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还是反反复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校运动会疫情防控预案1
为顺利举办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会XXXX比赛,保障参赛人员健康,根据学校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制定比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具体如下:
一、赛前疫情防控
1.按国家政府服务平台公布的疫情情况等级进行排查,14天内有过中高风险地区行程安排的人员,须按国家防疫要求进行管理。来(返)蓉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均不得参加“本次赛事活动。
2.运动队领队将作为本队伍疫情防控责任人,其中领队为队伍第一疫情防控责任人,负责落实运动员疫情防控管理工作。
3.所有服务于赛事的工作人员从X月X日起实施自我健康监测至赛事结束,有异常情况的及时上报疫情防控及医疗组。
4.签署《自愿参赛责任及风险告知书》。告知书由运动项目组委会存档。参赛人员到报到时,运动项目组委会需要对所有人员的防疫相关健康状态进行查验。
5.各运动队所有参赛人员无比赛时,必须全程佩戴符合防疫要求的口罩。
6.参赛前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的人员自觉报告,并到定点医疗机构或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就医排查,决定是否参赛。
二、比赛期间防控要求
(一)运动队在比赛时的疫情防控措施
1.各运动员需进行至少两次体温检测(上午10点前、晚上23点30分前)。如有体温超过37.3度者,须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部门,并按照疫情防控部门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2.所有进入场馆的人员严格执行出示“健康码”,绿码可进入赛场。如发现异常,按照规范及时开展异常情况处置。
3.比赛期间合理管控人流和人员密度,确保社交距离,不聚集、不组织观众观赛。室内进行的比赛项目安排志愿者管理比赛场馆的出入口,与比赛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比赛场内;室外进行的比赛项
目注意有效疏导学生不聚集,不扎堆。场馆内所有人员均须佩戴口罩(比赛时段运动员等可不佩戴口罩)。
4.比赛场馆须做好室内通风、消毒工作。在当日比赛开始前和当日比赛结束后,竞赛工作人员须对竞赛用品等进行消毒。
6.比赛场馆内须进行严格、细致划分区域,确保队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减少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机会。
7.比赛期间,如参赛人员出现其它伤病、需要赴医院就医,在送医过程中,须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8.比赛结束。比赛结束散场时参赛人员要按照大会工作人员的指令有序离场,保持人员间距,不得拥挤。
三、开展宣传和培训
赛事组委会提前向参赛人员通告注意事项、有关要求及防控知识,入场安排及防疫事项提示等。
四、异常情况处置
1.比赛期间如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监测不适症状者,立即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及医疗保障组(现场设有医疗及救护点),并通知附属医院(发热门诊24小时值班电话1801144xxxx),先由现场医生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和病情筛查,必要时进行核酸检测或转运至发热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2.如发现确诊病例,启动异常处理程序,第一时间上报属地主管部门,在属地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将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响应、处置和溯源等工作,同时协助防疫部门统计与其密切接触者人数,接受隔离、检查,根据需要进行环境检测及所有相关人员检测,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学校运动会疫情防控预案2
为加强2022年XX市XX届运动会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及时科学有序处置比赛活动新冠疫情突发事件,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根据省、市新冠防控相关工作要求,依据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体育总局及省市相关要求,赛事活动组织者要成立专门的疫情防控机构,建立健全赛事活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协调属地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参与,按照“一赛事一方案”的原则,周密制定赛事防控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落实“五有一网格”要求,坚决防止各类体育赛事成为疫情传播扩散的渠道,确保市运会安全顺利举办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要切实履行承办单位、承办地(场所)主体责任,相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本次大赛疫情防控、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制定会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细则,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岗前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疫情防控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置流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市运会疫情防控方案;负责联系市疫情防控有关部门,协调市运会疫情防控工作;负责各赛区疫情防控具体实施。
三、赛前工作措施
(一)组织实施。由赛事承办单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类应急小组,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并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二)物资配备。准备防护物资,包括口罩、消毒剂/酒精、紫外线空气消毒灯、空调系统专用消毒剂、洗手液、肥皂、快速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配备体温枪等。
(三)设置隔离场所。在赛事场所入口处设体温监测点,附近设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便于疏散的临时留观隔离场所。
(四)预防性消毒。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对休息室、卫生间、比赛器械、工作台、座椅等高频接触的场所和物品进行预防性消毒。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五)宣传引导。在场所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提示参加人员遵守相关防控要求、注意事项和特殊情况下的求助方式,告知出现相关症状后应主动报告并自我隔离。
四、赛事中管理
1.人员申报。参赛所有人员报到时,须填写参赛运动队健康安全承诺书(附件)。禁止14天内有重点疫区旅行、生活史或有相关症状的人员参加,并收集留存信息。
2.体温监测。对进出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和症状监测,观众需持健康码、通过监测后观赛。发现体温≥37.3'C或有咳嗽、乏力、呼吸道等症状要及时报告,立即采取隔离观察。
最近疫情还是反反复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校运动会疫情防控预案1
为顺利举办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会XXXX比赛,保障参赛人员健康,根据学校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制定比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具体如下:
一、赛前疫情防控
1.按国家政府服务平台公布的疫情情况等级进行排查,14天内有过中高风险地区行程安排的人员,须按国家防疫要求进行管理。来(返)蓉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均不得参加“本次赛事活动。
2.运动队领队将作为本队伍疫情防控责任人,其中领队为队伍第一疫情防控责任人,负责落实运动员疫情防控管理工作。
3.所有服务于赛事的工作人员从X月X日起实施自我健康监测至赛事结束,有异常情况的及时上报疫情防控及医疗组。
4.签署《自愿参赛责任及风险告知书》。告知书由运动项目组委会存档。参赛人员到报到时,运动项目组委会需要对所有人员的防疫相关健康状态进行查验。
5.各运动队所有参赛人员无比赛时,必须全程佩戴符合防疫要求的口罩。
6.参赛前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的人员自觉报告,并到定点医疗机构或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就医排查,决定是否参赛。
二、比赛期间防控要求
(一)运动队在比赛时的疫情防控措施
1.各运动员需进行至少两次体温检测(上午10点前、晚上23点30分前)。如有体温超过37.3度者,须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部门,并按照疫情防控部门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2.所有进入场馆的人员严格执行出示“健康码”,绿码可进入赛场。如发现异常,按照规范及时开展异常情况处置。
3.比赛期间合理管控人流和人员密度,确保社交距离,不聚集、不组织观众观赛。室内进行的比赛项目安排志愿者管理比赛场馆的出入口,与比赛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比赛场内;室外进行的比赛项
目注意有效疏导学生不聚集,不扎堆。场馆内所有人员均须佩戴口罩(比赛时段运动员等可不佩戴口罩)。
4.比赛场馆须做好室内通风、消毒工作。在当日比赛开始前和当日比赛结束后,竞赛工作人员须对竞赛用品等进行消毒。
6.比赛场馆内须进行严格、细致划分区域,确保队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减少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机会。
7.比赛期间,如参赛人员出现其它伤病、需要赴医院就医,在送医过程中,须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8.比赛结束。比赛结束散场时参赛人员要按照大会工作人员的指令有序离场,保持人员间距,不得拥挤。
三、开展宣传和培训
赛事组委会提前向参赛人员通告注意事项、有关要求及防控知识,入场安排及防疫事项提示等。
四、异常情况处置
1.比赛期间如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监测不适症状者,立即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及医疗保障组(现场设有医疗及救护点),并通知附属医院(发热门诊24小时值班电话1801144xxxx),先由现场医生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和病情筛查,必要时进行核酸检测或转运至发热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2.如发现确诊病例,启动异常处理程序,第一时间上报属地主管部门,在属地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将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响应、处置和溯源等工作,同时协助防疫部门统计与其密切接触者人数,接受隔离、检查,根据需要进行环境检测及所有相关人员检测,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学校运动会疫情防控预案2
为加强2022年XX市XX届运动会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及时科学有序处置比赛活动新冠疫情突发事件,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根据省、市新冠防控相关工作要求,依据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体育总局及省市相关要求,赛事活动组织者要成立专门的疫情防控机构,建立健全赛事活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协调属地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参与,按照“一赛事一方案”的原则,周密制定赛事防控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落实“五有一网格”要求,坚决防止各类体育赛事成为疫情传播扩散的渠道,确保市运会安全顺利举办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要切实履行承办单位、承办地(场所)主体责任,相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本次大赛疫情防控、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制定会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细则,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岗前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疫情防控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置流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市运会疫情防控方案;负责联系市疫情防控有关部门,协调市运会疫情防控工作;负责各赛区疫情防控具体实施。
三、赛前工作措施
(一)组织实施。由赛事承办单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类应急小组,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并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二)物资配备。准备防护物资,包括口罩、消毒剂/酒精、紫外线空气消毒灯、空调系统专用消毒剂、洗手液、肥皂、快速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配备体温枪等。
(三)设置隔离场所。在赛事场所入口处设体温监测点,附近设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便于疏散的临时留观隔离场所。
(四)预防性消毒。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对休息室、卫生间、比赛器械、工作台、座椅等高频接触的场所和物品进行预防性消毒。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五)宣传引导。在场所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提示参加人员遵守相关防控要求、注意事项和特殊情况下的求助方式,告知出现相关症状后应主动报告并自我隔离。
四、赛事中管理
1.人员申报。参赛所有人员报到时,须填写参赛运动队健康安全承诺书(附件)。禁止14天内有重点疫区旅行、生活史或有相关症状的人员参加,并收集留存信息。
2.体温监测。对进出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和症状监测,观众需持健康码、通过监测后观赛。发现体温≥37.3'C或有咳嗽、乏力、呼吸道等症状要及时报告,立即采取隔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