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中班铃儿响叮当教案反思精选10篇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中班铃儿响叮当教案反思精选1
跳跳跳,让我们一起来玩跳跳球游戏吧!这个游戏有很多好处哦。首先,我们可以锻炼双腿的力量,增强腿部肌肉。同时,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弹跳能力和协调能力。另外,通过这个游戏,我们还可以初步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呢!
在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并在圆圈上方悬挂一些小串铃、小球或塑料袋等物体。挂的物品应该比参与的幼儿数量多一些,高度大约在离幼儿头顶10厘米左右。
游戏开始时,我们先走成一个大圆圈,跟着老师一起向前走。我们可以一边走一边唱歌,唱“大皮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拍的轻,跳得低,拍的重,跳得高,拍拍拍,跳跳跳。”老师会在圆圈中间做拍球人,我们要根据歌词的节奏做双脚向上跳的动作。当老师说“皮球漏气啦!”我们要发出“哧哧”的声音并起立。当老师说“皮球滚掉了!”我们要四散跑开。当老师说“皮球回来啦!”我们要回到原地围成一个大皮球。
接下来是游戏的基本部分。我们要站在悬挂的串铃下,用双脚向上跳起,用头去顶小串铃,这样铃铛就会发出叮当的声音。老师会请一些幼儿示范一次,然后大家一起学习双腿曲膝跳起的动作。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巡回指导下进行游戏,鼓励一些胆子大的幼儿积极参与。
最后,我们来进行放松活动。我们可以随着音乐自由地做鸟飞、理羽毛等动作,让自己放松一下。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愉快地结束这次活动。
除了以上的游戏,我们还可以引导不同能力的幼儿去顶或触碰高低不同的串铃、挂物,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能。同时,在教育幼儿游戏时,我们也要教导他们团结、谦让,避免相互拥挤。
通过这个有趣的跳跳球游戏,我们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个快乐的活动吧!
中班铃儿响叮当教案反思精选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演唱技巧。
3、创编节奏,并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意境,用欢快生动的情绪演唱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能用各种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你们猜猜看是谁?(出示课件)你们了解圣诞老人的故事吗?(学生自由回答)
二、新授歌曲
老师: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圣诞老人,今天我带来了一首与圣诞老人有关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播放课件)
提问: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二拍子,欢快)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内容(课件出示歌谱)
提问: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铃铛声)
这些铃铛声是从哪里传来的?(雪橇、马车)
老师:是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这首歌曲是美国作曲家彼尔·彭特创作的。
3、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老师范唱后学生跟唱
老师:来,我们一起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更快一些吧!大家一起喊:“嗨!”
4、学唱歌曲的第三部分,加入刚才的练习,强化学生歌唱的气息支撑,最后以“嗨!”结束。
5、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1)老师范唱。
(2)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跟唱。
(3)解决较难的部分。重点讲解和练习每句的弱起部分,力求唱得准确。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
(4)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跟着琴声一句一句跟唱。
(5)全体跟着电子琴伴奏唱一遍。
6、跟着电子琴伴奏唱整首歌曲一遍。
7、跟课件上的歌曲音乐唱一遍。
8、跟课件上的歌曲伴奏唱一遍。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乐器: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并演示如何演奏。
2、分小组合作创编节奏作为歌曲的伴奏。
3、小组展示表演:一组唱歌,一组演奏乐器。结束后,两组交换角色。
四、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动听快乐的歌曲,并用乐器为它伴奏,大家觉得开心吗?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像今天一样快乐地生活。我们在这快乐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中班铃儿响叮当教案反思精选3
设计意图:
小班的“真好吃”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同时促进他们对颜色的认知。为此,我设计了一款名为“烤面包”的美术游戏。游戏中,孩子们可以用彩泥代替果酱,在面包上涂抹不同颜色的“果酱”,并进行烤面包和夹馅的操作。这样的设计符合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满足了他们的游戏需求,并促进了他们的精细动作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常见的颜色,说出它们的名称。
2、尝试在“娃娃家”中运用绘画材料进行游戏,丰富游戏内容。
活动准备:
1、准备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和浆糊。
2、准备面包形状的白纸和彩纸。
3、制作面包烤箱。
活动过程:
一、分辨颜色名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各种常见的果酱颜色,如黄色为柠檬酱、绿色为猕猴桃酱、红色为草莓酱等。
二、操作过程:
1、涂抹果酱:用彩泥代替果酱,在面包上涂抹不同颜色的“果酱”,然后合拢面包。
2、烤面包:用彩色油画棒在面包外面涂上黄色,模仿烤面包的动作。
3、夹馅:打开面包,观察颜色的调和效果,然后用彩纸模仿蔬菜、鱼、肉等食材夹入面包内。
三、扮演“爸爸”“妈妈”给娃娃吃“面包”。
第一次活动效果记录:
第一次活动持续了15分钟左右,幼儿的参与度很高,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在开始部分太着急,没有给孩子充分的讨论时间。其次,在讲解示范中,我没有讲清楚涂抹果酱的过程,导致幼儿操作时不够熟练。另外,提供的黄色蜡笔太硬,不适合小年龄孩子使用。
第二次活动效果记录:
第二次活动中,我改变了讲解方式,让幼儿参与更多的讨论和操作。在示范讲解时,我省略了某些步骤,让幼儿自己发现并尝试。结束时,孩子们还想到了分享的情节,增加了活动的温馨感。
总结不足之处:
如果在涂抹果酱的过程中,能引导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效果可能更好。同时,需要为幼儿提供更适合他们使用的画笔。
中班铃儿响叮当教案反思精选4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能听懂教师的英语指令,根据铃儿响叮当音乐做相关的舞蹈动作。
2. 初步学习三人集团舞,体会舞蹈的快乐。
3. 感受不断交换舞伴的快乐情绪。
4. 在铃儿响叮当活动中听、说英语。
活动准备:
1. 铃儿响叮当音乐
2. 1、2、3标志
3. 铃铛和5片雪花
4. 幼儿已熟悉该音乐
5. 幼儿已会跳基本舞步,包括三步一踏和跑跳步。
活动过程:
一、通过雪花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1. 进行雪花加法游戏。
2. 讨论雪花的颜色。
3. 引导幼儿想象雪花和大家一起跳舞。
二、分步初步学习集体舞:
1. 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先听一遍音乐。
2. 让三人一组自由跳舞。
3. 观看大屏幕上三位幼儿表演的集体舞,并讨论他们是怎样跳的。
4. 注意观看钻过门洞的部分。
5. 通过唱英文歌和分解的PPT总结舞蹈的跳法:
- 第1至4小节:向左三步一踏,向右三步一踏,反复两次。
- 第5小节:拉着的手高举,第3号幼儿小跑步合拍地钻过1、2号举起的“门洞”,在一小节音乐内完成钻门洞动作,并逐渐回原位。
- 第6小节:第2号幼儿随着第3号幼儿也钻这个‘门洞’。
- 第7小节:第1号幼儿仍然高举右手,同时向右后自转一周。
- 第8小节:三人拉成圆形。
- 第9至10小节:三人同时逆时针方向做跑跳步。
- 第11至12小节:幼儿双手左侧拍手同时跺左脚各八次。
- 第13至16小节:动作同第9至10小节,方向相反。
三、学习集体舞中的难点部分:
1. 学习“钻门洞”的动作。
2.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幼儿掌握钻门洞和自转的技巧。
3. 幼儿分成两组练习钻门洞,一半练习,一半唱英语歌曲。
4. 选择跳得好的幼儿再次示范,并强调钻门洞和自转的要点。
5. 教师扮作圣诞老人帮助还没有学会的幼儿,在幼儿集体跳一次后,再次练习钻门洞。
四、跟着较慢的音乐完整地跳舞:
1. 幼儿集体跟着老师完整地跳舞,配合较慢的音乐。
2. 幼儿交换舞伴,再次跳舞。
五、合着正常速度的音乐跳舞。
活动结束:
进行游戏"铃儿在那里":
幼儿闭上眼睛,听铃声在哪里(前、后、左、右)。
结束后,与铃儿一起玩。
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听懂英语指令,跟随音乐做舞蹈动作。通过学习集体舞,体会舞蹈的快乐,并感受到不断交换舞伴的快乐情绪。同时,在活动中也能够听、说英语,提升语言能力。
中班铃儿响叮当教案反思精选5
活动目标:
很多人不知道中班铃儿响叮当教案反思精选10篇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中班铃儿响叮当教案反思精选1
跳跳跳,让我们一起来玩跳跳球游戏吧!这个游戏有很多好处哦。首先,我们可以锻炼双腿的力量,增强腿部肌肉。同时,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弹跳能力和协调能力。另外,通过这个游戏,我们还可以初步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呢!
在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并在圆圈上方悬挂一些小串铃、小球或塑料袋等物体。挂的物品应该比参与的幼儿数量多一些,高度大约在离幼儿头顶10厘米左右。
游戏开始时,我们先走成一个大圆圈,跟着老师一起向前走。我们可以一边走一边唱歌,唱“大皮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拍的轻,跳得低,拍的重,跳得高,拍拍拍,跳跳跳。”老师会在圆圈中间做拍球人,我们要根据歌词的节奏做双脚向上跳的动作。当老师说“皮球漏气啦!”我们要发出“哧哧”的声音并起立。当老师说“皮球滚掉了!”我们要四散跑开。当老师说“皮球回来啦!”我们要回到原地围成一个大皮球。
接下来是游戏的基本部分。我们要站在悬挂的串铃下,用双脚向上跳起,用头去顶小串铃,这样铃铛就会发出叮当的声音。老师会请一些幼儿示范一次,然后大家一起学习双腿曲膝跳起的动作。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巡回指导下进行游戏,鼓励一些胆子大的幼儿积极参与。
最后,我们来进行放松活动。我们可以随着音乐自由地做鸟飞、理羽毛等动作,让自己放松一下。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愉快地结束这次活动。
除了以上的游戏,我们还可以引导不同能力的幼儿去顶或触碰高低不同的串铃、挂物,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能。同时,在教育幼儿游戏时,我们也要教导他们团结、谦让,避免相互拥挤。
通过这个有趣的跳跳球游戏,我们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个快乐的活动吧!
中班铃儿响叮当教案反思精选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演唱技巧。
3、创编节奏,并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意境,用欢快生动的情绪演唱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能用各种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你们猜猜看是谁?(出示课件)你们了解圣诞老人的故事吗?(学生自由回答)
二、新授歌曲
老师: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圣诞老人,今天我带来了一首与圣诞老人有关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播放课件)
提问: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二拍子,欢快)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内容(课件出示歌谱)
提问: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铃铛声)
这些铃铛声是从哪里传来的?(雪橇、马车)
老师:是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这首歌曲是美国作曲家彼尔·彭特创作的。
3、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老师范唱后学生跟唱
老师:来,我们一起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更快一些吧!大家一起喊:“嗨!”
4、学唱歌曲的第三部分,加入刚才的练习,强化学生歌唱的气息支撑,最后以“嗨!”结束。
5、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1)老师范唱。
(2)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跟唱。
(3)解决较难的部分。重点讲解和练习每句的弱起部分,力求唱得准确。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
(4)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跟着琴声一句一句跟唱。
(5)全体跟着电子琴伴奏唱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