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中班健康《不咬指甲》教案及反思,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和借鉴。
教学目标:
1、初步清楚指甲的作用,明白爱惜、保护指甲的关键性。
2、通过互相探讨与相互观测和察看,明白怎样爱惜、保护指甲。
3、体会亲亲指甲钳的亲切体贴氛围,愿意使用指甲钳剪自个儿的手指甲。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预备:
一把指甲钳,儿童用书一人一份。
教学过程:
1、初步清楚指甲的作用。
幼儿教师做手捂住肚皮,脸上表情难受的模样,问:孩子猜一猜我怎样啦?为何我会肚皮痛哩?最终,幼儿教师告知大伙儿:由于经常自个儿咬手指甲。
2、启发孩子探讨清楚指甲的作用。
幼儿教师:孩子,你有指甲吗?你明白指甲有何用吗?
3、探讨:例如何爱惜、保护自个儿的指甲。
幼儿教师:大伙儿都明白指甲对我们有如此多的作用,如此我们应当怎样保卫自个儿的指甲哩?
孩子开展自由探讨并得出些许论断,例如:指甲长了要尽管剪掉,要用指甲钳剪,手脏了要尽管洗手等等。
幼儿教师:例如果指甲长长啦,我们不剪,这样做会怎样哩?
孩子探讨,得出些许论断:不及时剪指甲,指甲会断掉,此外还会伤害其它人;不及时洗手,指甲中会有很多脏的物品;常常咬指甲会使手指变样,此外还会将病菌带进口腔;此外还会影响手指的生长等等。
4、参加“亲亲指甲钳”的游戏。
玩“亲亲指甲钳”的游戏。幼儿教师先让孩子认知指甲钳,再边念童谣边来到孩子周围用指甲钳碰碰孩子的手,让大伙儿体会游戏的愉快。
孩子愿意剪自个儿的指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咬指甲的危害,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和身体健康意识;
2.学会控制自己咬指甲的行为,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3.通过课堂互动,增强科普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指甲的作用及咬指甲的危害;
2.如何控制咬指甲的行为;
3.培养卫生习惯和身体健康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图表等教具让学生认识到咬指甲的危害,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掌握针对咬指甲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师生互动,轻松愉悦)
1)请学生听一首儿歌《小兔乖乖》
小兔乖乖,做事情不拖延;
吃饭认真,习惯不咬指甲。
跳起小舞蹈,开心又快乐;
健康身体抱,快乐不拖沓!
2)请学生讲讲小兔乖乖都做了什么,是不是很棒呢?
2.活动(学生互动)
1)请学生自由讨论:我们平时都有哪些不好的习惯?咬指甲算不算不好的习惯?为什么?
2)辅以图片或实物:请学生看看,指甲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并呈现给大家,一起完成PPT展示。这样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信息编辑能力。
3)请学生听故事:不乖的小兔子。故事中的小兔子咬指甲,导致指甲感染,手变得红肿疼痛,影响学习和玩耍,老师也不愿意和他玩。
4)设计小游戏:请同学们练习咬指甲的行为并根据指示操作雕塑粘土,以此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领悟在日常生活中咀嚼自己的手指和脚趾会引发各种(含皮肤感染梭菌、肺部疾病等)危险情况。
5)学生小组分角色演出:通过角色扮演,如何控制咬指甲,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身体健康意识。
3.归纳总结
通过上述的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培养健康行为习惯的方法,如观察、提醒自己等。
4.毕业作品展示
请学生制作或设计指甲保护的创意,完成毕业作品展示。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学生了解了咬指甲的危害,掌握了如何控制这一不良习惯;
2.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学生积极发言,表达意见,增强了团队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创意作品展示,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设计能力和美感观察力,这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梦想的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教具,以便更好地展示授课内容;
2.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要充分,老师应及时引导;
3.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太过分散;
4.学生制作毕业作品的时间也要充分,给予学生更多时间,提高作品的质量。
5.应让学生在更多的活动中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知道爱护指甲的重要性。
2、通过相互讨论和互相观察,知道如何爱护指甲。
3、乐意使用指甲剪剪自己的手指甲。
4、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并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重难点
知道如何爱护自己的手指甲。
三、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认识自己的手指甲。
2、物质准备:一把指甲钳、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四、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
1、教师做手捂住肚子,脸上表情痛苦的样子上场。
师:小朋友猜猜我怎么了?
为什么我会肚子痛呢?
(幼儿讨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中班健康《不咬指甲》教案及反思,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和借鉴。
教学目标:
1、初步清楚指甲的作用,明白爱惜、保护指甲的关键性。
2、通过互相探讨与相互观测和察看,明白怎样爱惜、保护指甲。
3、体会亲亲指甲钳的亲切体贴氛围,愿意使用指甲钳剪自个儿的手指甲。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预备:
一把指甲钳,儿童用书一人一份。
教学过程:
1、初步清楚指甲的作用。
幼儿教师做手捂住肚皮,脸上表情难受的模样,问:孩子猜一猜我怎样啦?为何我会肚皮痛哩?最终,幼儿教师告知大伙儿:由于经常自个儿咬手指甲。
2、启发孩子探讨清楚指甲的作用。
幼儿教师:孩子,你有指甲吗?你明白指甲有何用吗?
3、探讨:例如何爱惜、保护自个儿的指甲。
幼儿教师:大伙儿都明白指甲对我们有如此多的作用,如此我们应当怎样保卫自个儿的指甲哩?
孩子开展自由探讨并得出些许论断,例如:指甲长了要尽管剪掉,要用指甲钳剪,手脏了要尽管洗手等等。
幼儿教师:例如果指甲长长啦,我们不剪,这样做会怎样哩?
孩子探讨,得出些许论断:不及时剪指甲,指甲会断掉,此外还会伤害其它人;不及时洗手,指甲中会有很多脏的物品;常常咬指甲会使手指变样,此外还会将病菌带进口腔;此外还会影响手指的生长等等。
4、参加“亲亲指甲钳”的游戏。
玩“亲亲指甲钳”的游戏。幼儿教师先让孩子认知指甲钳,再边念童谣边来到孩子周围用指甲钳碰碰孩子的手,让大伙儿体会游戏的愉快。
孩子愿意剪自个儿的指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咬指甲的危害,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和身体健康意识;
2.学会控制自己咬指甲的行为,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3.通过课堂互动,增强科普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指甲的作用及咬指甲的危害;
2.如何控制咬指甲的行为;
3.培养卫生习惯和身体健康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图表等教具让学生认识到咬指甲的危害,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掌握针对咬指甲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师生互动,轻松愉悦)
1)请学生听一首儿歌《小兔乖乖》
小兔乖乖,做事情不拖延;
吃饭认真,习惯不咬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