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要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快递物流消杀工作实施方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借鉴。

快递物流消杀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

1月8日,河北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交通检疫组印发了《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市和邢台市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邮政快递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保邮政快递业疫情期间正常服务运行。

《方案》从三个方面为行业正常服务运行提供了便利。一是为从业人员出行提供便利。优先安排邮政快递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在检测点开通“绿色通道”。设置现场引导标识,安排专门人员提供检测,优先送检样本并优先出结果。二是保障运输车辆通行便捷。相关部门要根据邮政管理部门提供的邮政快递企业车辆信息,快速核发通行证,允许运输邮件快件车辆在高速口进出。三是为末端收投提供条件。允许邮政企业员工凭工作证、健康码“绿码”,在体温检测正常情况下进入政府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到指定机要通信和党报党刊收发点进行无接触投递服务,在高风险区提供服务的,需提供核酸检测报告

《方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作,督促邮政快递企业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力配合地方政府疫情防控处置。各地要本着保障人民群众寄递服务需求的原则,第一时间快速解决邮政快递业遇到的人员车辆通行、收投服务受阻等问题,全力为邮政快递企业收投服务、车辆通行等提供便利,严防发生邮件快件积压、投递服务和车辆通行不便等问题。

河北局表示,下一步将认真抓好文件的落实,全力服务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全力配合筑牢首都“三道防线”,全力做好抗疫物资人员和生产生活必须品保运保供工作,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经石家庄局积极沟通协调,1月9日,石家庄市疫情办印发了《石家庄市邮政快递从业人员二次核酸检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对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全覆盖二次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除外)。各县市区及高新区均设置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配备2-3支专业核酸采样队伍,配备8名工作人员。快递从业人员可以凭借快递证出入村镇和社区进行检测。

《方案》明确,疫情办要协调对接检测机构,加快统计整理邮政快递从业人员二次核酸检测结果,信息于1月10日早6点前入网并告知受检人,以保障行业从业人员加快上岗。从业人员出社区后统一由各快递公司进行管理,做好个人防护。从1月10日早6点起,被检测合格凭借健康码和工作证可以到社区、村镇寄送快递。

为此,石家庄局迅速组织,联系明确各监测点具体位置和联系人,要求各企业组织员工就近检测,并负责对参检人员做好防护,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遵守现场秩序并有序撤离。

据了解,目前市疫情办已将批转的市邮管局《关于邮政快递企业车辆通行便利及正常经营的请示》转发到各县市区,明确快递小哥等邮政快递从业人员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凭市邮政管理局出具的工作证明+快递公司出具的工作证明+个人身份证+河北健康码核酸阴性证明或纸质核酸阴性证明,可出入小区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切实保障群众寄递需求。

同时,自疫情发生以来,因防控工作需要,全市邮政快递行业车辆通行受到了影响。石家庄局在市疫情防控协调机制领导下,积极开展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多方协调沟通,1月9日,为企业争取到了第一批200个干线运输通行证。持有通行证的车辆在按照防疫办和行业要求进行消杀后,可以进入市区三环和石家庄地区。全市邮政快递运输车辆通行难题逐步得到缓解。

快递物流消杀工作实施方案精选2

为进一步做好全区邮政快递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指导邮政、快递企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处置,明确邮政、快递企业主体责任,根据上级疫情防控有关通知要求,结合国家邮政局《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七版)》,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行业要深入学习、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境外、境内疫情复杂形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持如履薄冰的警惕性,提高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坚持底线思维,充分做好应对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以邮政快递企业对外营业场所、邮件、快件处理场所、内部办公场所等生产作业场所为重点,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风险,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安全稳定运行。

二、组织机构

成立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各街道和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卫生健康管理办公室、公安分局、疾控中心、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分管负责人任成员的邮政快递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交通事业发展中心。领导小组负责全区邮政快递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指挥、组织、协调。

三、职责分工

(一)属地管理责任

各街道要落实对辖区邮政快递疫情防控属地责任,主城区住宅小区包靠单位配合街道落实包靠责任,全面摸清辖区邮政快递、物流行业底数,组织邮政快递从业人员落实好核酸应检尽检工作,强化对辖区邮政快递企业(网点)的监督检查,精准做好台账登记、信息报送、落地管控及运输车辆消杀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对涉疫快递和人员进行流调溯源,按照区疾控中心意见快速精准处置,严格做好物品和人员管控工作。

(二)部门监管责任

1.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对我区未办理营业执照的邮政快递企业(网点)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实施处罚和取缔;

2.区卫生健康管理办公室负责将邮政快递、物流企业(网点)纳入应检尽检范围,定期对邮政快递、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按要求对涉疫快递及相关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3.区公安分局负责对邮政快递企业(网点)从业人员违反邮政快递业防疫有关规定及拒不配合街道办事处、管理部门的行为依法进行打击;

4.区疾控中心负责对邮政快递网点的防疫消杀进行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牵头做好涉疫快递及相关人员的流调溯源并提出处置意见;

5.区交通事业发展中心牵头做好涉疫快递的处置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指导企业和网点做好邮政快递业物流运输车辆的防疫消杀工作。联合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卫健、公安等部门督促和检查邮政快递企业(网点)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企业主体责任

邮政快递企业(网点)要履行好防疫主体责任,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建立健全内部防控工作制度、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置流程,接受属地党委政府和管理部门监督。

四、工作方法

各邮政、快递企业要根据不同风险类别,对收寄的邮件、快件信息第一时间进行甄别,分类管控,严格落实不同类邮件、快件的不同处置要求。

(一)邮递快件类别划分

1.普通类。进入我区的非境外、非境内中高风险地区的普通邮件、快件。

2.风险类。进入我区的境外、境内中高风险地区、进口冷链食品等风险较高邮件、快件。

3.疑似类。境外、境内中高风险地区或在境内中高风险地区分拨中心中转的,或者相关部门转办有明确信息的疑似邮件、快件。

(二)不同类别邮件管控措施

1.普通类邮件。实施常态化管控。各邮政、快递企业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七版)》《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指南》相关规定,在全面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后,正常派送。

2.风险类邮件。实施针对性管控。各邮政、快递企业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七版)》《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指南》相关规定基础上,重点做好几个方面:

(1)分区存放。对境外、境内中高风险地区的邮件、快件要建立待检区,实行分区存放,委托核酸检测机构对邮件、快件进行检测,消除疫情隐患。

(2)登记备案。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七版)》要求,坚持预防为主、“人”“物”同防,建立供应链全链条可追溯、一体化管理体系,全程登记道路货运车辆信息、驾驶员信息及货物流向。

(3)重点消杀。切实做好快递处理场所、营业场所、运输工具、内部办公场所消毒、通风,所有邮件、快件都要严格进行全面消毒,实行“先消毒、后分派”制度。在进口冷链食品邮件、快件寄递运输过程中,不得擅自打开外包装,每批次进口冷链食品邮件、快件处理完毕后,应当对运输车辆、食品冷藏箱等装备、用具实施全面消杀,聚焦进口冷链食品加工、储存单位邮件、快件寄递环节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1)员工进入岗位前应了解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掌握新冠个人防护知识、卫生健康习惯及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法。建议员工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采取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下班。

(2)员工每日上班前、进入办公区域前及下班离岗前需测量体温,检测体温应低于度,无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3)员工上岗前及工作期间正确佩戴口罩;办公、会议场所内多人办公时,人与人之间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保证环境通风。

(4)在参加会议、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应洗手消毒,每日使用75%酒精擦拭办公电话座机。

(5)要求员工应采用正确洗手方法清洁,均需使用消毒洗手液,并在清洁区域张贴清洁步骤海报以作提醒。

(6)员工在岗位消杀作业期间可依据具体情况佩戴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措施。

(7)应与所在区域物业或业主单位进行协调,对办公场所进行清洁、消毒;每天开启门窗、启动空调新风系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适时安排对通风设备清洗、消毒等维保工作。

(8)要求员工尽量不使用网络订餐和快递等服务;设置谢绝外卖、快递人员进入剧院管理区域警示标示,要求快递物品放置指定地点,并对物品存放地点实施消杀防控管理。

(9)如办公管理区域发现疑似病例,应由当地疾控部门专业人员全面消毒处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出该区域。

2、办公来访人员防控措施

(1)访客须在办公区外指定检查区由检查人员测量体温,配合检查人员进行监测体温,拒不配合者不得进入办公区;体温达到或超过℃者一律谢绝进入;检查人员联系接待人员将访客带入办公区,访客来访前至离开整个过程应全程配戴口罩。

(2)来访人员需参加会议的,应直接进入会议室,中途不得停留;应尽量减少参会人员、缩短会议时间。

(3)疫情期间,原则上不安排现场面试,变更为视频面试;特殊情况确需现场面试的,需按规定测量体温、配合常规登记,由相关部门专人全程负责接待并满足有关会议室疫情防控要求。

3、信息报告及信息发布

(1)疫情发现、处理、防控措施起动、解除等全过程信息的发布,均须经总经理批准并负责上报。

(2)发现突发疫情患者应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或疾控中心报告,不得瞒报、迟报和漏报。

(3)疫情信息发布前应确定信息发布形式,拟定信息发布通稿。

(4)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网吧规定的'信息发布纪律,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对外发布信息,制造恐慌。

六、各场所防疫措施

1、收银台入口

(1)在入口处设立体温检测岗,对所有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必要时进行复测,无上述情况,且体温不超过°正常条件下,方可放行。

(2)为避免人员聚集,拒绝无佩戴医用口罩的上网人员进入。并提醒顾客注意保持手口卫生,不要触碰口、眼、鼻。接触口鼻分泌物和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

(3)设立免洗消毒液,便于上网人员随时洗手。

2、上网服务专区

(1)上网人员进入后须佩戴口罩,避免相互交谈而导致交叉感染。

(2)上网服务专区采取隔一用一的标准限制上网人流。

(3)上网设备用前用后须使用75%酒精将接触面进行擦拭消毒,消杀时应佩戴使用一次性手套。

3、餐饮区、竞技区

(1)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3次,餐桌、餐椅使用后进行消毒。

(2)就餐期间提前打开窗户、空调通风,保持环境通风。

(3)用餐前使用洗手液洗手、消毒;

4、库房、设备机房

(1)工作人员进入库房须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避免触及作品导致交叉感染。

(2)出入库房须使用75%酒精将接触面进行擦拭消毒接触设备应使用一次性手套。

5、员工休息室

(1)对员工休息室清洁过程中员工应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完毕后及时清洗或消毒;要求定人、定时、定点、定位喷洒、擦拭84消毒药剂、酒精,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环境消毒等,并做好环境卫生消毒时间、责任人记录工作。

(2)要求休息室员工每日开启门窗,保持空气清新。

(3)每日对生活垃圾桶和生活垃圾桶周边地面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4)休息室的.使用采取轮流制,避免多人聚集。

七、应对举措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