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关于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与下载。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
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
1、小组组织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中小学各科教研组长和各班主任
2、小组职责: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指导和安排,负责学校课外读物的推荐、审核和管理工作。
二、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做好推荐、购买、管理工作。
(一)严格推荐程序:
1、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
2、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
3、具体流程:
(1)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
(2)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3)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严格购买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由学校图书馆进行购买,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课外读物管理:进校园的课外读物,统一由图书馆进行管理。
三、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2、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接收捐赠。
捐赠读物交由图书馆统一管理。
3、加强各班级自建的图书角的监督管理,班主任老师是第一责任人。
凡进入图书角的课外读物,首先要经过审核。
审核由班主任牵头,联系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对本班图书角的课外读物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内开展阅读活动。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
根据省市相关部门要求,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xx月xx日,xx区xx镇中心学校教导处全体人员对学校图书室、各班教室的快乐读书吧、课桌抽屉、进行了集中检查活动。
一、排查内容
xx区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教辅材料推荐目录中的教材教辅,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快乐读书吧的书籍,学生课外读物,家里的图书,检查是否存在直白描写自杀情节、赤裸展示血腥暴力、教唆犯罪以及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不良影响的内容。
二、排查地点
学校图书室、教室中的快乐读书吧、学生课桌、家里。
三、排查人员
全体师生、家长。
四、排查情况
1、经查,我校教学用书目录教辅材料推荐目录中的教材教辅,都是健康品种,没有存在宣扬自杀等内容。
(5)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6)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7)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8)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9)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10)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11)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12)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2、凡是各类机构进校园进行公益性讲座、培训等活动必须经校长室同意(非公益性一律不允许),严禁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向学生推销课外读物。
3、任何班级和教师不得向学生推销课外读物,更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一经发现,当年师德考核定为基本合格以下等级。
4、学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基础上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优秀读物,让学生知识得到丰富,思想得到升华。
三、加强监管
学校将读物管理情况作为教师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将学校读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实施方案5
一、指导思想:
高一年级是起始年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读书和学习习惯将决定着他们高中三年是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们高一年级备课组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读书习惯,享受书香人生”为宗旨,以读书系列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科学训练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
充分利用课外读物,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知识的迁移,做到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提倡学生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读物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读书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通过读写听说的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原则
广泛参与学校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4、与德育相结合原则
读书活动要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相结合,让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振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5、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原则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专题研究,必然要广泛查阅大量书籍资料,这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积极引导学生读生活、读社会、读人生。
6、与本土文化教育相结合原则
要坚持阅读的本土化特色,开展本土文化教育,把《西安这座城》、《平凡的世界》等列入阅读推荐篇目,让本土文化阅读成为阅读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阅读的内容和形式
1、古诗文阅读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其中包含着很多哲理。
在小学段背诵一定数量的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加强自身修养,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
2、名著阅读
引导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积极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包括文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
3、时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