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1
1 1总则
1.1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以下简称传染病突发事件,规范上述事件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预案,编制本预案。
2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在医院发现、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暴发、流行、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等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1关键词定义暴发:指在1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1种传染病病人。
流行:指1个地区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重大传染病疫情: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水平。
3 3内容
3.1应急处置的组织体系及职责
3.1.1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感染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皮肤科、急诊科科主任、各职能科室科主任负责对本院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协调和指挥,做出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统筹安排医院各项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
3.1.2救治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感染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皮肤科、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负责指导全院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医疗救治工作,提出救治方案:如疾病诊断未明则对排查和采取的控制措施提出建议,并按照可能的病因假设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危重病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3.1.3疫情防控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全院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疫情防控、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及患者、密切接触者的隔离。
3.1.4疫情报告管理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负责收集传染病突发事件上报所需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3.1.5应急保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负责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设备、药品、后勤物资等的供应,确保满足救治患者的需求,加强保卫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3.2应急处置流程医务人员发现本预案适用范围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立即电话报告公共卫生科或行政总值班,后者报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评估后启动该预案。
3.3预防与控制措施
3.3.1隔离治疗患者。
根据疾病的分类,按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隔离病房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3.3.2对病人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或留验,期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潜伏期和最后接触日期决定。
3.3.3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环境、动植物等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学处理。
3.3.4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做到群防群治。
3.4防护措施
3.4.1已明确诊断的传染病,按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4.2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患者救治中的应急处置防护
3.4.2.1配备《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 19082-2003)要求的防护服,且应满足穿着舒适、对颗粒物有一定隔离效率,符合防水性、透湿量、抗静电性、阻燃性等方面的要求。
3.4.2.2配备达到N95标准的口罩。
3.4.2.3采取眼部保护措施,戴防护眼镜,双层橡胶手套,防护鞋靴。
3.5附则
3.5.1预案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医院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2
一、总则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规范我院突发性传染病的报告,诊治和控制等应急处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二、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组织体系及职责(一)成立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院长)副组长:
***(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副院长)组员:
***(门诊部主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负责人)***(住院部主任)***(护士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后勤部主任)在XXXX管理局卫生局及农场疾控中心领导下,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院突发性传染病防治法工作,决定执行预案级数,负责监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的职责:
领导全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制定、部署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各项工作;宣布启动、终止应急预案;并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评估、总结报告。
2、医院应急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联系电话:
主任:
成员:
医院应急办公室职责:
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协调相关责任科室做好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作好有关记录;及时完成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调查报告;负责上下级和院内的联络及协调工作。
3、传染病疫情事件监测办公室设在疾病预防控制科,联系电话:
XXXXXXX。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负责对传染病疫情事件的日常监测,若有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发生须及时报告医院应急办公室。
4、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科室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科职责:
负责医院传染病网报管理工作和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日常监测,根据领导小组做出的决定,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甲类及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疾病在2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疾控部门;乙类、丙类在24小时内上报,并做好相关卫生防病知识宣教及健康教育工作。
(2)医务科职责:
负责督导医疗救治,人员配备工作,积极实施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开展临床医生的业务培训工作;做好传染病防治的技术储备工作。
(3)临床科室职责:
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按规定及时填写传报卡,报告防保科,并开展临床救治。
危重病人尽可能转送具备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
同时,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事件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监测样本的采集等工作,落实医院内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并按照可能的病因假设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危重病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一旦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
(4)院感科职责:
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指导业务科室开展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工作,督查相关措施落实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提出有关措施整改意见,经同意后下达相关部门。
(5)药剂科职责:
负责急救药品的储备和管理。
(6)后勤保障科职责:
各相关科室做好医疗药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交通、通讯、水电、生活以及用房等方面工作,以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硬件条件的落实。
二、法定传染病分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9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是指: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手足口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三、适用范围
(三)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标本采集及运送、医务人员防护等工作。
确保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以控制疫情蔓延扩散。
二、工作原则
高度重视、联防联控、预防为主、充分准备、依法管理、协调指挥、加强培训、快速反应、尽早上报、规范诊疗、集中收治。
三、组织管理
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政府、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全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治工作和领导,相关重大问题的决策,统一部署预防和控制工作和应急人员的调动。
并成立医疗专家组和应急分队、消毒隔离组、后勤保障等组织。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xx院长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专家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医疗组成员:xxx、xxx、xxx、xxx
护理组成员: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
4.消毒隔离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xxx
5.后勤保障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应对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相关工作。
本预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
五、应急准备
(一)做好物资储备。
各科室要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卫生健康委、市(区)卫生健康局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各种物资(包括抢救治疗必需的设备、器械、药品、防护用品等)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种专用救治设施、设备做好登记备案。
各科室对缺少的医疗急救设备设施要尽快填平补齐,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并处于可用状态。
(二)做好应急值班。
根据医院应急值班安排,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各科室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切不可擅离职守。
值班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各种应急机制和流程,保障应急工作通畅开展。
(三)做好各领域的具体应急流程和应对措施。
包括医院出入口预检分诊、医院病房封闭管理、所有出入人员管理、住院患者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各细分领域的具体防控应对措施和发生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后的应急流程等。
六、防控措施
(一)实施分层、分级处理原则,逐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