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安全防范制度有哪些5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医院安全防范制度有哪些1
一、院长对全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负全面责任。
业务副院长要开展经常性的医疗安全教育和医疗护理工作检查,督导落实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
二、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各项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医务人员与科主任、科主任与院长分别签订医疗安全责任状,主管副院长(院委会委员)追究连带责任。
三、科室负责人对本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教育并指导本科医务人员严格履行医疗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及时查处和纠正违章行为,坚持管理从严、教育从严的原则,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不定期地检查督促各项医疗安全制度的落实,研究预防医疗事故和有效措施,教育医务人员以德治院。
五、各类各级医务人员对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差错事故承担直接责任。
要严格履岗位职责,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六、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因下列过失引起医疗纠纷本人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1、不遵守劳动纪律、脱岗、串岗或在工作场所从事非医疗活动;
2、服务态度恶劣、接待不热情、解释不耐心;
3、不履行本岗位所规定的责任,不执行医疗规章制度违反技术操作规程;
4、不执行医疗质量特别是环节控制的规定;
5、对危重、重症病人不按急诊程序规定处理,不就地抢救,不及时体格检查,不及时出具准确的报告;
6、拒收、推诿延误病人抢救治疗及转移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7、多收、乱收、私收病人现金造成不良影响;
8、向患者或家属索、拿、卡、要,影响医院声誉;
9、未经医院批准,私自到院外从事会诊、手术、体检、检查、化验等各种医疗活动。
10、行政、后勤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误、安全差错直接或间接影响医疗工作。
七、医疗事故汇报及处理程序:
1、汇报程序:凡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当事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科室负责人应召集有关人员在本科范围内进行分析和采取补救措施,24小时内(重大事故1小时内)向向分管院长或院长汇报。
2、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或纠纷处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发生医疗事故后,科室负责人应首先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应将有关医疗文件等原始资料妥善保管,严禁涂改、隐匿、销毁。
如因输液(血)、注射、服药等引志不良后果的,要对现场实物封存保留,以备检验。
必要时,科主任(护士长)应召集有关人员收集情况,分析原因,做好安慰解释,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务必做好病人的抢救治疗工作,使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凡死亡病例,对死因有异议者,科室必须动员死者家属进行尸检,以明确死因,家属拒绝尸检的,应做好文字记录并要求家属签字。
3、医疗事故责任人的确认及处理:凡因违反本规定第六条导致医疗事故的直接当事人为医疗事故责任人,由发生科室负责人确认后报院长,承担经济赔偿并上报卫生局。
对因技术性原因难以确定的,由发生科室报院长,组织院内鉴定并确认责任人及责任大小;两人以上(含两人)造成的医疗事故,按其责任大小序列,承担经济赔偿,视情况上报卫生局。
八、赔偿金额技术因素医院承担60%,责任因素医院承担10%,其余按当事人(直接承担人)、科主任(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连带责任人)、院长(全面领导责任人)递减承担。
医院安全防范制度有哪些2
一、建立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
1.应完善医疗安全责任制,使各科室(部门)和各级医务人员做到层层对医疗安全负责。
2.责任制应达到有责任目标、有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有检查办法、有奖惩激励制度等要求。
二、医疗安全教育。
1.目的
目的旨在使医务人员在思想认识上、职业道德上、应变能力上和保证医疗安全的心理状态及技能上,排除各种主观障碍。
2.医疗安全意识教育:
同时,三级医师之间还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有利于杜绝诊治过程的漏洞。
查房时必须带病历牌,主治医师、副主任、主任医师应认真审查病历和医嘱、检查项目、是否需要其他处理并作出指示,上级医师对病历的真实性、科学性、及时性负责把关。
2、“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这是医疗工作的一个根本制度。
医生在一切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免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差错事故:如姓名、性别、诊断、用药剂量、种类、手术部位等。
每日在开具临时医嘱及计划后,必须交于办公护士,由办公护士核对后再交于巡回输液护士,医生不得直接交于巡回护士,或直接在原输液单上涂改,增减药物;办公护士对每天新开出的医嘱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做到天天小查对、每周两次大查对,要求有一名医生参加查对,并进行登记。
查对内容:医嘱单、计划单、服药牌、注射单。
若出现予盾处以原始医嘱本为依据,查对时间:大处方当日。
3、术前、术后讨论制度
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等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讨论制度,尤其是重大、疑难手术。
在讨论中应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正确估计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应如何处理,充分估计手术的风险性,并向家属交待手术的必要性、目的、危险性、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
让家属心中有数,签同意书,记录在案。
不得杜撰术前讨论内容或走形式,讨论内容毫无内涵,对手术无指导意义。
4、病历书写制度
(1)加强病历管理的全过程,从记录开始至交病案储存,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落实。
(2)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对病历的及时性、科学性负责。
(3)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
病重及术后3天病人每记录,病危病人随时记录,上级医师要及时认真审查。
5、首诊负责制
门诊、急诊医师对来院就诊病人,必须遵守首诊负责制,负责请相关科室对疑难病人、涉及多科病人会诊;对急危重病人先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请相关科室会诊。
不得推诿病人,延误病情及抢救时机。
6、严格交班制度
每位医生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有记录;对危重病人实行床旁交接班,并作记录签名。
接班者若同意交班者意见签名认可,若有异议,请记录异处,并签名。
7、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
(1)各科室负责人要经常检查抢救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各种设备保持在完好状态。
保证随时可用。
(2)设备管理人员应随时到各科室检查使用情况、设备完好状态等,并当场抽查设备,不得走马观花,询问就罢。
凡因管理不当,在救治病人中出现重大设备故障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8、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
特殊、重点科室:如婴儿室、手术室、ICU、要有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并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对已发生的院内感染,要及时上报,迅速处理,不得隐瞒真情。
9、严格执行会诊制度
各科室在遇疑难病人时,应遵循先科内后院内会诊程序,多请有关科室或有经验的专家会诊,听取大家意见,不得擅自、轻易将病人转往他院。
10、疑难病人、危重、死亡病人讨论制度
认真执行疑难病人、危重、死亡病人讨论制度,死亡病人一周内必须讨论,不得弄虚作假,伪造讨论内容。
讨论内容要求真实、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11、处方制度
(1)处方由有处方权的本院医师开具,任何人不得越级冒开或代开处方,医生不得将签有自己姓名的空白处方交于他人随意开具药物,违者将严肃处理,处方应按处方原则、规范开具。
(2)药房发药人员对处方的正确和规范负责,对不合要求处方有权退回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