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产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产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1

1目的

在产品的整个形成和最终完成交付的过程中,规范防护标识、搬运、储存、包装、保护和交付等活动,以防止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外购产品、半成品和成品。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生产、包装过程中物资流转的搬运;负责产品的包装工作。

3.2仓储部负责库存物资的存储管理工作,负责组织仓库物资的搬运,负责产品的交付。

3.3质检部负责入库物资的验收检查及存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物资的复查工作。

3.4各部门做好所属区域内物品的保护

3.5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和生产人员卫生的控制。

4工作程序

4.1包装要求

4.1.1包装材料入库前由质检部验收。

4.1.2生产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包装。

4.2搬运要求

4.2.1使用与产品特性相适应的容器和搬运工具,防止产品损坏和变质。

4.2.2对搬运工具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4.2.3定期对搬运工具进行清洗或清扫。装载表面不能有油污、铁锈和积垢,以免造成对原料的污染,影响食品安全

4.2.4防止超高搬运,以免物品坠落砸伤员工。

4.2.5搬运中,注意保护产品标识,防止丢掉或被擦掉。

4.2.6对搬运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熟悉搬运要求。

4.3储存与保护

4.3.1储存环境

①仓库储存环境要符合前提方案的要求。

②仓储环境要求通风、干燥、明亮、清洁、通畅。

③仓库区严禁烟火,配置适量的消防器材。

④每周检查发现虫害鼠害及时报告

⑤对仓库的环境加以控制,以防止库存物资的损坏、污染和变质。

4.3.2验收入库

①入库产品必须检验合格。仓库管理管人员应该认真的核实入库数量,检查产品的合格标识。

②物品经清点入库后,应当在仓库台帐、物资登记卡上登记

③对于待检和不合格物品必须采取隔离措施,以防误用。

4.3.3出库

①生产物资的发放,领料部门填写“出库单”交仓库,仓库对“出库单”核实后发料。

②向外发货仓库根据“销售清单”备货、发货。

③存储的物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

4.3.4物料进出时,仓库需填写好入库单,并做好相应记录

①入库时,在入库单上注明进入货物的供应商、入库时间,批号。

②生产物料发放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出库单”。

③向外发货时,应在“销售备货单”上说明货物的批号、去向。

4.3.5仓库外的其他部门也有责任对所属区域的物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包括隔离、分类存放、维护等,使产品不变质、损坏、丢失或错用。

4.4食品运输过程防止污染、损坏及变质的制度

①食品运输包装过程中(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下同)从流通通道上采用人流、物流分开流动,不得混流。

②食品在运输前必须是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方能装箱,否则作不合格或不安全产品处理。

③食品运输前所有食品机运输车辆、运输机械必须清洗卫生合格方才投入使用。

④运输过程中各批次原料、产品、半成品分开完成,分开包装、分开存放,分开标识。

⑤运输过程中人员卫生须满足人员健康要求,运输车辆须是密封的食品专用车辆。

⑥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损坏、废弃食品,均及时剔除,不得与合格食品一起流动。

⑦产品状态必须标识清楚并挂牌。

⑧运输过程中食品的盛装桶、袋、栏等工具首先必须消毒清洗合格,同时不得有缺损,同时满足该食品的盛装要求,不得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引起变质。

⑨运输过程要采取防止食品相互挤压损坏、相互混装发生变质、天晴下雨影响、温度湿度影响、照射辐射影响等的措施,同时保证运输期限,防止运输过期毁损变质。

产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2

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由于其易腐性和易变质性,食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管理显得尤为紧要。因此,在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建立科学的食品包装、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是特别关键的。下面本文将认真介绍食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

1.食品包装管理制度

食品包装的目的是保护食品的品质,防止食品变质或污染。不同种类的食品需要采纳不同的包装方式和材料。在选择包装材料时需要考虑能否对食品产生影响,例如是否会释放有害物质,是否会影响食品味道等等。同时,包装材料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如GB4806.1-201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等。

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包装管理制度。首先,应有专业人员负责包装的选材和设计。其次,明确包装的使用范围和条件,保持环境清洁、干燥、通风、无异味。包装材料和载体要严格分开存储,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包装材料要分别存放,定期清点包装材料的库存量。包装工艺要求精细,对包装过程进行记录,确保每批次的包装品质一致。最后,对于自主设计的包装,需进行相关的检验和审批,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

2.食品储存管理制度

食品储存管理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紧要环节之一、建立科学的食品储存管理制度可以确保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失,保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在食品储存管理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库房环境要干净、通风、无异味,加强库房的日常清洁工作,定期进行消毒工作。

(2)对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食品要分别存放,并做好辨别标识工作。食品的规格、数量要与进出库单据相符。

(3)对于易腐食品或者易受污染的食品需要特别注意。应当优先储存,使用期限要特别注意,未到期的先使用未开封包装、开封后尽快使用,不得长时间放置。

(4)库房设备要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每日要对库房、冷藏、冷冻设备进行检查记录,并进行环境的温度、湿度、杂质、霉菌等指标的检测。

(6)库房确保安全,禁止将易燃物品放置在库房内,保护设施和消防措施要配备到位,加强对防火、防盗的管理,做好应急处理预案

3.食品运输管理制度

食品运输是食品生产销售链的紧要构成部分,其从食品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可能会经过多个环节。因此,确保食品运输过程中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建立科学的食品运输管理制度很紧要。

(1)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温度,依据不同的食品种类和要求来确定运输方式和温度,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变质和不老化。

(2)在运输途中,需要保证食品的包装完整、清洁无异味,并与不洁物分开运输。

(3)运输前应当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通风处理,车辆内部不得放置非食品物品。

(4)规范运输人员的行为,加强对运输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保证运输人员遵守相关的法规和工作程序,卫生防护做到位。

(5)每批次食品运输过程中应当附载管理要求和检测证明,一旦发觉食品存在问题,要适时处理和报告

(6)定期对运输车辆和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综上,食品包装、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的建立,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具有紧要作用。以上内容只是一些基本要求和建议,实在的制度还需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订立。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并且充足重视的话,才能保障食品质量的安全和营养价值的保持,为广阔消费者供给安全、健康的食品。

产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3

1目的

使用适当的和有效的防护方法,保证在搬运、包装、贮存、标识、交付过程进行监控,以防止产品在加工、储运、交付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货物资、在制品、成品的搬运、包装和贮存的防护控制。

3职责

3.1市场部:负责公司成品的贮存和发货搬运的控制。

3.2市场部采购员:负责进公司物资搬运和贮存的控制,负责包装材料的采购和外协加工。

3.3技术部:负责包装设计。

3.4质量管理部:负责包装的检验和验证,并负责监督、检查贮存中的标识和质量状态。

3.5各车间人员:负责生产过程中在制品搬运和贮存的控制。

3.6行政部:负责对搬运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上岗。

3.7仓库保管员:负责贮存物资的控制和管理。

4程序

4.1产品的搬运和防护

4.1.1对于进货物资搬运前,应检查包装箱是否捆扎良好,标识是否完整。搬运中应严格按包装箱上的标识要求,轻装轻放,堆放整齐,严禁散乱搬运,防止磕、碰、擦伤,损坏表面,造成变形,应选择适宜的搬运工具,满足物资对环境场地的要求,避免使用工具不当造成对产品的污染。

4.1.2在制品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取,防止磕、碰、擦伤,应采用适宜工位器具,按工艺文件要求,对各种零配件在搬运过程中注意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避免丢失,确保可追溯性,防止混淆。

4.1.3成品在包装后应按包装箱上的标志堆放、搬运,轻装轻放。防止外箱损坏、擦破。

4.1.4搬运时要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要有入库和出库等凭证。

4.1.5对人身安全有影响的易燃、易爆产品,应严格按相关搬运说明书要求进行搬运,搬运时应有完善的防护措施,并对搬运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避免发生危险。

4.1.6凡搬运中出现的各种质量事故,操作人员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做好记录,并会同质量管理部进行分析,如造成产品损坏应对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理。

4.1.7行政部应对各类搬运操作人员进行GB191《包装图示标志》和YY0466《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标准、卫生知识、产品防护知识、搬运工具正确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掌握必须的搬运要求,合格后上岗。

4.1.8搬运人员应对搬运工具、车辆及各种容器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搬运设施的完好,保证搬运质量。对于涉及需配备资源和搬运设施损坏的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

4.1.9关于委外搬运的控制

a)委外搬运的范围包括生产物资的进厂和产品发往公司外任一用户和单位,采购部(物资进厂)或销售部(产品发货)应事先了解和审查搬运(运输)部门的有效证照和实际搬运(运输)能力,对执行搬运的单位要评审,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执行。

b)实施搬运(运输)时同样要按本程序规定的要求进行有效控制,并按搬运协议要求做好交接手续,核对数量,确保搬运(运输)过程中,对物资质量的控制,保证质量不因搬运(运输)而受到影响。

c)凡因委外搬运而造成对产品的任何损坏,市场部应主动与管理层及顾客做出解释,并按双方协议做好交涉、赔偿,并将处理情况作好记录,保存该记录。

4.2包装的设计

4.2.1技术部根据产品特性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国家、行业的要求,以及GB191《包装图示标志》和YY0466《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标准的要求,对产品的包装结构、包装版面、标记、标志和包装材料进行设计选择,并编制包装工艺文件和绘制《产品包装图样》。

4.2.2顾客对包装有特殊要求时,按合同评审结果进行包装设计。

4.3包装的采购和检验/验证

4.3.1市场部采购员负责按《产品包装图样》要求和供方进行沟通,并按《采购控制程序》采购包装材料。

4.3.2质量管理部根据《产品包装图样》要求,负责对采购的包装材料进行检验或验证,具体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执行。

4.4包装过程控制

生产车间按包装工艺文件要求对产品进行包装,包装人员应保持产品的内装产品、数量和包装版面、产品名称、型号等的一致性。

4.5产品的贮存和防护

4.5.1采购物料贮存控制

4.5.1.1采购物料入库控制

4.5.1.1.1采购物料到货后,材料仓库保管员核对送货单,对物料进行检查,检查至少涉及下述内容:

a)采购物料的包装应完整,无破损现象;

b)采购物料的名称应与采购合同规定一致,数量应准确;

c)采购物料标识应清晰、完整,能按规定要求进行追溯。

4.5.1.1.2检查无误后,按下述步骤进行:

a)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规定,明显标识,待检;

b)填写“采购物料请检单”送交质量管理部以便安排检验;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产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产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1

1目的

在产品的整个形成和最终完成交付的过程中,规范防护标识、搬运、储存、包装、保护和交付等活动,以防止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外购产品、半成品和成品。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生产、包装过程中物资流转的搬运;负责产品的包装工作。

3.2仓储部负责库存物资的存储管理工作,负责组织仓库物资的搬运,负责产品的交付。

3.3质检部负责入库物资的验收检查及存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物资的复查工作。

3.4各部门做好所属区域内物品的保护

3.5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和生产人员卫生的控制。

4工作程序

4.1包装要求

4.1.1包装材料入库前由质检部验收。

4.1.2生产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包装。

4.2搬运要求

4.2.1使用与产品特性相适应的容器和搬运工具,防止产品损坏和变质。

4.2.2对搬运工具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4.2.3定期对搬运工具进行清洗或清扫。装载表面不能有油污、铁锈和积垢,以免造成对原料的污染,影响食品安全

4.2.4防止超高搬运,以免物品坠落砸伤员工。

4.2.5搬运中,注意保护产品标识,防止丢掉或被擦掉。

4.2.6对搬运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熟悉搬运要求。

4.3储存与保护

4.3.1储存环境

①仓库储存环境要符合前提方案的要求。

②仓储环境要求通风、干燥、明亮、清洁、通畅。

③仓库区严禁烟火,配置适量的消防器材。

④每周检查发现虫害鼠害及时报告。

⑤对仓库的环境加以控制,以防止库存物资的损坏、污染和变质。

4.3.2验收入库

①入库产品必须检验合格。仓库管理管人员应该认真的核实入库数量,检查产品的合格标识。

②物品经清点入库后,应当在仓库台帐、物资登记卡上登记

③对于待检和不合格物品必须采取隔离措施,以防误用。

4.3.3出库

①生产物资的发放,领料部门填写“出库单”交仓库,仓库对“出库单”核实后发料。

②向外发货仓库根据“销售清单”备货、发货。

③存储的物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

4.3.4物料进出时,仓库需填写好入库单,并做好相应记录

①入库时,在入库单上注明进入货物的供应商、入库时间,批号。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