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防暑降温工作方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防暑降温工作方案1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保障学校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我校特制定此预案。
一、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2、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3、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4、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准备足够的防中暑药品.
2、部门联动,分级响应。
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要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做好校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
3、加强管理,规范有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4、依靠科技,依靠群众.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对师生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防范意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三、具体措施
1、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学校全体教师均为责任报告人。
2、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时,要在当日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3、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
根据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
四、预警处置措施
1、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报告工作,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b、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
2、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3)做好高温天气因停电,停课时学生的活动安排。
(4)在高温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安全等知识的教育工作。
(二)总务处
(1)在高温来临之前,组织人员对学校所有降温设施进行检查,如有损坏及时报修,确保在高温季节正常使用,并将情况及时通报各部门。
(2)做好防暑降温的细致工作(购买防暑降温的必要物品,如绿豆)。
(3)做好学校用电、用水(饮用水)、冰块等防暑降温必要物品保障工作。
(三)班主任
(1)各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的饮用水,确保学生饮用水的质量。
(2)班级的地面要及时洒水,学生要准备一条干净的毛巾,必要时用水浸湿伏在头上或颈上。
(3)在炎热时一定要勤观察学生的身体反映情况。
三、其它工作:防暑降温是一项全面性工作,全校各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随叫随到。
各部门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结合防暑降温工作和本岗位的实际情况,对职责范围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随时听候学校防暑降温领导小组的调遣,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把今年的防暑降温工作做好。
四、具体措施:一是做好防暑宣传。
利用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多种宣传形式向学生宣传防暑降温常识,教育学生积极应对高温天气。
积极引导师生在高温天气里保持平和心态,团结和谐,稳定学习工作。
二是加强饮食安全管理。
学校加强小卖部卫生检查,必须进行消毒,必须打开门窗,保证通风。
保障学生饮水卫生,防止感染胃肠道疾病。
三是减少学生户外运动。
取消课间操、体育课等剧烈活动,避免学生长时间在户外暴晒、剧烈运动。
四是保证学生充分休息。
加强值班力度,维护安全、安定的休息环境,保证学生的精神状态。
学校防暑降温工作方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中暑症状;中暑的预防;如何处理中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熟记及预防演练让学生掌握如何防夏季中暑和中暑后的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提高对夏季中暑的安全认识。
重难点
夏季中暑后的症状及处理。
教学过程
气温升高应注意防暑降温,当气温超过37℃以上,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蒸发,当周围的环境高于人体的正常体温,通风较差、湿度较高就很容易发生中暑。
一、根据中暑症状的轻重,可分为以下几种:
1.先兆中暑:
是指在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
2.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
3.重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等症状。
二、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喝水。
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