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通用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1

设计理念

1、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2、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3、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难点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和家乡的具体情况。

1、教学重点:课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基础确定难点)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通过观察、访问或与家长聊天,了解自己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

2、用小彩笔画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

3、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

要求: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合作学习体现之一)

要求:(1)互读互助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2)读后标出自然段[这一过程除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外,还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检查反馈学生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1)内容: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

宽虾脚捡贝壳原奔密匹市楼

(2)形式: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导语:(过渡到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第一板块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写字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下大力量为学生打好基础。)

以望为例

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

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

4、自己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

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

6、自己独立书写。

四、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若有的学生没画完,可给一些时间继续画,作为课间休息。)

学生分小组互说自己笔下的家乡,然后请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表达交流,学用课文语言,同时表达对家乡的喜爱或期盼之情。

五、背诵课文展示

六、作业:(略)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和3个偏旁,认识一个多音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小朋友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出示鸡蛋(一大一小)图片。

同学们,这是什么?(鸡蛋),你发现了什么呢?(这两个鸡蛋一大一小)

2.师板书“大”和“小”。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说说原因?

3.有一位小朋友,他自己也很矛盾,有时候觉得自己大,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大还是小》一课,一起去了解感受这位小朋友的想法。

(板书课题)10.大还是小(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3)“我”为什么又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做更多的事情,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4)现在你就试着读出他的这种盼着快点儿长大的急切心情吧。

5.教师小结: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快快长大》。(播放歌曲《快快长大》)

6.指导书写“自、己、衣”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

(2)师范写生字。

(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7.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从孩子的视角,描写了“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小”,表达了“我”矛盾的心理。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感受到了小作者内心的矛盾。

(2)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2.课堂练习

比一比,组词。

自(自我)己(自己)

目(目光)已(已经)

我会选。

希望盼望

他从小(希望)做一名教师。

他(盼望)着全家人能早日团聚。

五、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还是小

觉得自己很小觉得自己很大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认字。

2.知道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

3.巩固以前学习的字词,会背诗歌《鞋》。

4.口语交际,懂得从小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教学重点、难点:

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运用课上学会的方法学生活中的字。

教学准备:

自制识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3.小组学习。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4.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5.自由背诵小诗《鞋》。

6.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课时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家做个家务事吗?

2.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二、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一

1.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注意?

2.讨论交流。

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a.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b.小组内表演。

c.上台表演。

d.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e.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二)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1.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2.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3.全班交流。

(三)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该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争夺赛吧!

1.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橘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被子、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队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2.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3.在队中进行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奖励一朵小红花。

三、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些什么想说的吗?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4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通用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1

设计理念

1、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2、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3、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难点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和家乡的具体情况。

1、教学重点:课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基础确定难点)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通过观察、访问或与家长聊天,了解自己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

2、用小彩笔画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

3、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

要求: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合作学习体现之一)

要求:(1)互读互助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2)读后标出自然段[这一过程除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外,还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检查反馈学生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1)内容: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

宽虾脚捡贝壳原奔密匹市楼

(2)形式: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导语:(过渡到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第一板块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