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下,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有序。
一、成立组织机构,分工协作
市政府召开了由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研究、审定医养结合工作重大事项;
部署、督促、检查、指导全市医养结合工作。
我市制定下发了《三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卫生计生局等部门〈三河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局长为成员的医养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市卫计局,主要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统筹组织开展好医养结合工作。
(一)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
强化对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就近在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
鼓励以签约合作的形式确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以及责任与义务等事项,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
河北燕达医院与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三河煤矿医院与三河市五福托老院、三河德亨仁厚医院与三河市德亨仁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签订协议开展了合作。
(二)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由相关部门实施备案,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鼓励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展康复、医学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
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申请,优先予以备案。
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监督,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和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三)推广家庭医生与居家老人签约工作机制。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计生基层网络,通过优质服务鼓励居家老人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落实医疗卫生机构敬老优待政策。
全市各医疗机构,对65岁以上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优先照顾,开通绿色通道,在挂号、就诊、收费、取药、住院等窗口明显位置设置了"老年人优先"标志。
充分发挥医院志愿者服务作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门诊导医、出院随访等服务,在医疗服务中体现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
(五)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开展老年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工作,并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加强转诊与合作。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与老年人家庭签订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六)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支持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办具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
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
为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便捷服务。
二、医养结合机构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现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6.9万人。
养老模式主要有2种,一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医养结合;
二是居家养老。
我市现有3对开展比较成功的机构。
(一)河北燕达医院与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合作情况
20xx年6月16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署《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xx年-2020年)》。
协议指出,将燕达国际健康城等项目作为试点,推动北京市养老政策外延,燕达国际健康城下属养老板块--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作为京冿冀养老试点先试先行。
20xx年1月5日,燕达医院与北京医保系统顺利联通,做到了持卡就医直接结算,所享受待遇与在北京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完全相同。
燕达医院在国家医保大平台搭建前,率先实现了京冀两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20xx张,一期已建成约1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300张,是一所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大型老年养护机构。
服务人群98%为北京人。
为丰富宾客的精神文化生活,养护中心为入住老人开设:老年大学、图书阅览室、康体娱乐中心、心理咨询室、棋牌室等机构和场馆,围绕老人的实际需求,精心组织和开展种类丰富的文化、休闲、康体等活动。
同时中心还针对有宗教信仰的老人,设置了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四个教堂,针对广大共产党员,还在集团党支部的支持下,不定期开展流动党课。
河北燕达医院与养护中心紧紧相邻,作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示范项目",市政府协助燕达医院通过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各类优质医疗资源的合作,跨越式提升其医疗、护理等方面的软实力,让居住在养护中心的宾客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同质于北京大型三甲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为养护中心提供了近在咫尺的强大医疗保障,使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率先成为国内首家超大规模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成为廊坊市典型。
目前,燕达医院与养护中心携手为现有的入住宾客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健康服务:①可第一时间对入住宾客的重大疾病、突发性疾病进行专业救治;
②对于宾客的慢性病、老年常见病、一般性疾病、常规体检由养护中心内设置的医疗护理站中的专职医护人员进行诊治;
③每年为老人进行一次免费全方位体检;
④养护中心不定期邀请燕达医院的专家为老人讲解个体病例,同时针对老年常见疾病每两周为老人进行一次健康讲座;
⑤对于失能和半失能的住院老人,养护中心可及时实现与燕达医院会诊研讨老人的个体身体状况并加以干预。
(二)三河煤矿医院与三河市五福托老院合作情况
三河市五福托老院是以三河煤矿医院为依托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成立于20xx年,位于三河市齐心庄镇小五福村西,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330张,是廊坊地区首家集托老、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医疗养老服务机构。
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外,还提供医疗保健、心理咨询、护理、保健等一系列服务项目。
为了不断的丰富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感受家的温馨和愉快。
同时配备活动中心、理疗中心以及文娱中心。
为了不断满足老年人多种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现能开展多种基础检查项目,其中包括CR、彩超、心电图、胃肠镜检查、全自动生化仪、血流变分析仪,除颤仪、脑功能治疗仪等设备,并能完成各种中小型手术。
在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秉承"孝心、耐心、精心、专心"的职业道德,全力为入住老年人服务,多次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肯定。
20xx年被批准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20xx年6月被河北省养老服务业协会邀请成为"河北省养老服务业协会副会长单位",20xx年5月成立了廊坊市养老服务业协会;
20xx年11月,被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协会医养结合分会理事会批准为医养结合分会理事单位;
20xx年12月,被河北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
(三)三河德亨仁厚医院与三河市德亨仁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合作情况
三河市德亨仁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以三河德亨仁厚医院为依托的居家养老型服务机构,主要为三河市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送医送药上门、家政、健康娱乐、日间照料、老年人慢病管理、康复保健等低偿、无偿服务。
三河市德亨仁厚医院是我市一级综合医院,共有医护人员156人,床位99张,为三河市德亨仁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
20xx年7月,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20xx年11月,被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协会医养结合分会理事会批准为医养结合分会理事单位。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养结合"机构工作人员流动性强,缺乏专业的医护、养护人员。
四、意见、建议
1、政府牵头,出台扶植政策,对医养结合机构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2、政府投资,成立"医养结合"培训机构,培养专业的医护、养护人员。
20xx年7月23日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范文2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近日,肥西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对县医、养、健结合工作试点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文件下发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整合养老及医疗资源,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五保老人医、养结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
如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自20xx年5月设立老人医疗专护区以来,累计得到及时救治的五保老人2600多人次,五保老人生病救治不及时和无人护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全县十五个五保供养中心均设立医疗专护区。
二、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呼唤医、养、健结合。
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试点,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调研时了解到:医疗专护区运转经费不足、医务人员缺乏等,影响和制约了医、养、健结合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注更多的支持、关怀。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策保障。
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医养结合文件精神,立足我县实际和试点工作经验,特别是要针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落实鼓励措施,引导医养结合机构有序、加快发展。
要根据全县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要加大财政投入,研究出台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入的积极性。
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划分好"医"、"养"界限,尤其是要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政策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搞好政策衔接,支持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步入良性循环。
(二)强化资源整合。
要认真研究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日常合作、业务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养老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吃不饱"的乡、村医疗机构就近和"住不满"的养老机构等"结对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良性互动。
乡镇卫生院要逐步把村(居)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和老人健康诊疗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医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特别是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事业留出空间。
(三)推进融合发展。
要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养老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督促全县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确保到20xx年底,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
要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创办老年康复中心、老年医院、护理院,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过多的县、乡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开展养老服务;鼓励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与居家养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四)突出人才支撑。
要不断强化医养结合发展的人才保障,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服务水平。
建议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开展服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养老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评定职称方面,给予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
(五)强化对试点工作的领导。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将医、养、健结合工作进一步摆上位置,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有序推开卓有成效的试点,合力推进我县医养结合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健康幸福的新肥西作出新的贡献。
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总结范文3
一、基本情况
区是市主城区,辖1个镇、8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4个社区,13个行政村,面积14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4万人,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5.8万人,占总人口的13.4%。
区设置医疗卫生单位241家,养老机构10家,设置养老床位1500张,共有医养结合机构4家:区老年养护院、市老年公寓、区老年公寓、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
其中,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市老年公寓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被评为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社区示范中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划引领作用。
区政府出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XX-2020年)》,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强养老机构医疗资源配置,对床位在15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或护理站,150张以下的鼓励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着力打造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具有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二)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一是设计符合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服务包。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设计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服务包,20XX年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38237人,其中有偿签约5680人,签约履约率达97%。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评估及针对性健康指导。
二是提供预约转诊服务。
20XX年全区通过基层首诊转诊老年人1500人次,经家庭医生转诊到上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农合提高5%的报销比例,降低30%住院门槛费,减轻签约老年人的就医费用。
(三)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
一是推进医养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