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学校最新疫情防控要求精选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学校最新疫情防控要求1
为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一、优化核酸检测及查验措施
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只对以下人群开展核酸检测和阴性证明查验。
1.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核酸检测。
1天1检:口岸所有管理服务人员及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作业期间;
2天1检:集中隔离场所所有人员;医疗机构工作及就诊人员;
3天1检: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白名单”管理人员;
7天1检: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内人员。
2.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检测。
3.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各地根据辖区内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等实际情况,合理设定一定数量的便民核酸采样点,满足愿检尽检需求。
4.需要查验核酸检测结果的场所。
各级医疗机构就诊及陪护人员须查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进入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须查验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进入除上述场所以外的其他场所、机构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
5.抗原自测人员。
对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大型企业、工地、大学等)、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可适时进行抗原自测,具体按照《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执行。
二、优化小区管理措施
6.严格按照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
楼栋、单元内5天不再出现新增阳性住户,可缩小高风险区到阳性住户。
连续5天没有新增阳性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高风险区内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上门采样、上门服务,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7.不得对小区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
高风险区以外的区域人员自由通行,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优化调整隔离措施
8.对检出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
9.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四、优化救治措施
10.对检出的老、幼、残、孕及基础病较重的阳性感染者和症状较重的阳性感染者,分类收治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定点医院,各级医疗机构都要设置足够的阳性病区,满足救治需求。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
11.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购买时不再进行实名登记,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12.各级药监部门要制定公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常用药品参考目录,强化救治药品的调度、供应、储备,满足群众疫情防控用药需求。
同时,要做好常规药品供应储备,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相关药品储备,保障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基本购药需求。
六、保障社会正常运转
13.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减少与社会面接触,尽可能“两点一线”闭环工作,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正常上班。
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各地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县、乡两级建立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摸底建档工作专班,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制定医疗服务应急保障预案,做好保障准备。
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严格落实“三个不停”要求,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
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医疗机构要通过扩充门诊急诊数量、延长开诊时间、开设节假日门诊等方式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对急危重症患者不得因无核酸检测结果拒诊或延误救治。
发热门诊和哨点诊室要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
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和新生儿病房等“非必要不封管控”。
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康”中的独特优势。
九、强化涉疫安全保障。
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
推动建立涉疫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和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购药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十、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正常开展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
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保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学校最新疫情防控要求3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学校防疫要求的最新调整:首先是针对没有疫情的学校,其必须有序进行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对于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超市、餐厅、体育场馆、图书馆也要正常开放;
而对于校内存在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分风险区域,确保风险区域外的师生可以保持正常的学习、生活。
而这样的调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疫情对于其他正常学生的波及,无数家长和学生对此连连称赞,接下来笔者就带领大家对此次调整带来的有利影响进行一次阐述。
我们就以xx中学为例,据知知情人称其停课已经持续了十几天,虽然目前已经让学生返校了但是因停课耽误的学习时间应该怎样弥补。
我们都知道毛坦厂有着“亚洲最大高考加工厂”的称号,据相关数据统计常年在校生的人数约三万人,而且这所中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参加高考的“复读生”,对于他们而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只能通过充分的学习时间来缓解。
对于身处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简直就是分秒必争,而前段时间的停课就浪费了十几天的时间,这怎能不让这些学生和陪读家长感到焦虑呢。
但是随着我们这次关于学校防疫的新调整公布,只需要学校去积极落实就可以和这种情况说“再见”了。
这样的根据双重情况制定的防疫措施,既保障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让真正保障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又可以回到以前线下教学活动“常态化”的情况。
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认识到,对学校防疫的新调整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松懈对疫情的防护意识,恰恰相反,这样的调整给学生的加强防护意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持续培养和保护。
最后希望我们所有学校都可以将这次的调整真正落实到位,为学生的未来保驾护航。
学校最新疫情防控要求4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
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
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以快制快,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
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落实党中央部署,积极稳妥抓好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