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要做好抗感染管理工作,下面小编整理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记录,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记录1

地点:外科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外科医生、外科护士: 

社区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社区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即时讨论,降低本社区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本社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社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社区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六、做好对卫生员、陪护、探视者的管理。 

七、做好紫外线、物表、空气等消毒本登记。 

八、按时参加医院组织召开的医院感染管理会议。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一、负责本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 

二、负责监督本社区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三、负责组织本社区医护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四、社区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督促主管医生填报登记卡,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督促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做好登记工作。 

五、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调查

医院感染发病原囚,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人控制工作。 

六、负责组织对本社区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八、监督和指导本社区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职责 

一、负责参与本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负责督促本社区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三(、负责组织本社区医护人员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业务学习。 

四、督促检查本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等项工作。 

五、对病人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指导和宣教工作。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

作,预防锐器刺伤。 

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感染科。 

社区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社区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上半年社区医院感染管理会议记录 时 间 地 点 记录人 主持人 参加人 

主 题 

4不能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由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和污染物品的机会多,易将病原体通过不洁手传染给其他患者,造成间接污染

5侵入性诊疗相关感染

随着医院的现代化发展,侵入性诊疗操作如导尿、介入导管、血液与腹膜透析、内镜检查等无菌操作不严格,所用的器械、工作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或消毒不彻底都会导致院内交叉感染。

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气管插管前无菌的气管,在插管72h后,气管内70%出现菌丛。

其次泌尿系统感染,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报道561例医院感染中83%是尿路感染,其中93%是由留置尿管引起

6器械相关感染,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不能合理使用消毒产品及消毒设备。

7仪器与与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精密仪器的引进及应用,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

从监测数据看肿瘤占医院感染的20%以上,化疗占6%,免疫抑制剂占4%。

大量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不但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破坏了正常菌群内部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造成了菌群失调,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8消毒隔离制度不严,输液过程中,很容易因输入的不溶性的外源物质造成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相关的菌血症常由克雷伯菌属、肠杆菌菌属引起。

同时这些菌属很容易在输注液体中生长。

9操作不规范,导致锐器伤:采血输液等操作时,由于不规范,造成操作者被感染。

.比如,被采血针头等锐器扎伤而被感染。

三,预防院内感染的对策

1,医院领导理解和重视的程度决定了医院感染工作发展。

医疗护理的大量工作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医院感染管理是评价医院内涵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医德医风的一项综合指标,对医疗改革起支持保障作用,对医院质量建设起制约推动作用,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2,,改善医院的布局,使之合理化: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直接避免许多交叉感染,国家明确了重点科室及传染科、肝炎、肠道诊室的布局和流程,说明建筑布局的重要性。

3,加强监测工作

加强监测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监测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医院环境卫生标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包括诊室的清洁,病房的清洁,设备的清洁,清洁物与污染物分别放置及运送,清洁及消毒;我院医护人员必须按照标准六步洗手法洗手,现场考核、现场指导及监测,甚至对保洁员手卫生也进行监测。

开展重点科室和部门的目标检测,如手术切口感染及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目标检测、。

开展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并定期由卫生防疫机构对医院卫生状况进行抽检,使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4,标准预防、隔离和控制措施

建立防护机制: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职业暴露,设置隔离病房,做好隔离措施。

防止锐器伤,做好锐器伤的追踪及管理。

5,减少侵袭性护理操作,规范无菌操作程序尽量减少侵袭性护理操作,尤其对免疫缺陷患者更应注意,一切侵袭性操作应严格无菌,保证与患者接触的一切器材都具有微生物学安全性。

操作精细、减少组织创伤、止血完善等均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

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是杜绝医院感染的关键、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

6,抗菌剂、消毒剂和灭菌设备:

做好诊疗器械等的消毒与灭菌可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必须加大投资,完善基础和现代化设备,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配备合理的灭菌设备,确保环境和设备清洁。

7,制定特殊病原菌感染控制流程

对艾滋病等特殊感染病例,制定出感染控制流程。

一旦发现特殊病原菌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召开现场会,分析原因,根据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指导病区有针对性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8感染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

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必须进行不断的学习,参加各种相关培训,不断掌握新的医院感染趋势,新的管理理念,不能闭关自守,停滞不前。

加强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

9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分损伤性、感染性。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