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处置流程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处置流程1

一、病例发现报告

核酸检测实验室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后,立即同时向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院领导报告

同步了解病例基本情况、是否仍在医院内。

若阳性病例仍在医院内,重新采样、复核;若阳性病例不在医院内,报疾控部门安排属地追阳、采样和检测复核,医院追踪检测结果。

二、应急处置(一隔二控四摸排五同时)

(一)隔离转运感染者。

立即将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就地隔

离或转运至隔离病房,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个人防护,非抢救生命等特殊医疗救治需要禁止离开隔离区域。

请示辖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后,由负压救护车将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转运至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

(二)封控区域、管控人员。

一是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第一时间组织院感、流调等专家赶赴现场,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等情况分析评估,指导医疗机构精准划定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具体封控范围。

二是根据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具体封控范围,就地做好所有未离开封控范围人员的隔离管控。

对已经离开医院的重点人员,要第一时间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划定封控范围前,除紧急诊断、治疗外,全院区域就地静止,暂停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

(三)四类摸排。

门诊部查实出诊情况;保卫部门追溯感染者活动轨迹;信息科收集敏感时段就诊人员相关信息;科室调查相关人员院内行动路径。

通过查看、记录敏感时段监控录像,调取扫码、缴费等相关信息,掌握感染者在医院内活动路线、停留位置、停留时间、防护等情况;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人员名单和个人防护情况;其他人员在敏感区域出现、停留和行动路线情况。

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及其家属,就地隔离,等待进一步通知或疾控中心流调、隔离安排。

(四)同时开展五项工作。

1.环境管控和终末消毒。

相关区域停止使用空调通风系统。

依次进行环境、物品表面核酸采样,潜在污染环境、物品彻底终末消杀和空调通风系统消毒清洗,再次采样、检测。

2.区域核酸检测。

检测要确保区域,建议双采单检,优先检测封控区域内人员。

3.封控区域接续诊疗和人员转运。

密接、次密接:病情不允许出院的住院患者,闭环转运至“一点两区”救治医院;需要住院治疗的门诊就诊患者,闭环转运至“一点两区”救治医院;病情不允许转运的住院患者,在医院隔离病房单人单间(必须具备独立洗手间)继续治疗;病情符合出院标准的住院患者,出院转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不需要住院治疗的门诊就诊患者和各类陪人,转集中隔离点。

一般接触人员:人事部门做好通知传达及管理,按照要求落实居家隔离和核酸检测。

其他工作人员:医院、家庭两点一线正常上下班,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加强健康监测。

根据疫情形势,需要时确定驻地隔离酒店,医院、隔离酒店两点一线闭环管理。

4.综合评判医院感染风险。

结合两次环境、物表核酸检测结果,讨论提出医院部分区域或全院“正常开诊”或“停诊”建议后,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同意后执行。

5.做好信息发布。

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综合处置

(一)流调与溯源。

牵头第一时间调派流调队伍开展流行病

学调查。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组织开展传播风险评估。

(二)做好隔离转运准备。

3、流调及消杀小组

组长:公卫科长

小组成员:公卫科其他成员、感染发生科室主任及护士长、消杀人员。

职责:

①负责组织或协助市疾控中心对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感染病例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密切接触者、实验室检测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②指导消杀人员正确实施消杀工作。

4、院感防控小组

组长:医院感染管理科长

小组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其他成员、各科室感控小组成员

职责:

①负责对发生新冠院内感染科室楼层(本楼层和/或相邻楼层)封闭进行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规划,使其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②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防护指导;同时对封闭病区内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消杀人员、保洁人员等)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指导正确穿、脱防护用品,督导医疗废物、医用织物的正确处置和标本采集及运送过程中职业防护等,防范院内交叉感染。

5、消毒隔离护理小组

组长:护理部主任

小组成员:护理部其他成员、各科室护士长、物业经理

职责:

负责调度护理人员完成隔离病区其他病员的正常治疗和护理工作,督导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做好环境、物表、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工作,以及病区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各项医疗器材、消毒物品的准备,确保护理工作高效、规范、有序的运行。

6、后勤保障组

组长:分管后勤副院长、财务总监

小组成员: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等负责人、物业公司负责人

职责:

①负责病区封闭隔离时建筑布局紧急改造,提供隔离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物品,隔离区食品和生活用品准备,保障医院水、电正常供应等,提供保卫工作,在接到封闭楼层指示后,设备科、总务科、药剂科应在4小时内立即对医疗设备、防护用品、药品、消毒药械等进行库存检查、质量检修,根据库存状况及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进行紧急采购,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督导保洁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医疗废物转运和标本院内转运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具体措施

1、报告程序。

普通病区应提高敏感性,每天对医务人员、工勤人员、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体温监测,一旦发现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医务人员、工勤人员、患者、陪护等),应立即报告医务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将感染人员转入科室应急隔离病室,需治疗患者应指定专人按二级防护(进行咽拭子采样或其他侵入性操作应按三级防护)要求着装后进行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

患者需外出检查时提前通知检查科室相关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并由专人着二级防护(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护目镜或面屏等),按照规定线路带领到检查科室完成相关检查。

医务部及时组织院内、外专家会诊,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出现重症患者。

2、启动预案

经专家会诊后,一旦确定为高度疑似院内感染新冠肺炎,按照规定将感染者转至市人民医院治疗,科室负责人立即电话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本预案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根据病员量研究并制定所在科室楼层封闭式隔离控制措施。

(1)向社会发布公告,该科室暂停接收病员,并向所在科室其他病员及陪护、工作人员做好疏导工作,封闭隔离期间不得外出,拒绝来访,关闭楼层所有通道和电梯,仅保留一台工作人员刷卡电梯。

(2)由公卫科协助市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人数,并将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符合出院条件的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转至集中医学留观点进行隔离观察,建议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

(3)对科室病员和家属实行分类隔离,若病员数量少,在本楼层能达到将密切接触病员和陪护安置在一侧区域,且符合单人单间(原则上不留陪护,若病情所需,则留一名与病员接触最为密切的陪护)的隔离要求,其他非密切接触的患者和家属以原病房为单位隔离在另一侧病区,则只需封闭所在科室楼层;如果病员数量多,则再腾空临近楼层,将属于密切接触的病员和陪护与非密切接触者分楼层安置,隔离观察时间根据疑似患者核酸检测结果而定,隔离期间所有病员、陪护和工作人员的食物、生活用品由医院统一配送。

(4)医院应为本区内所有工作人员提供专门的生活、休息场所,工作人员应执行单人单间居住和分餐制,直至解除隔离。

(5)预案启动后,应急处置各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确保封楼层隔离措施及时有序进行,并保证所有病员的原发病治疗、护理质量。

(6)在发生的病区内启动零报告制度。

由该病区值守医师每天上午11点前将当天区内患者及陪护情况(主要关注是否有发热及其他新冠症状)电话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消毒、隔离要求

(1)加强病区环境清洁卫生和病房通风,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宜30分钟。

终末消毒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以上消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处置流程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处置流程1

一、病例发现报告

核酸检测实验室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后,立即同时向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院领导报告。

同步了解病例基本情况、是否仍在医院内。

若阳性病例仍在医院内,重新采样、复核;若阳性病例不在医院内,报疾控部门安排属地追阳、采样和检测复核,医院追踪检测结果。

二、应急处置(一隔二控四摸排五同时)

(一)隔离转运感染者。

立即将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就地隔

离或转运至隔离病房,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个人防护,非抢救生命等特殊医疗救治需要禁止离开隔离区域。

请示辖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后,由负压救护车将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转运至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

(二)封控区域、管控人员。

一是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第一时间组织院感、流调等专家赶赴现场,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等情况分析评估,指导医疗机构精准划定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具体封控范围。

二是根据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具体封控范围,就地做好所有未离开封控范围人员的隔离管控。

对已经离开医院的重点人员,要第一时间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划定封控范围前,除紧急诊断、治疗外,全院区域就地静止,暂停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

(三)四类摸排。

门诊部查实出诊情况;保卫部门追溯感染者活动轨迹;信息科收集敏感时段就诊人员相关信息;科室调查相关人员院内行动路径。

通过查看、记录敏感时段监控录像,调取扫码、缴费等相关信息,掌握感染者在医院内活动路线、停留位置、停留时间、防护等情况;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人员名单和个人防护情况;其他人员在敏感区域出现、停留和行动路线情况。

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及其家属,就地隔离,等待进一步通知或疾控中心流调、隔离安排。

(四)同时开展五项工作。

1.环境管控和终末消毒。

相关区域停止使用空调通风系统。

依次进行环境、物品表面核酸采样,潜在污染环境、物品彻底终末消杀和空调通风系统消毒清洗,再次采样、检测。

2.区域核酸检测。

检测要确保区域,建议双采单检,优先检测封控区域内人员。

3.封控区域接续诊疗和人员转运。

密接、次密接:病情不允许出院的住院患者,闭环转运至“一点两区”救治医院;需要住院治疗的门诊就诊患者,闭环转运至“一点两区”救治医院;病情不允许转运的住院患者,在医院隔离病房单人单间(必须具备独立洗手间)继续治疗;病情符合出院标准的住院患者,出院转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不需要住院治疗的门诊就诊患者和各类陪人,转集中隔离点。

一般接触人员:人事部门做好通知传达及管理,按照要求落实居家隔离和核酸检测。

其他工作人员:医院、家庭两点一线正常上下班,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加强健康监测。

根据疫情形势,需要时确定驻地隔离酒店,医院、隔离酒店两点一线闭环管理。

4.综合评判医院感染风险。

结合两次环境、物表核酸检测结果,讨论提出医院部分区域或全院“正常开诊”或“停诊”建议后,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同意后执行。

5.做好信息发布。

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综合处置

(一)流调与溯源。

牵头第一时间调派流调队伍开展流行病

学调查。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组织开展传播风险评估。

(二)做好隔离转运准备。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