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1

当前,我省各地春季流行性感冒多点散发,特别是由于流感导致的儿童发热患者呈现增多趋势。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显著优势和独特作用,针对本轮流感致病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当前气候特点,我局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2023年河北省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并就做好我省流感中医药防治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进一步提升应对能力。各地各中医医疗机构要切实做好应对春夏之交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准备,切实加强发热门诊、急诊科、肺病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中西医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要全部设置并开放发热门诊,配足配强中西医医护人员,加强培训。

二、进一步方便中药供给。各地各中医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预防性中药便民服务,鼓励向当地群众和各类易感人群提供中药“大锅汤”,增强群众抵御包括流感在内的各类传染性疾病的能力。要根据我省发布的防治方案,组织专家进行优化研判,提前适量储备相应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

三、进一步强化治未病宣教。各地各中医医疗机构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医药治未病知识宣教和传播,广泛推行穴位按摩、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保健方法。鼓励医疗机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辟中医治未病专栏或专题,指导广大群众主动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提升疾病预防能力,提升群众自我防病能力。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具有季节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例。流行性感冒中医归属“疫”,病机为浊毒犯络袭表。治疗依据病邪性质、邪正盛衰辨证施治,随证易方。

一、成人治疗

(一)风寒束表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不发热,身痛头痛、鼻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推荐处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0g、防风6g、羌活12g、柴胡9g、前胡12g、枳壳9g、茯苓15g、桔梗10g、川芎12g、甘草10g

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4次口服,以下处方服法相同(如有特殊,遵医嘱)。

中成药推荐:荆防颗粒、荆防败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胶囊)、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等。

(二)风热犯卫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或未发热、咽痛、或轻咳少痰,舌质红,苔黄或薄腻,脉浮数。

推荐处方:银翘散加减

银花15g、连翘15g、荆芥10g、桔梗12g、牛蒡子12g、竹叶12g、芦根20g、薄荷(后下)6g、生甘草10g、炒杏仁9g、玄参12g

中成药推荐: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清开灵软胶囊(颗粒)、六神胶囊(丸)、黄氏响声丸、清热解毒口服液(软胶囊)、蓝芩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

(三)表寒里热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舌质淡,苔白,脉浮紧。

推荐处方:柴葛解肌汤加减

柴胡12g、葛根15g、甘草10g、黄芩9g、羌活6g、白芷6g、白芍12克、桔梗10克、石膏(先煎)15-30g、生姜15g

中成药推荐:防风通圣丸(颗粒)等。

(四)毒蕴胃肠

临床表现: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头身酸痛。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

推荐处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10g、姜半夏9g、厚朴10g、苍术12g、白芷6g、茯苓15g、炒白术12g、陈皮12g

中成药推荐:藿香正气胶囊(软胶囊、丸、水、口服液)等。

(五)疫毒袭肺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9g、炒杏仁9g、桔梗12g、生石膏(先煎)30-60g、浙贝母15g、沙参12g、生甘草10g

中成药推荐: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宣肺败毒颗粒、连花清咳片、清咳平喘颗粒、急支糖浆、杏贝止咳颗粒等。

(六)毒热壅盛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甚者神昏谵语,大便不通畅,舌红绛,苔黄,脉细数。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加减。

生石膏(先煎)30-60g、炒杏仁10g、生大黄(后下)6g、蒲公英20g、知母10g、水牛角30g、玄参15g、赤芍12g、丹皮12g、银花20g、生地12g、人参(另煎)15g

中成药推荐:安宫牛黄丸、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二、儿童中药治疗

定位方法: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

按摩方法:找准穴位后,用拇指或中指适度用力按揉、按压,以出现明显的酸痛、酸胀感觉为宜。每次按揉5分钟,每日多次。

2.曲池穴

功效:通里达表,外可清热,内可泻火,是表里双清之要穴。

定位方法:曲池在手肘处,将肘关节弯曲90度,肘横纹向外靠近肘尖的部位即是。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相互按揉、按压穴位5分钟,按压力度同样以感觉酸痛为宜,每日多次。

(三)注意事项

使用上述药物和方法期间,如有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咨询医师。

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2

(一)行为预防

1.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咽痛、头身痛、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疑似患者;

2.勤洗手、勤换衣服、勤晒衣被、房屋勤通风;

3.注意季节气候冷暖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及过度疲劳;

4.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5.适当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6.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或戴口罩,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

(二)环境预防

1.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必须时使用空气消毒机;

2.定期清除废物、垃圾,保持居住地、车辆、公共场所等环境卫生清洁;

3.对于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须定期检查、消毒、监测。

(三)饮食预防

饮食规律、均衡、多样化,营养合理搭配,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可适量食用新鲜水果、坚果类食物。

(四)中药预防

1.成人预防方剂

基础方:加味玉屏风散内服

主要组成:生黄芪15g白术15g防风10g金银花10g

功效:益气固表

用法:每日1剂,水煎煮口服,每次150ml,每日2次,可服用3—7天。

2.儿童预防方剂

基础方:加味玉屏风散内服

主要组成:生黄芪10g白术10g防风5g金银花5g

功效:益气固表

用法:每日1剂,水煎煮口服,每次服用量酌情使用,7岁以下每次不超过50ml,7岁以上每次不超过100ml,每日2次,可服用3—7天。

3.中药香囊外用

主要组成:丁香、木香、白芷、菖蒲、细辛各3克。

功效:芳香辟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绛色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戴胸前。2—3天更换一个香囊,可以连续使用1周。

4.使用注意事项

(1)对于年老体弱多病者、孕妇等,可在医师具体指导下,根据不同体质者使用;

(2)体质过敏或药物过敏者慎用;服用过程中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时,要立即停服药物。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