表现,特别是入住ICU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注意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若条件许可,应积极行呼吸道病原体监测,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
如90天内有抗菌药物应用史、住院时间超过72小时、或既往存在结构性肺病,抗菌药物选择应考虑覆盖耐药菌。
10.其他用药
对淋巴细胞计数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重型患者,建议考虑使用胸腺肽α1;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中成药使用方面,尽管现在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可考虑使用血必净。
1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重型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且常合并凝血功能异常,需关注VTE风险,酌情抗凝治疗。
12.镇痛镇静
应给予重型机械通气的患者适当的镇痛镇静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设定镇痛、镇静目标;必须重视对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人文关怀。
13.AKI与多器官功能
重型患者,可能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包括颅脑、肾脏、肝脏、消化道、凝血功能损害等,治疗中应当注意评估器官功能,加强器官功能支持。
患者出现AKI的比例并不高,谨慎评估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
一般情况下,在KDIGO标准的二阶段,亦即肌酐增值基线值的2-2.9倍,尿量持续12小时以上少于0.5ml/kg/h,应采用肾脏替代治疗。
14.中医治疗
(1)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适用于重症和危重症的处方。
(2)《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中推荐的处方。
(3)静脉用药
重症:
血必净注射液100ml加生理盐水250ml,每天1次,同时加用生脉注射液100ml加生理盐水250ml,每天1次。
体温高于38.5℃者:喜炎平注射液100mg加生理盐水250ml,每天1次。
(注:用药后大便次数增加是用药的反应,有泻热分消的功效。
2、若患者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且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医务人员采取二级防护(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
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穿防护用品前、戴手套前、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四、环境终末消毒
核酸结果阴性患者一旦出院或转科应立即对病房或患者区域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
应实施以“床单元”为单位的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从医用织物到环境物体表面,先清洁、后消毒,从上到下,从相对清洁物体表面到污染物体表面,清除所有污染与垃圾。
可搬离的医疗设备与家具,应在原地实施有效清洁与消毒后,方可搬离。
消毒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有明显的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消毒,空气用消毒机或紫外线辐照设备消毒。
核酸结果阳性患者在患者离开该环境后,应对患者所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消毒可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至少作用30分钟。
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新冠重症病人救治预案3
一、目的
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诊治服务,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为此,对危重患者的处理,我院特制定规范的应急措施。
二、要求
1.门诊、急诊、病房要很好地配合,充分利用医院资源,必要时向主管部门及院领导汇报;及时会诊或进行各项检查,做到快速有效,协调有序。
2.确保各种医疗设备状态良好,随时投入使用。
对需外借设备明确借用渠道和流程。
3.各项检查及时落实结果,妥善保存,认真分析。
4.及时请上级医师查房,并在病历中认真做好记录。
病历及时反映病情变化,重要诊治过程;妥善保管病历,包括门急诊病历。
5.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注意用药原则、药物禁忌、不良反应,应用贵重或自费药品前,应告知家属。
6.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患者抢救治疗。
三、逐级报告程序
l.各科室、各专业组值班医师在接诊危重患者后,要迅速到达患者身边询问病史和查体,做出初步诊断,快速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
医师迅速开出医嘱交护士执行,病情紧急可先下口头医嘱由护士复述后执行,抢救结束后立即据实补记。
在紧急处理后尽快完成人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抢救记录等资料。
并向患者家属详细告知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和风险程度等,听取患者家属对抢救治疗的意见,取得其合作。
2.严重外伤、大出血、休克或心肺功能不全等,如值班医师处理有困难,应在立即进行紧急抢救的同时,迅速报告本科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
如上级医师处理仍有困难,要迅速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要立即调动本科人员,并与相关科室联系参与抢救。
紧急情况下可口头或电话请会诊,但应据实补记会诊记录。
3.遇2人以上严重外伤、中毒等突发事件时,白班值班医师要立即向科主任报告,夜班要向总值班报告,由科主任或总值班负责协调组织人员参加抢救。
科主任或总值班处理有困难时要向医务处请求支持,特别严重事件值班医师可直接向医务处或分管院长报告请求支持。
医务处在处理严重医疗事件、突发危急事件时要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
4.在发生医疗纠纷或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前兆时,值班医师要迅速报告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处理,做好病历记录等文书工作,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要求。
然后组织本科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写出书面意见向医医事办汇报。
四、处理流程
1.门、急诊值班医师出诊,遇到急危重症患者,急诊5分钟内到位,在给予必要初步治疗同时,通知门、急诊主任,或病区值班医师,并要求在10分钟内到位。
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留观原则上不超过3天,门、急诊病历要求书写规范,值班医师据患者病情请示上级医师后可决定是否入院。
如患者无足够经济能力,经请示院方(白天为医务处、门诊部,夜间为院总值班)为抢救生命,可予抢救性治疗,包括入院、手术。
2.转入患者,应从来源科室获得充分医疗资料,了解病情及诊治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