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处置流程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处置流程1

一、基本要求

(一)制订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医疗机构应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融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极易感人群和用药条件等,创建预警机制,制订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

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三)搞好医务人员防水。

医疗机构应规范消毒、隔绝和防水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裕的防水物资,保证医务人员个人防水妥当。

在严苛全面落实标准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碰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毒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

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

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

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五)强化病毒感染监测。

搞好早期预警预报,强化对病毒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辨认出隐患,及时改良。

辨认出疑为或诊断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按照有关建议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呈报信息,搞好适当处理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

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强化患者求诊管理。

医疗机构应搞好求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挤迫,以增加医院病毒感染的风险。

辨认出疑为或诊断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实行隔绝或者掌控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护送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实行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不具备抢救能力的,及时将患者诊疗至具有抢救能力的医疗机构用药。

(八)加强患者教育。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九)强化病毒感染肆虐管理。

严苛全面落实医疗机构病毒感染防治与掌控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减少病毒感染肆虐的风险。

进一步增强敏感性,一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疑为肆虐或肆虐,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有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协调搞好调查处理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二、重点部门管理

(一)发热门诊。

1、咳嗽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合乎《医院隔绝技术规范》等有关建议。

2、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

3、搭载符合要求、数量充裕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咳嗽门诊出入口应建有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4、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

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卫生消毒。

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掌控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按照用药规范展开患者筛查,对疑为或诊断患者立即实行隔绝措施并及时报告。

(4)穿防体液渗透到的长袖隔绝衣,穿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管制在患者所须要护理和积极支持的最高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水口罩、护目镜、隔绝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改。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受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四、强化患者管理

(一)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区。

(二)患者步入病区前更改患者衣,个人物品及罚下的衣服分散消毒处置后,放置于选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看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四)强化对患者探望或看护人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疑为或诊断患者出院、转院时,应更改整洁衣服后方可以返回,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碰触环境展开终末消毒。

(七)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

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处置流程2

为进一步加强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提高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有效控制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防范疫情的扩散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在院内交叉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病区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022﹞65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我院普通病区在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后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普通病区工作人员、患者或其家属、陪护发生1例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

二、预警机制

1、加强培训。

医院和科室应加强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2、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各科室感控小组应按规定对科室工作人员、病员和家属常规开展新冠肺炎监测,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处置。

3、医院感染预警及处理。

科室一旦发生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即刻按医院感染暴发启动一级预警,立即报告医务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就地隔离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请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启动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全院内部通报同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处置工作原则

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主管副院长其他副院长

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公卫科、检验科、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等负责人、发生新冠肺炎病例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

①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封闭楼层等应急处置工作。

②对新冠肺炎院内感染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处置流程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处置流程1

一、基本要求

(一)制订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医疗机构应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融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极易感人群和用药条件等,创建预警机制,制订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

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三)搞好医务人员防水。

医疗机构应规范消毒、隔绝和防水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裕的防水物资,保证医务人员个人防水妥当。

在严苛全面落实标准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碰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毒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

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

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

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五)强化病毒感染监测。

搞好早期预警预报,强化对病毒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辨认出隐患,及时改良。

辨认出疑为或诊断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按照有关建议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呈报信息,搞好适当处理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

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强化患者求诊管理。

医疗机构应搞好求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挤迫,以增加医院病毒感染的风险。

辨认出疑为或诊断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实行隔绝或者掌控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护送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实行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不具备抢救能力的,及时将患者诊疗至具有抢救能力的医疗机构用药。

(八)加强患者教育。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九)强化病毒感染肆虐管理。

严苛全面落实医疗机构病毒感染防治与掌控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减少病毒感染肆虐的风险。

进一步增强敏感性,一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疑为肆虐或肆虐,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有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协调搞好调查处理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二、重点部门管理

(一)发热门诊。

1、咳嗽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合乎《医院隔绝技术规范》等有关建议。

2、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

3、搭载符合要求、数量充裕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咳嗽门诊出入口应建有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4、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

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卫生消毒。

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掌控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按照用药规范展开患者筛查,对疑为或诊断患者立即实行隔绝措施并及时报告。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