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是很重要的能源之一,以下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电力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
电力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1.对于放热反应,投料速度不能过快。(√)
2.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应个人单独灭火。(×)
3.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保证两年至少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以检验救援效果。(×)
4.采取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是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有效方法。(×)
5.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当地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救援,尽可能不拖延、推诿。(×)
6.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季报、年报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7.危险化学品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与所包装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应相适应。(√)
8.有毒品必须储存在仓库,不得露天存放。应远离明火、热源,库房通风应良好。(√)
9.不同品种的氧化性物质,应根据其性质及消防方法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库房分类存放及分类运输。有机过氧化物不得与无机氧化剂共储混运;亚硝酸盐类、亚氯酸盐类、次亚氯酸盐类均不得与其他氧化性物质混储混运。(√)
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必须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物料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
11.为便于及时快速分析,控制室或化验室的室内,可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烃的在线分析一次仪表和取样口。(×)
12.危险化学品单位发生重大事故,主要责任人因出差在外不在现场,不承担任何事故责任。(×)
13.易燃固体储存库房温度需控制在35℃及以下。(√)
14.作业场所具有I级噪声可以安全作业外,其他级别的噪声均为不安全作业。(×)
15.卫生防护距离:指正常生产条件下,散发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生产装置、“三废”处理设施等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16.可能产生“矽肺”的因素主要是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17.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按照上级制定的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18.一般来说,沸点较高(110℃)的液体,常温下(21℃左右)不会达到爆炸极限浓度,使用起来比较安全。(×)
19.本体聚合是选择一种溶剂,使单体溶成均相体系,加入催化剂或引发剂后,生成聚合物的一种聚合方法。这种聚合方法在聚合和分离过程中,易燃溶剂容易挥发和产生静电火花。(×)
2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与响应要求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评价其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应急响应的需要。(√)
21.氧化剂遇高温易分解出氧和热量,极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22.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向工商部门申请领取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
23.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25.如果作业方式不合理,会引起人体的个别器官紧张,从而导致生理疾患。(√)
26.屈服极限代表材料开始塑性变形的抗力,也就是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的应力。(×)
27.禁止用叉车、翻斗车、铲车搬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2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29.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30.泄漏导走法即用静电接地法,使带电体上的静电荷能够向大地泄漏走散。(√)
31.根据闭杯试验闪点和初沸点,我国标准《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7部分:易燃液体》将易燃液体分为4类。(√)
32.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邮寄危险化学品。(×)
33.劳动者无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4.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是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是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可以解除或者终止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5.首次进口危险化学品时,有生产国家提供的符合要求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上加贴安全标签即可。(×)
36.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37.爆破片的泄放管线应尽可能垂直安装。(√)
38.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部门和有关部门。(×)
39.城镇燃气的输送及储存等建设项目,不适用《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40.桶装各种氧化剂不得在水泥地面滚动。(√)
41.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服从管理,无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42.硝化工艺中,硝化剂具有强氧化性,不允许硝化釜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杂质。(√)
43.燃烧必然伴随着光和热的生产。(√)
44.压力容器按照制造方法分为焊接容器、锻造容器、铸造容器和铆接容器。(√)
45.按规定凡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装备及不具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一律取消其生产资格,并关闭和吊销营业执照。(√)
46.如果作业方式不合理,会引起人体的个别器官紧张,从而导致生理疾患.(√)
47.产生粉尘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
48.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包括应急处置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等。(√)
49.硝化反应是有机化合物中引入硝基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50.水压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受压元件的强度。同时也可以通过水在局部地方的渗透等发现潜在的局部缺陷。(√)
51.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者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可以采购危险化学品。(×)
52.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53.尘肺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类型。(√)
54.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55.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个人承担。(×)
56.装卸和搬运爆炸品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滚、翻以及拖、拉、摩擦、撞击,以防引起爆炸。(√)
57.电解工艺(氯碱)操作时,不管作业场所怎么炎热,不允许赤壁作业,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58.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即任何情况都不容许超过的限值。(√)
59.锅炉水循环的停滞会造成受热面过热、鼓包、管子胀粗甚至爆管事故。(√)
60.泡沫灭火器一般用于带电灭火。(×)
61.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
62.采取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尘系统是控制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
63.为便于及时快速分析,控制室或化验室的室内,可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烃的25在线分析一次仪表和取样口。(×)
64.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性质,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其扩散,是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007)要求。(√)
65.氧气可以和油脂混合储存。(×)
66.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三同时”负责。(×)
67.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不可以认定为工伤。(×)
68.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较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特大事故隐患。(×)
69.企业应制定事故处置程序,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做到临危不惧,指挥不乱。(√)
70.爆破片的爆破压力大于容器的设计压力。(×)
7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规定: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检测设备应经标准气体样品标定合格。(√)
72.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代替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73.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品以外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74.接触职业性致癌性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
7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不仅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同时也适用于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方面的管理。(×)
76.当可燃气体的蒸汽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因可燃料不足,并因含有较多的空气,燃烧不会发生也就不会爆炸。(√)
77.液氨罐区内液氨储罐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塔)高度的倍。(√)
78.重体力劳动、不良的体位、接触化学毒物、物理危害等情况对孕妇健康有影响。因此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险的作业。(√)
79.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闪点<28℃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
80.危险化学品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价质量(重量)与所包装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应相适应。(√)
8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根据容器的设计压力将压力容器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
82.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83.《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新建的生产企业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84.氧化物与还原物、氧化剂与强酸强碱必须分开存放。(√)
85.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当对其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韵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86.已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并持续1年以上,可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评审。(×)
87.为便于及时快速分析,控制室或化验室的室内,可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烃的在线分析一次仪表和取样口。(×)
88.腐蚀性物质使人体细胞受到破坏所形成的化学灼伤、与火烧伤、烫伤不同。(√)
89.对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使用单位在重复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维修或者更换。使用单位应当对检查情况作出记录,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90.黄麟是自燃点很低在空气中能很快氧化升温不会自燃的物品。(×)
91.按GB/T4968-2008《火灾分类》标准将火灾分为6类。(√)
92.矽肺是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它是尘肺中进展最快,最为严重,也最常见,影响面较广的一种职业病。(√)
93.危险化学品重复使用的包装如果符合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性能试验的要求,可以重复使用。(√)
94.屈服极限代表材料开始塑性变形的抗力,页就是材料由弹性变形过度到弹-塑性变形的压力。(×)
95.液体在流动、过滤、搅拌、喷雾、飞溅、冲刷、灌注、剧烈晃动等过程中会产生静电。(√)
96.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控制危险区域实施要点有实施警戒、清除火源、维护秩序。(√)
97.化工装置开工前,需对其安装检验合格后的全部工艺管道和设备进行吹扫和清洗,并进行氮气置换。(√)
98.气体放空接合管应设置在罐体顶部。当罐体顶部设有人孔时,气体放空接合管可设置在人孔盖上。(√)
99.在锅炉运行中要定期冲洗水位表,每班至少冲洗1次。(√)
100.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101.细水雾灭火效率高,同时对环境无影响,它能够代替卤代烷等对环境有破坏的气体灭火系统及现有的会造成水渍损失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02.只要具备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及会引起燃烧。(×)
103.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头昏、眼花、剧烈头痛、耳鸣、颈部压迫感和搏动感,并伴有恶心、心悸、四肢无力等,甚至出现短的昏厥。(√)
104.氢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范围大,遇火星、高温不能引起燃烧爆炸。(×)
10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目的是建立并保持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案和程序,评价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其要素的实施是否恰当、充分、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安全预健康,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106.易燃固体与氧化性物质接触,反应剧烈而不会发生燃烧爆炸。(×)
107.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是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肿着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108.液化石油场所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109.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110.重锤杠杆式安全阀结构简单,调整容易而又比较准确,所加的载荷不会因阀瓣的升高而有较大的增加,但不适用于温度较高的场合。(×)
111.两个以上的明火加热装置,应当将它们集中布置在生产装置的边缘,并与其他设备、系统保持安全距离。(√)
112.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规定的16项内容,不得随意删除或合并,其顺序可以随意变更。(×)
113.重大危险源也是重大事故隐患。(×)
114.暖管就是用蒸汽将原来冷的蒸汽管道、阀门、法兰等均匀加热,并把蒸汽冷凝成的水排掉。(√)
115.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放散有毒气体的生产工艺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下层。(×)
116.乙醇与氧作用生成乙酸是放热的化学反应,也属于燃烧现象。(×)
117.人体工程学又叫人类工效学,它把人-机器(工具)-环境视为一个系统,协调人-机关系,使人在操作中感到安全和舒适,使系统获得最高的效率。(√)
118.化学泡沫灭火剂可以用来扑救忌水忌酸的化学位置和电气设备的火灾。(×)
电力是很重要的能源之一,以下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电力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
电力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1.对于放热反应,投料速度不能过快。(√)
2.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应个人单独灭火。(×)
3.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保证两年至少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以检验救援效果。(×)
4.采取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是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有效方法。(×)
5.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当地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救援,尽可能不拖延、推诿。(×)
6.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季报、年报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7.危险化学品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与所包装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应相适应。(√)
8.有毒品必须储存在仓库,不得露天存放。应远离明火、热源,库房通风应良好。(√)
9.不同品种的氧化性物质,应根据其性质及消防方法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库房分类存放及分类运输。有机过氧化物不得与无机氧化剂共储混运;亚硝酸盐类、亚氯酸盐类、次亚氯酸盐类均不得与其他氧化性物质混储混运。(√)
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必须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物料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
11.为便于及时快速分析,控制室或化验室的室内,可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烃的在线分析一次仪表和取样口。(×)
12.危险化学品单位发生重大事故,主要责任人因出差在外不在现场,不承担任何事故责任。(×)
13.易燃固体储存库房温度需控制在35℃及以下。(√)
14.作业场所具有I级噪声可以安全作业外,其他级别的噪声均为不安全作业。(×)
15.卫生防护距离:指正常生产条件下,散发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生产装置、“三废”处理设施等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16.可能产生“矽肺”的因素主要是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17.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按照上级制定的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18.一般来说,沸点较高(110℃)的液体,常温下(21℃左右)不会达到爆炸极限浓度,使用起来比较安全。(×)
19.本体聚合是选择一种溶剂,使单体溶成均相体系,加入催化剂或引发剂后,生成聚合物的一种聚合方法。这种聚合方法在聚合和分离过程中,易燃溶剂容易挥发和产生静电火花。(×)
2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与响应要求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评价其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应急响应的需要。(√)
21.氧化剂遇高温易分解出氧和热量,极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22.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向工商部门申请领取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
23.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25.如果作业方式不合理,会引起人体的个别器官紧张,从而导致生理疾患。(√)
26.屈服极限代表材料开始塑性变形的抗力,也就是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的应力。(×)
27.禁止用叉车、翻斗车、铲车搬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2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29.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30.泄漏导走法即用静电接地法,使带电体上的静电荷能够向大地泄漏走散。(√)
31.根据闭杯试验闪点和初沸点,我国标准《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7部分:易燃液体》将易燃液体分为4类。(√)
32.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邮寄危险化学品。(×)
33.劳动者无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4.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是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是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可以解除或者终止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5.首次进口危险化学品时,有生产国家提供的符合要求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上加贴安全标签即可。(×)
36.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37.爆破片的泄放管线应尽可能垂直安装。(√)
38.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部门和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