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就是把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和先进设备与康复训练、日常学习、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等专业相融合,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医养结合工作报告精选范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医养结合工作报告精选1

1.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根据县⼈⼤常委会年度⼯作要点安排,近⽇,肥西县⼈⼤常委会教科⽂卫⼯委对县医、养、健结合⼯作试点情况进⾏了深⼊调研:听取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作情况汇报,深⼊到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召开相关⼈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基本情况

⾃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与养⽼服务相结合⽂件下发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龄化趋势,认真落实相关⽂件精神,整合养⽼及医疗资源,在推进医养结合⽅⾯进⾏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条符合实际的五保⽼⼈医、养结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中供养五保⽼⼈⽼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

如严店乡五保供养中⼼,⾃20xx年5⽉设⽴⽼⼈医疗专护区以来,累计得到及时救治的五保⽼⼈2600多⼈次,五保⽼⼈⽣病救治不及时和⽆⼈护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前,全县⼗五个五保供养中⼼均设⽴医疗专护区。

⼆、试点⼯作中存在的问题

⼈⼝⽼龄化,呼唤医、养、健结合。

⽬前,此项⼯作正在进⾏试点,但还⾯临⼀些困难和问题,如在严店乡五保供养中⼼调研时了解到:医疗专护区运转经费不⾜、医务⼈员缺乏等,影响和制约了医、养、健结合试点⼯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注更多的⽀持、关怀。

三、对策与建议

(⼀)强化政策保障。

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医养结合⽂件精神,⽴⾜我县实际和试点⼯作经验,特别是要针对试点⼯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落实⿎励措施,引导医养结合机构有序、加快发展。

要根据全县⽼年⼈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年⼈等特殊⼈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效率。

要加⼤财政投⼊,研究出台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的积极性。

要在深⼊调研的基础上,划分好“医”、“养”界限,尤其是要解决好⼴⼤⼈民群众关⼼的养⽼机构内设医疗服务纳⼊医保政策问题,要认真进⾏研究,搞好政策衔接,⽀持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步⼊良性循环。

(⼆)强化资源整合。

要认真研究建⽴医疗机构与养⽼机构⽇常合作、业务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养⽼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与养⽼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吃不饱”的乡、村医疗机构就近和“住不满”的养⽼机构等“结对⼦”,提⾼资源的利⽤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资源的良性互动。

乡镇卫⽣院要逐步把村(居)卫⽣室的医疗资源和⽼⼈健康诊疗融为⼀体,限度地发挥公益医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为社会⼒量举办养⽼机构提供便捷服务,特别是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事业留出空间。

(三)推进融合发展。

要按照国家、省、市⽂件要求,结合我县养⽼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督促全县各类养⽼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协议合作关系,确保到20xx年底,50%以上的养⽼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住⽼年⼈提供医疗卫⽣服务,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

要充分利⽤现有医疗卫⽣服务资源,创办⽼年康复中⼼、⽼年医院、护理院,⽀持部分闲置床位过多的县、乡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年⼈护理院,开展养⽼服务;⿎励⽀持乡、村医疗卫⽣机构为社区与居家养⽼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年⼈⽇益增长的健康养⽼需求。

(四)突出⼈才⽀撑。

要不断强化医养结合发展的⼈才保障,提⾼医养结合机构的养⽼服务⽔平。

建议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年医学、康复、护理⼈才作为急需⼈才,纳⼊卫⽣技术⼈员培训规划和临床⾻⼲医师培训范围;积极探索建⽴医疗机构和养⽼机构在技术和⼈才⽅⾯的合作机制,⿎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到养⽼机构中开展服务,不断提⾼从业⼈员的⼯作能⼒和⽔平;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养⽼机构从事医护⼯作的专业技术⼈员在申报、评定职称⽅⾯,给予与医疗机构医护⼈员同等待遇。

(五)强化对试点⼯作的领导。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步提⾼认识,切实将医、养、健结合⼯作进⼀步摆上位置,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有序推开卓有成效的试点,合⼒推进我县医养结合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健康幸福的新肥西作出新的贡献。

医养结合工作报告精选2

为积极应对⽇益增长的⼈⼝⽼龄化问题,提⾼⽼龄⼈⼝健康服务能⼒,满⾜“⽼有所医、⽼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进展及成效

(⼀)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与养⽼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案(试⾏)》,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

按照⽅案,⼤⼒推进卫⽣和养⽼服务资源整合:

⼀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年病区、⽼年护理床位。

⼆是推动有条件的养⽼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

三是⿎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护理院。

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机构与社区居家养⽼服务有机结合。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发展现状、⽼龄化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医养结合将会是⼀项重要的民⽣⼯程。

当前,在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建⽴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多途径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络,为⽼年⼈提供⽣命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的可负担的公共服务。

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发挥政府主导作⽤,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是出台意见,分类明确定位。

各级政府要从上⽽下出台实施意见,成⽴领导⼩组,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形成⼯作合⼒。

要根据不同类型,分类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姓“医”或姓“养”的问题。

凡是养⽼机构开设医疗诊室由民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医疗机构增设养⽼机构,由卫⽣⾏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的护理院(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增设养⽼床位,由卫⽣⾏政部门为主管单位。

以上三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同级民政、卫⽣⾏政部门要相互备案,并针对⽼年⼈群“医”或“养”的不同需求,做好⼊院引导和合理分流。

⼆是配套政策,建⽴运⾏机制。

卫⽣⾏政、民政、⼈社等多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养⽼机构审批准⼊、⾏业管理、⼈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给予⽀持。

规划、房产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在新建的⼀定规模的社区中同步规划建设医疗、养⽼配套⽤房。

要积极改⾰医保政策,将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医保定点范围,将医养结合服务项⽬、居家养⽼诊疗费⽤逐步纳⼊医保报销范围,消除⾏业障碍和“瓶颈”。

(⼆)坚持多元资本发展,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机制。

建⽴和完善社会资本发展医养结合的扶植政策,引⼊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驻。

规划、⼟地、财税等部门为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型养⽼机构在规划布局、⼟地使⽤、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出台优惠政策,有步骤、有规划地吸引更多的社会⼒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养⽼服务。

加快医疗养⽼机构转型升级。

⿎励⼆级以下医疗机构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提⾼养⽼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科室覆盖率;推进基层医疗卫⽣机构与养⽼服务的有机融合,开展签约服务;⿎励综合性医院与养⽼机构建⽴“医联体”,实⾏对⼝⽀援、双向转诊、医护培训等。

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量参与的原则,为计⽣“失独”、“独残”家庭及农村“五保”户提供基本医疗和养⽼服务保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医养结合保障措施。

⼀是完善专业⼈才培养、评聘和使⽤机制。

民政、⼈社和卫⽣等部门应加⼤养⽼专业服务⼈才的培养培训⼒度,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护⼠、管理⼈员和护理员的培训;⿎励专业院校毕业⽣到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服务⼯作,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养⽼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等⽅⾯,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激发医护⼈员的⼯作热情和积极性。

⼆是建⽴⼈员岗位配套政策。

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合理增加护⼯型⼈员岗位,保障基本服务需求;对医养结合型养⽼机构,合理增加医护⼈员岗位,提⾼医疗服务能⼒。

对社会⼒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投资规模合理核定医疗技术岗位、护⼯岗位和⼀般服务性岗位,并根据多部门考核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基本保障。

(四)强化⾏业监管考核,确保医养结合取得成效。

推进医养结合是深化医药卫⽣体制综合改⾰,聚焦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健康合肥建设的创新之举,必由之路。

在⼤⼒发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同时,各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加强监管,加⼤对违法违规⾏为的执法查处⼒度。

探索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和退出机制,定期组织有关⽅⾯专家或者委托第三⽅专业机构,进⾏综合绩效评估。

评价结果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和对机构奖惩的重要依据,确保政府资⾦投⼊发挥效益,医养结合护理质量和服务⽔平得到稳步提升,⽼年⼈群的满意度得到较⼤提⾼。

医养结合工作报告精选3

“530万”“14.45%”,这两个数字是我省60岁及以上⼈⼝数和所占⽐例。

⽽这两个数字在今后的每年还会呈增长态势。

⼈⼝⽼龄化已成为当前⼀个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西在推⾏医养结合的过程中取得了些许成效:养⽼机构医疗服务能⼒初步提升、⽼年医疗护理体系逐步完善、医疗机构与养⽼机构合作步⼊新常态、⽼年医疗服务能⼒明显增强。

但也同时存在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期,我们对太原、⼤同、运城、长治、晋中等5市医养结合发展现状进⾏了解,不仅是为了梳理近年来⼭西在医养结合⽅⾯所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为⼭西应对⼈⼝⽼龄化带来的冲击,推动健康⼭西发展提供些许务实之举。

医养结合的⼭西模式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