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 5角
×3×3
1 0.5元1 0 5角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1
3.5元3 5角
×3×3
1 0.5元1 0 5角
例2
0.7 2扩大到它的100倍7 2
×5×5
3.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具准备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2扩大到它的10倍1 2
×0.8扩大到它的10倍×8
0.9 6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93、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29、37
合数:22、35、87、93、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
(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