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季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工作依旧。为了确保高温季节旅游安全,防止中暑,确保旅游安全无事故,我社特别组织本次防暑降温常识培训会议。
要解暑降温,预防高温中暑,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外出时最好穿棉、麻类的浅色长袖衣服,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夏天中暑常常是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的,应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至2升以上的水,最好是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功效。作为导游人员,必须要懂得防暑降温小常识及基本的急救知识,才能在第一时间确保自己和游客人身安全。
一、中暑的概念: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二、高温天气注意事项:
1、露天作业谨防中暑
艳阳高照,空气中蒸腾着一股股逼人的热气。烈日、高温下,最易引发中暑,头晕目眩、恶心等让人说不出的难受。因此,导游人员在夏天带团,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必须学会自我保护,避免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要不断补充流失的水分,多喝盐开水,并要少量多次地喝;同时最好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一旦出现了中暑现象,要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和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保持安静与畅通呼吸,用冷水擦拭全身和额部,
给病人多喝含盐的饮料。
2、空调开足谨防另类中暑
导游人员白天顶着烈日,到了晚上团队安排妥当后,终于可以在空调庇护下的清凉世界里好好休息一番了。往往会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那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两个小时、四个小时过去了,殊不知空调也会让人“中
暑”,会出现气闷、盗汗、头晕等症状。
夏日里,由于长时间地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室内的氧气就会不断的消耗,造成人体缺氧;同时,空调的冷气带动人体表面的毛孔收缩,使得不能正常排汗,一旦周围环境温度发生突然的变化,也容易引起内分泌的紊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空调病。为了不使清凉成受罪,我们不能贪图一时享受将温度调得过低,以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同时也不要在空调环境中待的时间过长,最好能够定时打开窗户,让室外的新鲜空气流进来,以保持室内的氧气含量。另外,根据中医疗法,处在空调环
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也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3、细菌滋生谨防食物中毒
高温天是细菌滋生繁衍的大好时机,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易造成食物中毒。防范此类事故的发生首先要增强卫生意识,选择卫生状况较好的就餐场所,提高识别可疑食物的能力;同时合理调整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注意积累食品卫生知识,不可擅自食用可疑食品。当进食后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等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同时在第一时间报告领导或当地卫生监督机构,保护好现场,保存可疑食品和病人排泄
物,并配合有关人员调查处理,以便有关部门查明中毒原因。
4、狂喝猛灌谨防水中毒
常说夏天要多喝水,可是喝水过量会引起水中毒!过量饮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一些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
和昏迷,即水中毒。要避免水中毒,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1:要及时补充盐分而不只是单纯地喝淡水。适当喝一些淡盐水可以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2:喝水要少量多次。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每次饮用量较少,这样才利于人体的吸收。3、要避免喝“冰”水。因为夏季气温高,人的体温也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最好不要喝5℃以下的饮品。
5、贪图凉爽谨防急降温
夏日里,贪图一时凉快,用过快的方式降温,当时确实感觉畅快,可事后可能会对健康有害。由于身体在大量出汗的时候,毛细血管是处于扩张状态的,如果采用急速降温的方法,血管急剧收缩,体内热量受外界因素影响,一时散发不出来,容易造成身体的各种不适,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心脏的机能。因此,在大量流汗后,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比较可靠,可以洗一把热水澡、喝一杯淡盐水,在比较阴凉通风的地方,慢慢将体温降下来,切忌对着电扇
或空调的出风口猛吹风。
6、脾气异常谨防情绪“中暑”
在炎热的夏季,“情绪中暑”对人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都十分有害,外在因素方面,要尽可能增加睡眠时间,当环境气温达到或超过33℃时,要控制活动量,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有损身体新陈代谢;此外,不要轻易减少饮食量,夏季体能消耗增加,应适当增加营养,但要注意饮食结构,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吃“清火”的食品;在流汗后,要适当地补充盐分,因为盐的摄入量不足,可使人产生疲倦、乏力、头昏、恶心等一系列症状;另外要营造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尽量少到人多嘈杂的地方,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待得过久。在内在因素方面,首先要注意心理调节,“静心”养生;其次不妨多一点笑声,多一点幽
默,使紧张的神经在幽默的话语中松弛。
7、高温炙烤谨防脱水
我们常说:一个人每天要喝八大杯水,水喝得不够会发生许多问题,如尿液减少、就不容易排除身体新陈代谢的毒素,整个人也就容易疲倦、思考混乱。这些问题只要及时补充水分就可适当解决。但是对有些体质较差的人来说,在大日头下水喝得太少时,还会发生“严重脱水”的症状,主要有晕眩头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脸色苍白、血压下降。预防脱水最好方法就是在手提包里放一瓶矿泉水,感到口渴时随时来上一口。如果是能够补充富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新鲜果菜汁,效果会更好,但不能完全用饮料来代替
水。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的人,最好能改喝绿茶。
8、空气潮湿谨防触电
高温季节,触电死亡事故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是夏季气温高,湿度重,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性能下降,而人体又大量出汗,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因此,我们在使用电器设备之前,首先要全面检查用电设施、电线等是否存在漏电、老化等安全隐患;在操作时,要避免人与电器设备、电线等直接接触,尤其是手上还流着汗就直接移动电器设备;另外,保证设备及电线的干燥也是关键。如身边有人触电,先要赶快拉掉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可用干燥的竹竿、木棍拨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电器用具,绝不能使用铁器或潮湿的棍棒;如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用具,救护者可站在干燥木板上或穿上不带钉子的胶底鞋,用一只手,千万不能同时用两只手,去拉触电者的干燥衣
服,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三、预防中暑的方法:
1、首先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因为当人自觉口渴时,身体已经是缺水状态了。所以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一定要定时补充水分,每天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前这四个“最佳饮水时间”要饮用1~2杯白开水,白开水——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喝白开水应选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新鲜凉开水(20℃至25℃),这种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很快被吸收利用。喝白开水时最好加些盐,盐可以补充体钠的丢失。
当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2、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
因为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
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3、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睡眠,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
风。再者,饮食应要经常补充营养,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能多吃冷饮,也不能用啤酒和饮料解暑,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苦瓜、番茄、绿豆等)。
4、做好防晒措施。
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
衣着宽松。
四、出现中暑症状的处理
1、立即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有利于散热。
2、补充水及电介质。
3、用风油精或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涂于病人的头部太阳穴;口服人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藿香正气丸(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菊花(具
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
4、重度中暑病人除以上3点处理外,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a。
一、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二、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三、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四、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五、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六、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七、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预防中暑的措施:
1.大量饮水
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开水(500~1000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不要饮用含乙醇或大量糖分的饮料,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患者,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2.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高温天气尽量避免从事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运动,如果不能避免,则要注意大量饮水(参照第1条)。
3.注意饮食及休息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4.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
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可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防晒霜。
5.仔细计划行程,避免高温外出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或避开正午时段外出,并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6.待在凉爽的环境里
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或借助商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
7.结伴而行,互相关心
需要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时,同事间应互相留意彼此的健康状况。如发现有中暑的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
8.重点关心高危人群
有些人群在高温天气里更易发生危险,如:
婴幼儿及儿童,更需依赖他人的帮助来安排适宜的环境和补充水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季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工作依旧。为了确保高温季节旅游安全,防止中暑,确保旅游安全无事故,我社特别组织本次防暑降温常识培训会议。
要解暑降温,预防高温中暑,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外出时最好穿棉、麻类的浅色长袖衣服,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夏天中暑常常是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的,应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至2升以上的水,最好是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功效。作为导游人员,必须要懂得防暑降温小常识及基本的急救知识,才能在第一时间确保自己和游客人身安全。
一、中暑的概念: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二、高温天气注意事项:
1、露天作业谨防中暑
艳阳高照,空气中蒸腾着一股股逼人的热气。烈日、高温下,最易引发中暑,头晕目眩、恶心等让人说不出的难受。因此,导游人员在夏天带团,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必须学会自我保护,避免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要不断补充流失的水分,多喝盐开水,并要少量多次地喝;同时最好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一旦出现了中暑现象,要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和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保持安静与畅通呼吸,用冷水擦拭全身和额部,
给病人多喝含盐的饮料。
2、空调开足谨防另类中暑
导游人员白天顶着烈日,到了晚上团队安排妥当后,终于可以在空调庇护下的清凉世界里好好休息一番了。往往会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那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两个小时、四个小时过去了,殊不知空调也会让人“中
暑”,会出现气闷、盗汗、头晕等症状。
夏日里,由于长时间地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室内的氧气就会不断的消耗,造成人体缺氧;同时,空调的冷气带动人体表面的毛孔收缩,使得不能正常排汗,一旦周围环境温度发生突然的变化,也容易引起内分泌的紊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空调病。为了不使清凉成受罪,我们不能贪图一时享受将温度调得过低,以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同时也不要在空调环境中待的时间过长,最好能够定时打开窗户,让室外的新鲜空气流进来,以保持室内的氧气含量。另外,根据中医疗法,处在空调环
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也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3、细菌滋生谨防食物中毒
高温天是细菌滋生繁衍的大好时机,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易造成食物中毒。防范此类事故的发生首先要增强卫生意识,选择卫生状况较好的就餐场所,提高识别可疑食物的能力;同时合理调整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注意积累食品卫生知识,不可擅自食用可疑食品。当进食后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等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同时在第一时间报告领导或当地卫生监督机构,保护好现场,保存可疑食品和病人排泄
物,并配合有关人员调查处理,以便有关部门查明中毒原因。
4、狂喝猛灌谨防水中毒
常说夏天要多喝水,可是喝水过量会引起水中毒!过量饮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一些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
和昏迷,即水中毒。要避免水中毒,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1:要及时补充盐分而不只是单纯地喝淡水。适当喝一些淡盐水可以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2:喝水要少量多次。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每次饮用量较少,这样才利于人体的吸收。3、要避免喝“冰”水。因为夏季气温高,人的体温也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最好不要喝5℃以下的饮品。
5、贪图凉爽谨防急降温
夏日里,贪图一时凉快,用过快的方式降温,当时确实感觉畅快,可事后可能会对健康有害。由于身体在大量出汗的时候,毛细血管是处于扩张状态的,如果采用急速降温的方法,血管急剧收缩,体内热量受外界因素影响,一时散发不出来,容易造成身体的各种不适,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心脏的机能。因此,在大量流汗后,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比较可靠,可以洗一把热水澡、喝一杯淡盐水,在比较阴凉通风的地方,慢慢将体温降下来,切忌对着电扇
或空调的出风口猛吹风。
6、脾气异常谨防情绪“中暑”
在炎热的夏季,“情绪中暑”对人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都十分有害,外在因素方面,要尽可能增加睡眠时间,当环境气温达到或超过33℃时,要控制活动量,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有损身体新陈代谢;此外,不要轻易减少饮食量,夏季体能消耗增加,应适当增加营养,但要注意饮食结构,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吃“清火”的食品;在流汗后,要适当地补充盐分,因为盐的摄入量不足,可使人产生疲倦、乏力、头昏、恶心等一系列症状;另外要营造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尽量少到人多嘈杂的地方,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待得过久。在内在因素方面,首先要注意心理调节,“静心”养生;其次不妨多一点笑声,多一点幽
默,使紧张的神经在幽默的话语中松弛。
7、高温炙烤谨防脱水
我们常说:一个人每天要喝八大杯水,水喝得不够会发生许多问题,如尿液减少、就不容易排除身体新陈代谢的毒素,整个人也就容易疲倦、思考混乱。这些问题只要及时补充水分就可适当解决。但是对有些体质较差的人来说,在大日头下水喝得太少时,还会发生“严重脱水”的症状,主要有晕眩头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脸色苍白、血压下降。预防脱水最好方法就是在手提包里放一瓶矿泉水,感到口渴时随时来上一口。如果是能够补充富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新鲜果菜汁,效果会更好,但不能完全用饮料来代替
水。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的人,最好能改喝绿茶。
8、空气潮湿谨防触电
高温季节,触电死亡事故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是夏季气温高,湿度重,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性能下降,而人体又大量出汗,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因此,我们在使用电器设备之前,首先要全面检查用电设施、电线等是否存在漏电、老化等安全隐患;在操作时,要避免人与电器设备、电线等直接接触,尤其是手上还流着汗就直接移动电器设备;另外,保证设备及电线的干燥也是关键。如身边有人触电,先要赶快拉掉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可用干燥的竹竿、木棍拨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电器用具,绝不能使用铁器或潮湿的棍棒;如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用具,救护者可站在干燥木板上或穿上不带钉子的胶底鞋,用一只手,千万不能同时用两只手,去拉触电者的干燥衣
服,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三、预防中暑的方法:
1、首先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因为当人自觉口渴时,身体已经是缺水状态了。所以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一定要定时补充水分,每天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前这四个“最佳饮水时间”要饮用1~2杯白开水,白开水——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喝白开水应选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新鲜凉开水(20℃至25℃),这种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很快被吸收利用。喝白开水时最好加些盐,盐可以补充体钠的丢失。
当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2、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
因为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
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