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1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涉及征收补偿工作的网络舆情,成立网络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担任,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科室熟悉网络的同志为信息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舆情的汇总、分析和报告

组长:xx红安置管理科长

二、舆情响应程序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

舆情监控员通过主流搜索引擎不间断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

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承办科室监控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处置。

第三步:快报事实。

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报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

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网信办。

舆情上报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正面回复。

新闻发言人在舆情发生后12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承办科室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第五步:跟踪引导。

对舆情回复后,网宣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

上报后,经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合理方案加以回复,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三、分级响应

(一)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极高,境外媒体高度关注,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扩大到了整个社会,舆情即将化为行为舆论。

根据需要,经领导小组组长向市委、市政府请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网宣工作。

(二)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高,境外媒体开始关注,传播速度快,影响扩散到了很大范围,舆情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

由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市委舆情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三)一般网络舆情

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较高,传播速度中等,舆情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

由处置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科室(单位)开展工作,同时报告市委备案。

(四)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低,传播速度慢,舆情影响局限在较小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

经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科室(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四、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监测

1.日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日常工作不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

实时搜集应急工作相关信息,通过分析预判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潜在影响和风险,确定舆情的等级和影响程度,筛选出相关舆情并按一般网络舆情、较大网络舆情、重大网络舆情、特别重大网络舆情分类报送和处置。

7.监督检查。

对部门网民留言答复情况进行跟踪登记,对未及时办理的留言要进行催办,对超过规定期限既未作回复,又未作说明的部门,将进行通报。

四、办理要求

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网络舆情工作是新形势下畅通民意渠道、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工作举措。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办理,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求真务实、及时办理。

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坚持实事求是,真心诚意纳言,实实在在解难题,扎扎实实办实事。

对于诉求合理、有条件解决的,要立即给予解决;对于应该办理但一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对于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以实际行动解民之忧、取信于民。

3.善于总结、不断提高。

网络舆情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园区要注重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办理经验,探索办理规律,完善信息技术平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用制度和机制保障办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4.注重引导、注意保密。

在办理工作中,要注重引导网民提供真实身份,通过合法途径、合理方式实事求是地反映有关问题、表达利益诉求。

部门及网络舆情网评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保密制度等有关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和不宜公开的信息。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3

为进一步加强全校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妥善处置网上负面舆情,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我校形象产生影响的网上报道及言论。

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是指对涉及我校各项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等综合舆论情况,进行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和引导。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

将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

按照涉事单位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

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大局,防止危机。

立足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保障教学科研秩序、维护校园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学校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领导任组长,学校办公室、xx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安全工作部、校团委、计算机网络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主要负责审定全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舆情形势,有序引导网络舆情。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宣传部,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学校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xx宣传部:负责舆情监控,舆论引导,接待和联络媒体,组织实施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学生工作部:负责组织、协调、督导学生工作系统进行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安全工作部:负责维护校园秩序,按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实施查处。

校团委:负责组织、指导学生组织按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开展舆情监测、舆论引导工作。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