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超声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一、超声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的宗旨
1、提高超声医学诊断水平。
2、充分发挥彩超设备的效能。
3、提高影像质量。
4、利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使超声技术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
5、努力提高超声医学技术队伍的自身素质。
6、保证医疗安全。
二、质量控制制度及具体措施
1、超声科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以质量为中心任务。
2、必须熟悉各机房机器性能及操作并取得相应技术职称或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者后方可上岗工作。
3、诊断医生按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安排工作,凡没有取得报告权的医师诊断报告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书写,由上级医师签字后发出。
4、建立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集体学习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作好讨论记录。
5、建立每月诊断追踪制,以及电话随访重点病例,将追踪结果中误诊或诊断不确切病例进行全科读片,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每月诊断报告质量控制表。
6、科内建立质量差错登记本,登记事件经过,进行详细分析。
7、每月不定期地向临床科室征求有关超声诊断质量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8、责任医师对每日疑难病例的检查诊断报告进行审查,对影像显示病变不甚清楚者,必须经复查后再写诊断报告。
9、为保证超声诊断质量,应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全科必须服从科主任领导,下级医师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
10、科室制定超声科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设备运行、安全防护、应急等相关制度,使科室管理达到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
11、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科内质量控制会议。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度指标
1.各项超声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
2.重要检查由二名医师共同确定诊断。
3.超声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4.开展集体讨论研究诊断中存在问题,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6.彩超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保养。
四、科室培训学习计划1、为提高医技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切实把“三基”训练贯穿于医疗工作全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制定出本科室、本专业“三基”培训计划、内容和考核目标。
采取分级分类培训原则。
初级专业人员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核心制度、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中、高级专业人员在初级人员培训基础上加强本岗位、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进展学习以及学习医院各种医疗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科主任在中、高级人员培训基础上加强科室管理、学科建设等知识的学习。
2.每月至少有1次业务学习,并有培训内容相符的考试。
3、选送业务骨干外出学习进修。
分为长期(1年)、中期(1-6个月)、短期(1月内)进修学习。
科室推荐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医师填报进修申请,经医务科及分管院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安排进修,进修结束后,医务科安排做一次与进修相关的专题讲座后方可报销费用。
五、超声科质量安全管理计划
1、科主任组织科内质量和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检查科室各项医疗服务质量及专业诊断水平。
2、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为标准,规范员工职业行为,文明服务,达到服务满意度95%以上。
3、对上机人员进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常规考核,不合格者停止上机工作。
4、随时检查科室人员对医疗,诊断及服务质量等的情况,争取达到诊断阳性率70%以上,符合正确率90%以上;对误诊、诊断失误的病例及时纠正,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5、加强对年青医生培养,积极与临床医生联系征求意见,进行科内会诊,共同研究解决,疑难病例与临床会诊,共同解决。
目标:
1、患者综合满意率达90%以上
2、医疗事故发生数为零
3、患者投诉处理率达100%
4、每年开展医疗新项目不少于1项
5、每年在市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
一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使患者综合满意率达90%以上
实施:
1按照超声科ISO三级文件要求患者到超声科检查尽量缩短等候时间按先后顺序检查年老体弱、残疾、急重症优先检查。
报告立等可取。
2盆腔检查者需充盈膀胱后检查。
3做肝、胆、胰检查需空腹如吃饭需预约第二天即可检查。
检查:
科主任每天不定期检查监督科内工作。
处理:
如有违反上述条款或患者反映到主任或院方的经调查属实扣当事人奖金10—80元。
二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减少差错发生使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85%医疗事故发生数为0。
实施:
1实行岗位责任制及严格执行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2检查过程认真细致。
3严格按照《超声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书写报告字迹清晰。
4做好病例资料的登记。
对于特殊病例做好追查、随访工作。
5科主任每月要组织全科人员参加疑难病例讨论并做好记录。
检查每月由科主任组织质量控制小组人员进行一次检查。
处理:
1出现差错的当事人要每出现一次差错扣当事人奖金40元并全科通报批评。
2经常出现差错的并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的由院部进行处理科内扣当事人奖金80—100元情节严重的调离工作岗位。
三工作中出现差错或纠纷要及时处理对处理后意见要有记录使患者投诉处理率达100%实施超声诊断医师严格按照《超声诊断基础与检查规范》和《超声诊断科工作制度》进行检查。
凡与患者发生纠纷并反馈到院方的科主任立即给予解释并予以解决。
如不能解决的应立即转交医疗安全办公室。
检查科主任组织质控小组人员做好纠纷处理记录。
处理分析原因对患者所反映的问题经调查如确属本科人员问题并造成不良后果的给当事人经济处罚并纳入年底评优条件严重的可一票否决。
四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科内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少于1项实施每年1~2月份申报科研新项目计划并有实施方案科室主任经讨论研究确实有先进性实用性科内上报科教科。
检查年底对所开展的新项目进行评估并做好总结。
处理对于新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出改进方法积极总结经验。
五科内人员不断总结临床经验积极撰写论文每年在市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超声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一、超声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的宗旨
1、提高超声医学诊断水平。
2、充分发挥彩超设备的效能。
3、提高影像质量。
4、利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使超声技术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
5、努力提高超声医学技术队伍的自身素质。
6、保证医疗安全。
二、质量控制制度及具体措施
1、超声科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以质量为中心任务。
2、必须熟悉各机房机器性能及操作并取得相应技术职称或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者后方可上岗工作。
3、诊断医生按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安排工作,凡没有取得报告权的医师诊断报告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书写,由上级医师签字后发出。
4、建立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集体学习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作好讨论记录。
5、建立每月诊断追踪制,以及电话随访重点病例,将追踪结果中误诊或诊断不确切病例进行全科读片,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每月诊断报告质量控制表。
6、科内建立质量差错登记本,登记事件经过,进行详细分析。
7、每月不定期地向临床科室征求有关超声诊断质量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8、责任医师对每日疑难病例的检查诊断报告进行审查,对影像显示病变不甚清楚者,必须经复查后再写诊断报告。
9、为保证超声诊断质量,应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全科必须服从科主任领导,下级医师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
10、科室制定超声科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设备运行、安全防护、应急等相关制度,使科室管理达到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
11、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科内质量控制会议。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度指标
1.各项超声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
2.重要检查由二名医师共同确定诊断。
3.超声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4.开展集体讨论研究诊断中存在问题,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6.彩超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保养。
四、科室培训学习计划1、为提高医技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切实把“三基”训练贯穿于医疗工作全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制定出本科室、本专业“三基”培训计划、内容和考核目标。
采取分级分类培训原则。
初级专业人员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核心制度、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中、高级专业人员在初级人员培训基础上加强本岗位、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进展学习以及学习医院各种医疗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科主任在中、高级人员培训基础上加强科室管理、学科建设等知识的学习。
2.每月至少有1次业务学习,并有培训内容相符的考试。
3、选送业务骨干外出学习进修。
分为长期(1年)、中期(1-6个月)、短期(1月内)进修学习。
科室推荐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医师填报进修申请,经医务科及分管院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安排进修,进修结束后,医务科安排做一次与进修相关的专题讲座后方可报销费用。
五、超声科质量安全管理计划
1、科主任组织科内质量和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检查科室各项医疗服务质量及专业诊断水平。
2、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为标准,规范员工职业行为,文明服务,达到服务满意度95%以上。
3、对上机人员进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常规考核,不合格者停止上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