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试讲10分钟教案稿,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荷花》,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师:听听老师的这首《出水莲》,请你们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写的。
二、新课教学
师:现在,打开书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荷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是怎样看荷花的?
师: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看荷花的?可以找出来再读一、两遍。
师:老师在巡视中发现A同学读得特别投入,咱们先请他来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发现,那个“我”是怎么样看荷花的?
师: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师:作者是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是有滋有味地读荷花。还有谁也想有滋有味地读读这段话?
师:嗯!连老师都被你读得想翩翩起舞了!好!他们几位体会到了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们呢?
师:哪儿让你体会到了如痴如醉?哪儿看出他痴了,他醉了?
师:人成了花,花成了人。这不就是如痴如醉吗?来,咱们一起跟着作者再痴一回、醉一回,好吗?
师:太好了!除了这段话,谁从别的地方发现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读给大家听听,咱们一起体会体会,他是不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一段话生字多、新词多,非常难读,是不是?你们自己先读一读这段话,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师:谁有信心读好这段话?老师期待着你自信的小手。
师:不简单呐!每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晰、那么准确,为他的自信和水平鼓掌。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师:真好!刚才他就是从这段话中发现,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何以见得呢?何以见得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呢?
师:说得好!作者对每一种荷花都做了很仔细的观察。现在老师来范读一段话,看看你能不能从中发现作者是在怎样看荷花的。“这么多的白荷花……本领可真了不起。”老师这段话读得好不好?你们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
师:说得都很有道理。对课文,我们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得流利、有感情。我们要让别人在我们的读书中听到我们对课文的理解。现在谁来读读这段话?
师:其实,我更想说,你们的本领也真了不起!你看,才读了几遍课文,就读得这样准确、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了。读了几遍课文,我们体会到文章里的那个“我”,是在认真地看荷花,仔细地看荷花,想象着看荷花,身临其境地看荷花,如痴如醉地看荷花,有滋有味地看荷花。这样看荷花那才叫美啊!我想,看荷花是这样,读荷花更需要这样。我们就这么仔细地、投入地、有滋有味地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二、三两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书上画了很多,咱们交流的时候,就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那个句子挑出来,先读给大家听,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个句子美在什么地方,好不好?
师:噢,你是喜欢那个小莲蓬呀,而且还是嫩黄色的,是不是啊?雪白雪白的花瓣儿,跟嫩黄嫩黄的莲蓬配在一起,真得很美!
师:他是展开了自己的想象,把它看成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活的,谁见过?嗯,这句话是写得挺美的,我也有同感。老师也来读个句子,你们体会体会,这个句子美在哪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子很简单,不仔细品味,你是很难发现它的美的。师:好!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冒”字很美,那我们就来好好地体会体会。你们觉得,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师:“探、伸、长……”但是,你们说的这些字眼作者用了没有呢?没有!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什么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字,为什么呢?不着急,好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师:有同学说“迅速地长出来”“悄悄地长出来”“争先恐后地长出来”。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荷花的一种心情,什么心情?
师: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你们还有别样的体会吗?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就用了“冒”这个字眼。为什么?因为“冒”让我们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动、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三、巩固提高
师:大家看,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那么急切,那么激动,那么争先恐后,那么心花怒放。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白荷花们仿佛想说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
师: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请写在练习纸上。
师:白荷花们,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做些什么?
师:荷花仙子来了!真是三生有幸啊!
师:我欣赏你的自信!自信的荷花才是美丽的荷花。
师:将自己的美献给游客,你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其实呀,每个人的心目中都绽放着一朵美丽的荷花。你们心中有,老师的心中同样也有。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展示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同学们讨论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你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去寻求生命的真谛。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2、检查反馈
(1)刚才同学们读课文真认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骚扰欲望震撼糟蹋有限动弹听诊器不屈向上茁壮生长鼓动跃动冲破坚硬沉稳短暂珍惜
b、多音字“弹”。(dàn、tán)
(2)课文讲了几个事例呢?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三)深入研读
自读“飞蛾求生”事例
1、请同学们自由读“飞蛾求生”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3)换词比较:
a、“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b、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生读)
(4)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握在作者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
a、(承接上面)师引读,学生齐读。
b、刚才我们从关键词中读懂了内容,体会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从这三个感叹号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谁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回扣课题。
小结:是啊,作者被这个小生灵顽强的求生欲所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合作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的香瓜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要求:(1)运用刚才的方法,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写写自己的体会。(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句1:“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1)学生读句子,说原因。
(2)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强?
(3)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你体会到了什么?
(4)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
(5)指导朗读。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谁来读?
过渡: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顽强的生命力?
句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学生读句子,说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理解“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a、从“它只活了几天”,你体会到了什么?
b、“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引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会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5天,它要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2天,它也一定能冲破—(生接读)
c、此刻,“即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美、敬佩、崇敬)
3、指导朗读。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4、回扣课题。
小结: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更何况我们人类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个事例,想想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惊?
1、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1)令“我”震撼的是什么?
(2)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么呢?(心跳)你想说些什么?用文中的话说说。(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4)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名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2、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糟蹋”是什么意思?(浪费、不珍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2)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
(3)比较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的态度。)
(4)我们看看杏林子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出示杏林子的资料:
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都是在轮椅中度过。但是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用这样的双手(出示图片)写下了80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她离世之后,家人根据其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给医院供医学研究。
(5)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6)小结:是呀,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向杏林子学习,必须对自己负责。这就是——生命生命
(四)拓展延伸
过渡: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杏林子写下了了这样一段话。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1、齐读,谈体会。
2、理解:“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
a、“有限的生命”:为什么说生命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人的寿命再长,不过七八十年光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短暂。所以,生命是有限的。)
b、“无限的价值”: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来举例说一说。(炸碉堡的董存瑞,被火烧的邱少云,为人民服务的雷锋……)
3、朗读。这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了无限的价值。让我们带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再读这句话。
4、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让有限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呢?生结合实际谈体会。
(五)课堂小结
1、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生命有了许多的感悟,现在请拿起你的笔,写下生命的感言吧!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
2、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板书:珍爱生命)
3、作者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她在告诉我们什么?(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
4、小结:是的,生命是有限的,珍贵的,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最后,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热爱,再次呼唤——(生接)《生命生命》。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再体会体会。
2、课外阅读:杏林子《和命运较量》,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四、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生命有限
瓜苗生长珍爱生命
静听心跳价值无限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开小火车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第一课时
一、作业导入,创设情境
1、前置性作业:
()的北风
()的谷粒
()的地方
()的朋友
()的身体
()地成长
()地哭泣
()地等待
()地奔跑
()地游戏
2、、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真棒!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述故事,老师可以及时补充或纠正)
3、提问引入: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吗?(指生讲一讲)
4、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
(1)画出生字、词语;
(2)想一想,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诗人会做些什么呢?
2.出示难记字的生字卡片,让学生通过熟字加熟字的方法,或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来记字。生字卡片:健康、哭泣、缩着、寻食
分别找到含有“健康、哭泣、缩着、寻食”的句子,练习朗读。
(1)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2)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条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师配乐朗读课文。
4、生自由朗读,要求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想一想,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诗人会做些什么呢?
5、请四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每人一小节,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想一想,
假如这位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做些什么呢?
6、生生评价,完成练习:假如这位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画()给(),画()给(),还会画()给()
7、全班交流。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1.学习第一节:
课件呈现: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1)创设情境,品词悟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试讲10分钟教案稿,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荷花》,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师:听听老师的这首《出水莲》,请你们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写的。
二、新课教学
师:现在,打开书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荷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是怎样看荷花的?
师: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看荷花的?可以找出来再读一、两遍。
师:老师在巡视中发现A同学读得特别投入,咱们先请他来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发现,那个“我”是怎么样看荷花的?
师: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师:作者是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是有滋有味地读荷花。还有谁也想有滋有味地读读这段话?
师:嗯!连老师都被你读得想翩翩起舞了!好!他们几位体会到了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们呢?
师:哪儿让你体会到了如痴如醉?哪儿看出他痴了,他醉了?
师:人成了花,花成了人。这不就是如痴如醉吗?来,咱们一起跟着作者再痴一回、醉一回,好吗?
师:太好了!除了这段话,谁从别的地方发现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读给大家听听,咱们一起体会体会,他是不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一段话生字多、新词多,非常难读,是不是?你们自己先读一读这段话,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师:谁有信心读好这段话?老师期待着你自信的小手。
师:不简单呐!每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晰、那么准确,为他的自信和水平鼓掌。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师:真好!刚才他就是从这段话中发现,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何以见得呢?何以见得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呢?
师:说得好!作者对每一种荷花都做了很仔细的观察。现在老师来范读一段话,看看你能不能从中发现作者是在怎样看荷花的。“这么多的白荷花……本领可真了不起。”老师这段话读得好不好?你们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
师:说得都很有道理。对课文,我们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得流利、有感情。我们要让别人在我们的读书中听到我们对课文的理解。现在谁来读读这段话?
师:其实,我更想说,你们的本领也真了不起!你看,才读了几遍课文,就读得这样准确、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了。读了几遍课文,我们体会到文章里的那个“我”,是在认真地看荷花,仔细地看荷花,想象着看荷花,身临其境地看荷花,如痴如醉地看荷花,有滋有味地看荷花。这样看荷花那才叫美啊!我想,看荷花是这样,读荷花更需要这样。我们就这么仔细地、投入地、有滋有味地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二、三两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书上画了很多,咱们交流的时候,就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那个句子挑出来,先读给大家听,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个句子美在什么地方,好不好?
师:噢,你是喜欢那个小莲蓬呀,而且还是嫩黄色的,是不是啊?雪白雪白的花瓣儿,跟嫩黄嫩黄的莲蓬配在一起,真得很美!
师:他是展开了自己的想象,把它看成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活的,谁见过?嗯,这句话是写得挺美的,我也有同感。老师也来读个句子,你们体会体会,这个句子美在哪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子很简单,不仔细品味,你是很难发现它的美的。师:好!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冒”字很美,那我们就来好好地体会体会。你们觉得,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师:“探、伸、长……”但是,你们说的这些字眼作者用了没有呢?没有!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什么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字,为什么呢?不着急,好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师:有同学说“迅速地长出来”“悄悄地长出来”“争先恐后地长出来”。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荷花的一种心情,什么心情?
师: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你们还有别样的体会吗?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就用了“冒”这个字眼。为什么?因为“冒”让我们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动、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三、巩固提高
师:大家看,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那么急切,那么激动,那么争先恐后,那么心花怒放。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白荷花们仿佛想说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
师: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请写在练习纸上。
师:白荷花们,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做些什么?
师:荷花仙子来了!真是三生有幸啊!
师:我欣赏你的自信!自信的荷花才是美丽的荷花。
师:将自己的美献给游客,你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其实呀,每个人的心目中都绽放着一朵美丽的荷花。你们心中有,老师的心中同样也有。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