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多地采用了线上教学,下面小编整理了疫情下线上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疫情下线上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1

自疫情以来,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全国高校战线在极短时间组织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上线课程最多、覆盖人数最广的线上教学。这既是疫情倒逼的应急之举,但也是对前一阶段高校“互联网+教育”改革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检验。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各高校线上教学情况,全国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秘书处委托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线上教学情况调查;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问卷调研小组,从3月13日开始,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调查。

自调研活动开展以来,在联盟秘书处亚东研究员、黄文祥副教授协调和组织下,得到了国兄弟高校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截止3月31日,累计有334所高校,13997名教师,256504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调研。借此机会,调研小组特别向参与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及一线教学管理表示衷心感。

按照原计划,调研小组拟于4月底形成研究报告。但鉴于部分参与高校对在线教学情况迫切了解的需要,经与联盟秘书处沟通,调研小组决定先以3月17日上午调查数据为截点,先行整理该时间截点的187所高校师生调查数据(教师有效问卷5433份,学生有效问卷118191份),分别形成阶段性“大学生线上学习调查报告”和“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以供各高校参考。尔后,课题组将继续按照研究计划安排,对后续调查数据做进一步挖掘分析,并最终形成“在线教学系列研究报告”,为各高校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报告是继教师在线教学调查报告之后的又一份调查报告。严格说来,这份报告也只是在现有调查数据基础上做简要汇总,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高校各位同行、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报告分为基本信息、线上教学环境及支持、学生对线上学习体验、对线上教学的改进意见四个部分。具体容报告如下:

一、基本信息

1.性别分布

参与调查学生中,男生49392人,占41.8%;女生68799人,占58.2%。

2.出生年份分布

参与调查学生中,出生年份分布于1980~2005年之间,主要集中在1996-2002年,这部分学生占参与调查学生人数的98.24%。按照各年龄段参与学生人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2000年出生的学生35267人,占29.84%,1999年出生学生28048人,占23.73%;2001年出生学生23577人,占19.95%;1998年出生学生17482人,占14.79%;1997年出生学生7026人,占5.94%;2002年出生学生2475人,占2.09%。

3.年级分布

参与调查学生中,“大一”年级学生46219人,占39.11%;“大二”年级学生35205人,占29.79%;“大三”年级学生27216人,占23.03%;“大四”年级学生6773人,占5.73%;“大五(五年制)”年级学生366人,占0.31%;“研究生”学生32人,占0.03%;“专科生”学生1294人,占1.09%。

4.学科分布

参与调查学生中,工学学生所占比例近1/3,文史哲、教育和艺术学学生所占比例超过1/3,经管法学学生所占比例略超1/4,理学、农学和医学学科学生所占比例不足1/5。具体如下:工学学生30861人,占26.11%;管理学学生16829人,占14.24%;理学学生12888人,占10.90%;艺术学学生12484人,占10.56%;文学学生12054人,占10.20%;教育学学生10187人,占8.62%;经济学学生10114人,占8.56%;医学学生4867人,占4.12%;农学学生3795人,占3.21%;法学学生3054人,占2.58%;历史学学生558人,占0.47%;哲学学生500人,占0.42%。

5.疫情前学生参加线上教学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学生在疫情之前未参加过线上教学。其中,在疫情之前参加过线上教学的学生有51674人,占44%;在疫情之前没有参与过线上教学的学生有66517人,占56%。

6.疫情期间学生参加线上教学比例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在疫情期间使用线上教学的学生有114738人,占97%;在疫情期间没有使用过线上教学的学生有3453人,占3%。

7.学生参加线上教学的课程类型分布

调查将线上教学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四种类型,学生可多选。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所上的线上课程55.70%课程为专业课,44.3%线上课程为公共课;58.5%的线上课程为必修课,41.5%的线上课程为选修课。其中:

选择“专业必修课”学生为110989人次,占33.88%;选择“专业选修课”学生为71454人次,占21.81%;选择“公共必修课”学生为80643人次,占24.62%;选择“公共选修课”学生为64474人次,占19.68%。

8.学生参加线上教学的课程性质分布

调查将线上教学课程分为“理论课”、“理论课(含课实践、实验教学)”、“独立设置实验课”、“术科课”和“其他教学环节”五种类别,学生可以多选。从调查结果看,参与学生中,选择“理论课”103868人次,占50.39%;选择“理论课(含课实践、实验教学)”58715人次,占28.49%;选择“独立设置实验课”11333人次,占5.50%;选择“术科课”19843人次,占9.63%;选择“其他教学环节”12363人次,占6.00%。

二、线上教学环境及支持

疫情期间,大学生使用了哪些校外网络教学平台?这些网络教学平台、技术服务保障是否支撑了线上各项教学活动?对线上学习的服务保障如何?对此,大学生做出了如下的回答和评价。

1.一门课程,学生使用教学平台数量

参与调查学生中,每门课使用教学平台的数量分布在1-10个之间不等,平均数为3。其中使用1个教学平台的学生有12122人,占10.26%;使用2个教学平台的学生有39472人,占33.40%;使用3个教学平台的学生有34167人,占28.91%;使用4个教学平台的学生有15917人,占13.47%,,使用5个及以上平台数16513,占13.97%。

2.学生对平台技术服务的评价

调查将平台技术服务分为“非常好”、“好”、“一般”、“不好”和“非常不好”五个等级。从调查结果看,参与调查学生对各种教学平台“总体评价”均值为3.54。按照评价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作业提交的顺畅度”(均值3.66)、“师生互动的即时度”(均值3.63)、“画面音频的清晰度”(均值3.63)和“工具使用的便捷度”(均值3.52)、“网络速度的流畅度”(均值3.42)、“平台运行的稳定度”(均值3.36)。

从学生总体评价看,超过50%的学生对各种教学平台技术服务评价为“好”(含“非常好”,本题下同)。其中,超过60%学生对“作业提交顺畅度”评价为“好”,近60%学生对“师生互动及时度”被评价为“好”。50%左右学生对“工具使用便捷度”、“画面音频的清晰度”评价为“好”。40%左右学生对“网络速度的流畅度”和“平台运行的稳定度”评价为“好”。

3.学生对线上学习服务保障的评价

调查将学生线上学习服务保障分为“网络条件支持”、“各类教学平台支持”、“电子图书资源支持”、“教学平台使用培训”、“线上学习方法培训”和“政策支持”6个方面,并将评价分为“非常好”、“好”、“一般”、“不好”和“非常不好”五个等级。

按照得分高低排序,“各类教学平台对线上学习的支持”得分最高(均值3.67),这充分说明各类教学平台对本次线上教学的高度关注。其次是“学校政策对于线上学习的支持”(均值3.66),说明高校各级领导对线上学习的重视。再次是“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方法培训”(均值3.59),说明在本次线上教学过程中,各高校重点加强了这一方面工作。得分相对较低为“网络条件对线上学习的支持”(均值3.56)。由此说明,高校对线上教学的软硬件资源还需进一步加强。

从学生评价看,50~60%左右学生对于线上学习服务保障的评价为“好”(含“非常好”,本题下同),其中,60%左右学生对“学校政策对于线上学习的支持”和“各类平台对于线上学习的支持”评价为“好”;55%左右学生对电子图书资源、线上学习方法培训和教学平台使用培训认为“好”。略超50%学生对“网络条件对线上学习的支持”为“好”。

三、学生线上学习体验

学生对线上各种教学平台技术的熟练程度如何?对教师线上教学的教学方式的是否适应?对线上教学效果又如何评价?以及线上教学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有哪些?

1.是否接受过线上学习相关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学生中,接受过线上学习培训的学生有45283人,占38.3%。未接受过线上学习培训的学生有72908人,占61.7%,可见超过六成在疫情之前未接受过线上学习培训。

调查将线上学习可能存在的挑战列为7个方面,并将学生态度分为“非常赞成”、“赞成”、“一般”、“不太赞成”和“不赞成”五个等级。从调查结果看,所有项目均值都低于4.00。按照挑战度均值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需要更强自律性,养成良好的线上学习行为和习惯”(均值3.81);“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均值3.76);“提高课堂听课效率,避免浪费时间”(均值3.73);“学习任务量、挑战度增加”(均值3.66);“网络资源广泛,需要批判性、研究性学习”(均值3.66);“需要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互助协作”(均值3.61);“对各种平台和学习工具的熟悉和掌握”(均值3.37)。由此可见,线上教学对学生最大的挑战主要是学生自律教育、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三个方面。

 从学生评价看,超过60%赞成(含“非常赞成”,本题下同)“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强自律性,养成良好的线上学习行为和习惯”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避免浪费时间”等三个方面的挑战。而对“需要更强自律性,养成良好的线上学习行为和习惯”、“学习任务量、挑战度增加”和“网络资源广泛,需要批判性、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不到60%学生“赞成”存在着挑战,40%左右学生认为“对各种平台和学习工具的熟悉和掌握”还存在挑战。

四、对线上教学的改进意见

1.对疫情之后继续采用线上教学的态度

疫情过后,学生是否愿意继续接受线上教学,调查将接受程度分为“非常接受”、“接受”、“一般”、“不太接受”和“不接受”五个等级。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学生表示“继续采用线上教学”的均值为3.05,“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均值为3.43,“不采用线上教学”的均值为3.14。

从学生评价看,超过50%的学生表示“接受”(含“非常接受”,下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认可度高于其它两种态度的认可。由此可见,学生更希望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近40%的学生表示“接受”“继续采用线上教学”。但也有30%略多的学生“接受”“不采用线上教学”。

2.对疫情之后继续采用线上教学的改进意见

调查将改进意见列为18个方面,并将学生态度分为“非常赞成”、“赞成”、“一般”、“不太赞成”和“不赞成”五个等级。从调查结果看,参与学生对所有项目回答均值在3.5-4.00之间。根据学生加强(改进)的意见的强烈程度,将学生意见分成四个方面:

▪第一档(3.90≤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提高网络速度及稳定性(均值3.99)、改善平台的功能及稳定性(均值3.99)、加强线上技术服务支持(均值3.97)、精选适合线上教学的教学容(均值3.97)、加大课程配套教学资源建设(均值3.9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如按时上课,学习自律能力等)(均值3.9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均值3.90);

▪第二档(3.80≤均值<3.90):从高到低依次是:“改变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均值3.86)、教师加大教学精力投入(均值3.85)、改善学生学习空间环境及设备支持(均值3.84)、加大对线上教学的政策支持(均值3.81)、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均值3.80);

▪第三档(3.70≤均值<3.80):从高到低依次是:进一步改善教师教学空间环境及设备(均值3.78)、加强学生对教学平台和工具使用引导(均值3.76)、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均值3.76)、加强线上教学的相关培训(均值3.71);

▪第四档(均值<3.70):从高到低依次是:改革教育评价方式方法(如加大平时测验、课堂测验或作业等)(均值3.58)、配备课程助教(均值3.58)。

从学生意见看,超过70%学生“赞成”(含“非常赞成”,本题下同)需要“精选适合线上教学的教学容”、“提高网络速度及稳定性”、“改善平台的功能及稳定性”、“加强线上技术服务支持”、“精选适合线上教学的教学容”。

超过65%学生“赞成”进一步“加大课程配套教学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如按时上课,学习自律能力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改善学生学习空间环境及设备支持”、“教师加大教学精力投入”。

超过60%左右教师“赞成”“加大对线上教学的政策支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一步改善教师教学空间环境及设备”、“加强学生对教学平台和工具使用的引导”,并“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

以上是本次调研主要结果,限于时间和篇幅,报告仅对封闭性题目作简要汇总。后续课题组将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疫情下线上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2

一、研究背景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快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全国为了阻止疫情的传播,很多城市都采取措施进行封城隔离,这一做法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封城期间,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3月初至4月底这段之间里,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并指导学生自主线上学习。由于学生与家人长期在封闭的环境中相处,难免出现相处不愉快、争吵的现象,这些都会造成部分学生线上学习没有参与、个人心理问题加重等,也对网络学习这样的学习应急措施的都产生了心理影响。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以三年级(4)班54名学生为例,对学生在家这段时间的网络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问卷43份,11份由于其他原因家长未填写。

2.调查分析

1.疫情背景下学生网络学习实际情况调查

1.听课期间参与网络学习的时间段和平台情况

如表1所示,结合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段情况来展开调查,了解学生们更为喜欢的主要学习时间段,具体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上午或者下午进行网络学习,晚上是作业、练习和活动时间。这与学生们的日常作息有关。

如表2所示,基于学生的主要学习平台情况来展开调查,了解学生们的主要学习平台,具体如表2所示。其中用的最多的三种网络学习平台就是学乐云、广西空中教育平台、作业帮,可见学生们在选择学习平台时,也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择选。

2.参与网络学习情况与未参加网络学习孩子学习效果对比分析

如表3、表4所示,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率(65.9%)明显比未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反馈率(25%)要更好一些,并且结合其期末的成绩情况来看,也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参与网络的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更为好。

2.家长的支持与监督力度情况

如表5所示,在54位家长中,22位家长表示会全力支持,并且帮孩子们准备好相关的电子设备,严格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21位家长则保持中立态度,表示会跟随大流,抽时间支持监督孩子进行网络学习;事后,我对11位未参与问卷调查的家长进行电话回访,他们表示,自己文化基础低,没有能力指导孩子参加网络在线学习,提供给孩子的设备也不一定能正常供给,只能是在家时会尽量提供学习电子设备,更多要靠孩子自己学习。

2.调查研究结论

(一)学习方式不同产生效果分析对比

针对线上、线下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效果也有明显的不同。线上学习方式中,学生能够在家也进行学习,相对更为方便快捷,而且通过线上学习,也能够全面提升其学习质量,从而全面提升其整体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有所提升。相比较而言,线下学习模式则具有空间限制,学生并且都是一对多的学习模式,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跟随式学习模式,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整体的学习面具有局限性。

(二)线上网络学习的优与劣

线上网络学习的优点就在于,学习渠道较多,学习面更广,而且不具备空间、时间的局限,相对更为方便快捷。而且因为先生网络学习相对更具创新性,相关的线上网络学习平台拥有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故而值得推崇。

但线上网络学习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线上网络学习平台虽然选择性更多,但是因为线上教学模式,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电子设备才能进行学习。同事因为是电子产品,可能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辐射影响,同时也对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有所考验,容易出现走神问题,从而造成学习效率降低等问题。

(三)网络线上学习对学生和家长的影响

疫情期间,港北区中山小学三(4)班的线上学习“因势而新”,结合孩子们的特点来有效调整教育方式、目标,并且从根本上明确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在家中的生活状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指数,并且逐步引导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为此,在不影响日常学习的情况下,开展部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此次课题主要以港北区中山小学三(4)班为例,对三(4)班的学生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学习的现状深入开展研讨剖析。

四、疫情背景下学生网络学习的建议措施

(一)如何提升线上教学的有效性

1.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使用相结合。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受疫情影响,目前各地中小学师生大多未能拿到纸质教材,现在网络上已有可供下载的电子教材。学校也要解决处理师生线上网络学习教材问题。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