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疫情后,各地就要以无疫单位为目标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包括校园也是一样的,下面小编整理了无疫校园创建简报,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无疫校园创建简报1
姚庄镇中心幼儿园按照相关规定,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大消杀、排摸、上报、培训、宣传力度,确保防疫实效,呵护幼儿健康。坚决防止疫情侵入校园,全力以赴创建“无疫校园”。
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做好台账资料,两案十二制的各项操作流程细化细研究,对全园教职工开展防疫技能培训,对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等应急处置开展实践演练。
幼儿园对所有师生员工开展全面细致的信息排摸,每天打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安排专人每天在省平台上报信息统计并建立动态台账。
专门开辟测温通道,设置一米线。储备充足的口罩,一次性手套、洗手液、肥皂等消毒用品备足1个月的使用量。专人管理物资,建立了防控物资管理使用台账。对全园实施消毒,请专业团队全方位、无死角清洗消毒,营造卫生、清洁、文明、美丽的校园环境。
在经历两轮的疫情期间,教师们利用云端线上教学,开设22期空中课堂,每期安排三个年龄段的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宅家也不缺学习。
今后,幼儿园将继续扎实有效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从严、从实、从细,全面落实,群防群控,全力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堡垒。
无疫校园创建简报2
疫情来势汹汹,严峻复杂,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按照省、市部署,科学组织核酸检测,打出疫情防控“组合拳”,构筑起严密的校园疫情防控屏障,当好1.4万学生的健康“守门人”,全力打造“无疫学校”。
压实责任 成就“经贸力度”
以学生为本的“经贸温度”,催生了疫情防控的“经贸力度”。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构建起横向整合、纵向衔接的防疫屏障。3月13日,第一时间响应属地疫情防控要求,调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工作组任务分工和重点举措,依法、科学、规范、有序、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干部成为抗疫一线的“主心骨”,各系主任、教师、辅导员纵向垂直对接学生,化身学生的“定心丸”,200余名党员干部、教职员工集中住校参与战“疫”。各类后勤保障人员跨部门横向通力合作,为在校、居家和毕业班实习实训学生提供7×24小时的管理与服务。
截至3月27日,学校已开展九轮核酸检测和三次抗原自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月13日起,学校果断实施封闭管理,党员干部、各级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杜绝校内师生与社会的接触。食堂用餐、日常生活、医疗服务、生活物资等方面保障到位,日常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货源储备充足,切实满足在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
3月14日起,线上教学全面铺开。截至3月25日,全校上线课程374门,参与线上学习学生数10375人,开展线上教学教师350人。
精准服务 传递“经贸温度”
3月22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致学生的一封信》,在经贸人的朋友圈刷屏了。学生家长看到后,发表评论,“感谢校方用心守护”“孩子们要好好听学校安排”“我们很放心”……
疫情突如其来,泉州这座城按下了“慢行键”,但却让师生的“急难愁盼”按下了“快进键”。泉州经贸党员干部、师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发挥群策群力作用,为师生员工提供精准服务。
校内刷脸支付改为扫码支付、食堂加量不加价、餐盒打包免费、为健康监测学生每日配送营养餐、为学生发放30元流量补助、发放御寒衣物应对“倒春寒”、为女性师生免费发放特需用品、生活物资实现“云”采购……一件件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校园抗疫一线。
学校心理中心开通电话、QQ两条心理咨询热线,帮助师生正确面对疫情、科学调适心理。开通“丝路和合文化”“居家体适能”“闽南民俗文化”“编发分享”等兴趣选修课,让学生在历史、文学、体育、艺术中缓解消极情绪,保持阳光、积极、坚韧的精神状态。图书馆发起“‘疫’起加油,共渡疫情”主题线上书展,向学生推荐《病毒、大流行及免疫力》等书籍,提振抗疫信心。
在全体经贸人的努力下,“经贸温度”持续升温。学生们在防疫措施下主动参与宿舍物资配送、秩序引导、宣传防疫等工作,线上创作视频、歌曲、手绘图画、海报等抗疫作品,助力抗疫。投资专业201班柯斯涵主动参与学校老兵会志愿服务工作,并创作抗疫宣传视频。他说:“没有多想,只是想做贡献。”
创新融合 打造“无疫学校”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内宣传队伍融合、新媒体多平台融合、抗疫实践与育人融合,打造“经贸热度”。
由学校宣传部牵头,迅速集结包括各系部、处室信息员和在校学生,形成一支由30余名师生组成的线上宣传“先锋队”,聚焦防疫措施、干部下沉、服务师生、线上教学、志愿队伍等内容,坚持“以生为本”,讲述最鲜活、最动人的经贸抗疫故事。
用好抗疫“活教材”,师生携手以“艺”抗疫。组织“‘泉’力以赴经贸力量”“宿舍才艺大赛”等抗疫主题活动,线上展出针刺无骨花灯、手绘画、水彩画、魔术表演、歌舞短视频等师生抗疫作品40余份,掀起以“艺”抗疫热潮,将无形的抗疫信念化为有形。3月14日至27日,在官方网页、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共发布新媒体作品101个,内容涵盖防疫知识科普、抗疫一线纪实、典型人物报道、学校支持保障措施等。获得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和校友等各界人士的好评,被学习强国、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东南早报、泉州晚报等媒体推广报道60余次,总流量超过2000万人次。
抗疫实践与育人融合,守好舆论主阵地。宣传报道坚持以“科学防控”为切入点,以“保障师生”为发力点,主动回应学生关切,权威发声,提升学生防控能力,增强不信谣、不传谣、防诈骗、遵纪守法的意识,正面引导舆论导向。
配合属地要求做深做细流调溯源,严格做好校内健康观察,将校本部和程居校区4栋学生宿舍楼带有独立通道的宿舍划定为健康监测场所,已启用9间宿舍作为健康监测室,安排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目前校内无密接者、次密接者,无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疑似病例。
“无疫学校”的创建,是极大挑战,泉州经贸以最强劲、最温暖、最坚定的信念和举措,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无疫校园创建简报3
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文昌市把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深入细致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多措并举创建“无疫校园”,切实保障全市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9月19日上午,文昌市第二小学从严从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带队组织学生分批次、错峰进行采样。在核酸采样现场,学生们佩戴好口罩,有序排队依次完成信息采集和核酸采样工作,整个过程秩序井然。除此之外,文昌市第二小学还根据相关防疫要求,每日落实对师生员工的晨午健康监测,严密排查、精准管控师生的行程轨迹,分区域划定学生课间活动范围,筑牢防疫“防火墙”,全力保障校园安全。
文昌市第二小学副校长王安成:“每天对学生进行‘晨午检’做好登记,(此外)根据疫情(防控)和文昌市教育局的要求,我们主要是在课间的时候,把学校按区域来区分,区分年级的活动区域,把学校各个年级都(按区域)划分来开展活动,在课间的时间,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指定在这个活动区域里面活动,(避免)进行交叉聚集。”
面对新的疫情防控形势,文昌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各方责任,指导督促各学校落实落细各项防控工作,织密织牢校园联防联控防疫网,全力推进“无疫校园”创建。
文昌市教育局体卫艺室办事员林娟娟:“文昌市教育局对我市全体师生员工,要求遵照执行‘两点一线’要求,减少外出及聚集,并按要求落实常态化核酸检测,从严加强在校师生员工的管理。第二,对从万宁返回的师生员工,我们要跟踪落实‘7天5检’核酸检测。”
无疫校园创建简报4
清明假期将至,为避免外出学生返乡祭祖造成疫情防控的风险。4月2日,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向学生发放《学生及家长清明节假期告知书》和《疫情防控学生、家长承诺书》,号召大家弘扬新风,共同阻击疫情,携手共创“无疫”校园。
在校园门口,可以看到进校人员严格执行戴口罩、测温、扫“场所码”等流程,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各类宣传标语,学生们都戴上了口罩。该校学生大多来自全州各县市,为做实做细学校疫情防控举措,学校向全校学生发出清明节期间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的号召,倡导同学们在清明节期间不返乡、不出市、不跨区域祭扫,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鼓励通过远程祭扫、代理祭扫缅怀先人。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老师彭艳表示此次活动可以将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传递给每一位同学,从学校到学生到家庭,形成“家校同防”的合力。
各班级学生都自发签下承诺书。学前教育大专13班学生宫盼表示将减少参加不必要的聚集活动,回去后也要向家里爸爸妈妈进行疫情防控的宣传,提醒他们佩戴口罩,不必要时少出门。
据了解,自3月19日全市进入疫情防控特护期以来,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从严加强校园管控,严格落实测温验码、通风消毒、戴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等各项防控措施。同时,为了营造“无疫”校园创建氛围,学校还开展创建《“无疫学校”有你 有我》活动,发动全校所有教师、职工及学生签订公开承诺书,并组织各班制作疫情防控专题黑板报和手抄报,使疫情防控意识传播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下一步,该校将不断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各项防疫措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力创建“无疫”校园,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