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开展意识形态会议工作总结范本3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开展意识形态会议工作总结范本1

3月24日上午,林区民政局召开了意识形态建设专题会议,局党组班子成员,局党支部书记、委员,各科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薛红同志充分肯定了近期民政工作取得的各项成绩。对于xxxx年重点工作,薛红同志要求: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要从严,强化思想认识。

二是责任清单从严,夯实“两个责任”;

三是运行管控从严,强化权利制约;四是日常管理从严,强化作风建设;五是督办检查从严,维护群众利益。

党建工作要强化政治、大局、核心、责任意识,坚持思想教育、党内生活、干部管理、作风改进、组织强化、制度管党、惩治腐败。

落实责任从严、突出加强服务型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典型培育五大亮点。

着力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手段。

破除就党建抓党建,要围绕民政创新改革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政创新改革。

他还要求:民政工作者要增强四种意识:

一是要增强大局意识。

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准确研判民政事业面临的宏观大势,主动站位全区大局,跳出民政看民政,跳出民政抓民政

主动站在林区党委政府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主动为党委政府分忧;找准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主动将民政工作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去思考和谋划,统筹协调部门力量,有效聚合发展资源,合力推动民政发展,更好地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

二是增强法治意识。

改变以往凭经验办事的惯性做法,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各项民政工作的开展,形成依法办事、依规办事、按程序办事的民政部门履职新常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要增强改革意识。

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民政工作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

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突破障碍,释放改革红利,推动民政事业转型发展。

四是要增强担当意识。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压力,民政部门兜底保障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民政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为民情怀,增强重任在肩的担当意识,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会上,民政局各分管领导及参会人员就xxxx年各自工作思路进行了交流。

开展意识形态会议工作总结范本2

xxxx年5月6日上午,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校党委书记温兴生主持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会议内容纪要如下。

会上,温兴生同志传达学习了5月5日全省高校意识形态和舆论引导工作会议精神,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梁伟年、刘传铁同志的讲话。

会议强调,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要认真落实省委制定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尽快出台学校《关于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把党委主体责任实实在在地担当好,把责任制分层分类落实好,站好岗、放好哨,守住门、管好人,“虚”功实做,久久为功,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会议对下一阶段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部署:

一要进一步宣传阐释好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和治国理政这条主线,围绕主题主线和重点内容宣传,抓好重要时间节点宣传。

充分利用校报、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推送中央、省委重要精神,加强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宣传报道,扩大学习教育效果

编印校园文化册,结合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校训和“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展现学校底蕴;加强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的宣传力度,讲述好经院故事,传播好经院声音;认真组织宣传好庆祝建党101周年等重大活动,汇聚正能量,展现意识形态工作的正作为。

二要定期分析研判师生思想状况。

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团委要开展师生思想状况调查,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引导。

建立师生思想状况报告制度,校党委会每半年听取一次关于师生思想状况的情况汇报,及时掌握、分析研究有关情况,作出工作安排。

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坚持辅导员职称、职级“双线晋升”制度,教师岗辅导员评聘、晋升教师系列职务职级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进一步落实辅导员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