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与措施,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一、安全保障制度:
(一)明确职责:所有岗位制定职责。在岗人员必须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对安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要奖励,对违反安全职责的要罚,建立健全安全奖罚制度。
(二)安全工作的重点在泳池内。救护员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定岗,游泳池水面安全分片到岗,安全责任落实到各救护岗位的具体救护员,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三)建立游泳池开放安全工作管理例会制度。夏季开放期间每天召集有关人员专门就当天安全工作的情况开会,时间不在长短,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在专门的日记本上。此项工作由具体负责管理工作的领班人负责。
(四)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日记录制,具体项目有:领班工作日记录、救护岗位日记录、寄存岗位日记录、池水卫生日记录、水处理日记录、电器操着日记录,冬泳开放日记录。
(五)为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保障重点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救护人员、寄存人员、电工、水处理工、保洁员、守门员都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安全保障体系
(一)在游泳池各区域醒目的位置安放各种游泳规定警示牌、安全警示牌、有关游泳制度标牌及公共设施标志牌,并向游泳者宣传游泳常识和有关游泳安全知识及规定,提高游泳者自我保护意识。
(二)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市游泳管理里办法”规定,配备足量合格的专职救护员,并取得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救护证》后,着装、持证上岗。
(三)现场救生器材齐备,到位,放置符合要求。(四)设备安全运行管理配备专人负责,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标准操作执行,做到职责清楚,要求办证上岗的岗位,全部办理相关证件。建立相应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五)应急措施:配置现场处置轻微受伤的药箱和人员,遇紧急情况,采取就地抢救和联系120相结合的抢救措施。
(六)如有溺水事故发生,及时上报安办、文体局、派出所,同时上报主管行政部门及相关领导。
(七)保障游泳池水卫生,清澈见底,给游泳安全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池水处理严格按有关标准消毒、净化,并取得到卫生监督机构检验合格。
救生员安全责任制
1.遵纪守法,有强烈的安全意识,牢记使命,严守岗位,服从指挥,同心协力,拯溺救难。
2.救生员须严格培训,持有资格证书并熟练掌握游泳技术和各种救生技能及简单的抢救方法方可上岗。
3.须提前30分钟集中考勤,要求统一着装,佩戴口哨,不得携带与救生无关的物品上岗。到岗时须检查救生工具是否完备有效,并打扫泳池,大厅,更衣室及卫生间清洁卫生。
4.值岗时精神饱满,仪表端正。不得脱岗,串岗,聊天,看书报,玩手机,打瞌睡,会客等,临时有事要有人替岗,不得故意拖延返回时间,不得使用易碎的玻璃器皿喝水。
5.认真观察划分责任区水域,不忽视任何可能产生事故的疑点,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有责任相互提醒,负责泳客的安全,及时纠正违规游泳现象,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重大安全隐患要上报现场主管。
6.严格执行游泳池管理规定,礼貌劝阻泳客跳水、潜水、追逐打闹或非泳客进入泳池范围休息、拍照等行为。
7.如遇突发事件,要保持头脑冷静,见“溺”勇为,全力以赴,及时救护,发扬五不精神,即不怕脏、不怕累、不推卸、不拖延、不随意中止抢救。必要时拨打救护电话并送医院抢救,同时负责游泳池内秩序。
8.遇事故时,不随意对外发表“个人见解”。
9.退场时,救生员必须等泳客全部退出后方可离岗,并要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做水质处理,并正确填写当日工作日志。
10.游泳池内物品摆放整齐,保管好各种救生工具和办公用品,责任到人,定期检查,保证齐全有效。
11.救生员要与公司签定责任书,必须尽职尽责,确保游泳池内不发生溺亡事故。
12.救生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救生员定期培训制度
为了加强泳池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救生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提高安全意识和救生技能。保证区域在开放期间安全有序。
溺水抢救操作规程
在处理水上意外事故时,施救要准,在时间上要争分夺秒,做到就近、就便、就快;在施救方法上,操作要准确,要尽最大努力挽救溺水者的生命。具体如下:
一、发现判断
当救生员在观察自己责任区域时,发现溺水者,要迅速、果断、准确的判断溺水者是否有意识、是否受伤等情况,根据判断结果,采取及时、规范的救生技术。
二、扑救
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间接扑救或直接扑救。
间接扑救,是救生员用救生器材(如救生竿、救生圈、救生浮漂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器物)对正在挣扎的溺水者进行施救。
直接扑救,是救生员在不能采用间接救生技术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扑救技术。包括: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运送6个环节,根据现场情况由救生员选择各环节不同技术的具体操作,各环节要连贯有序、及时准确。
三、现场急救
救生员将昏迷的溺水者救上岸后,应马上实行心肺复苏术,使其心肺复苏,恢复正常。具体操作(单人操作)程序如下:
①判断有无意识
迅速将溺者放置于仰卧体位,并使其头颈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头部不能高于心脏的位置,双手置于躯干两侧(一定要在坚实的平面上),同时轻拍并呼唤;
②如无反应,立即呼救。拨打急救电话——120;
③用仰头抬颌法打开气道。在抢救的过程中,须事先清除异物,始终保持呼吸道畅通;
④通过看,听,感觉、观察并判断溺者有无呼吸活动。如有呼吸有意识,则不用吹气,只注意监测,并使其成恢复体位;
⑤如无呼吸,应立即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两口,吹气量不宜过大700——1000ml为宜;
⑥检查溺水者颈动脉有无搏动,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检查时间快速、准确,一般不超过10秒;
⑦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成人、儿童均为100次/分;按压深度:成人4——5厘米2,儿童2——3厘米;
⑧按压与吹气之比:成人、儿童均为30:2。即按压30次,吹气2次,为一个循环。连续做五个循环(两分钟内完成)再判断、检查脉搏、呼吸和瞳孔有无变化;(若双人操作,五组循环或2分钟轮换一人进行操作)
注意:不得随意终止抢救,直至医务人员接手为止。
游泳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及时调查、处理本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保障游泳池经营工作的正常运行,结合本池实际,特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本单位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自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报告制度
为了准确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建立预警报告制度,实行每日报告。谁主管、谁负责,每日对员工和顾客状况进行检测,逐级汇报。最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向上级部门报告。
严格实行首见报告制度。各岗位员工应密切关注同事和顾客的身状况,发现类似病状时,与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员工应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接报告后立即向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对疑似病人实行有效隔离,然后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理和救治工作。
当本单位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按时《XXXXXXXXXXXXXXXXX》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
2、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
3、意外事故所致的:红眼病、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事件人员,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四、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五、消毒和防护工作
大力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清除垃圾污物和卫生死角,进一步完善卫生操作程序,严格按程序操作。重点消毒客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对各更衣室进行定时的通风,清扫时应将门、窗全部打开通风15分钟以上。游泳场所开放时,要每小时测一次游泳池水余氯,并做好消毒记录。
六、宣传教育
加强对员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使员工全面、科学的认识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七、总结上报
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出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
1目的
标准泳池设备(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泳池设备(设备)的日常维护。
3职责
1工程经理负责泳池设备(设备)的治理
2工程维修人员负责泳池设备(设备)的缺点检修和保养
4内容
1泳池清洗:开启主排水管上的阀门排水;待泳池池水排尽后,关闭主排水管上的阀门;开启供水管上的阀门供水;池水水位高于最浅的池底时,关闭给水管上的阀门;清洗池壁、池底和满水沟(可以用稀酸清洗。如草酸);开启主排水管上的阀门,由池底主排水口放走池中的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管。
2沙缸反冲洗:启动条件:循环水泵处于停顿状态,回水管闸阀和反冲排水管的闸阀处于开启状态;将沙缸上的多项阀调到BACKWASH反冲洗档;接通水泵的主回路电源,开启水泵冲洗3-5分钟,冲洗时观察透视小瓶中的水是否清亮。清亮后关闭水泵;将沙缸上的多项阀调到FILTER正常过滤档;留意:水泵运转时,不得转换沙缸上的多项阀。
3毛发器的清洁:清洁条件:循环水泵处于停顿状态;关闭泵前和泵后的阀门,防止水倒流;打开毛发器,将网桶取出和清洁;将网桶放回毛发器内,清洁/安装好防水胶圈;打开搜集器前后的阀门;毛发器每周清洁一次。
4泳池循环过程中的清洁:清洁条件:循环水泵处于停顿状态;将吸头吸池管和伸缩管接连好,放入水中;开启循环泵,在池边用伸缩管推进吸头吸污;留意:如吸力不够,可将主排水管上的阀门适当关小,吸力将加大。水泵循环时吸力大,清洁口是不能打开的。清洁过程中,三角吸头不能经常离开水面,以防吸入空气,对泵造成损害。
5泵体:检查泵体应无破损,铭牌完好,水流方向指示明确明晰,外观整洁;紧固机座螺丝并做防锈处理;转动灵敏,无卡阻现象;定时对运转部位添加光滑油。
6电机:外观整洁,铭牌明晰,各部件紧固,接地良好;外壳除锈,刷防锈漆;拆开电机接线盒内的导线连接片,用500V兆欧表摇测电机绕组相与相、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0.5MOmega;;电机接线盒内三相导线及连接片应结实严密,无发热变色迹象,标志明晰;定时对运转部位添加光滑油。
7阀门、管道、过滤口、附件:阀门开关应灵敏可靠,无卡阻现象,关闭严密,内外无渗漏阀体内外无漏水;单向阀动作灵敏,无漏水;管道及各附件外表整洁美观,无裂纹,油漆完好,无脱落,密封性是否良好;过滤口拆洗,无杂物,无漏水;压力表指针灵敏,指示准确,表盘明晰,无生锈,位置便于观察,紧固良好,表阀及接头无漏水;定时对阀门主要部位添加光滑油。
8操纵柜:断开操纵箱内总电源开关,检查转换开关,启动、停顿按钮动作应灵敏可靠;检查操纵箱内空气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电器是否完好,紧固各电器接触线头和接线端子的接线螺丝;清洁操纵箱内外灰尘。
9电缆线路:是否破损,绝缘性是否完好;接线盒防水性是否完好。
10试运转:合上总电源,检查电源指示应正常;手动旋转电机轴,转动应灵敏;点动推断水泵转向是否正确,假设有误应予更正;泵运转应平稳,无明显振动和异声,压力指示正常,电流不平衡,小于14%,操纵柜各电器无不良噪声;做好保养记录。
1、每位泳客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游泳人身安全。
2、游泳池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参观和泳游。
3、本服务中心有深水区泳池一个,水深为1.6米;浅水区泳池二个,水深分别为0.8米和1.2米,请泳客选择适合自己水性的泳池游泳,保证安全;1.4米以下儿童不得进入深水区泳池。
4、饭后、空腹及剧烈运动后一小时内不宜游泳,入水前应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如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避免抽筋等,禁止在池中做任何危险和可能产生伤害的动作。
5、儿童无成人携带,初学者无人看护的,不得下水游泳。
6、酗酒、吸毒者严禁下水游泳。
7、凡患有皮肤病、高血压、心脏病、低血糖、精神病、癫痫病、传染病等病症,以及不适宜水上运动者禁止游泳,如有隐瞒病史者发生事故由本人负责。
8、泳客在泳池场所必须听从教练和安全员的管理和指挥。
9、安全第一,禁止在泳池内跳水、潜水、击水、追逐打闹;
10、泳池时,如遇雷雨、闪电,应立即停止游泳,上岸防避。
11、水中活动时,如感有寒意或将有抽筋现象等不适时,应立即登岸休息。
12、场内严禁无理取闹,打架斗殴,流氓滋事。
13、禁止在池内抽烟、便溺、吐痰、搓洗污垢。
14、玻璃器皿和金属铁物等危险品和有碍卫生的物品一律不得带入游泳场内。
一、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
游泳池是我市市民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顺利地开展健身运动,满足广大市民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1.安全管理
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XX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如发现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有权禁止此游泳者的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
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与措施,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一、安全保障制度:
(一)明确职责:所有岗位制定职责。在岗人员必须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对安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要奖励,对违反安全职责的要罚,建立健全安全奖罚制度。
(二)安全工作的重点在泳池内。救护员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定岗,游泳池水面安全分片到岗,安全责任落实到各救护岗位的具体救护员,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三)建立游泳池开放安全工作管理例会制度。夏季开放期间每天召集有关人员专门就当天安全工作的情况开会,时间不在长短,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在专门的日记本上。此项工作由具体负责管理工作的领班人负责。
(四)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日记录制,具体项目有:领班工作日记录、救护岗位日记录、寄存岗位日记录、池水卫生日记录、水处理日记录、电器操着日记录,冬泳开放日记录。
(五)为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保障重点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救护人员、寄存人员、电工、水处理工、保洁员、守门员都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安全保障体系
(一)在游泳池各区域醒目的位置安放各种游泳规定警示牌、安全警示牌、有关游泳制度标牌及公共设施标志牌,并向游泳者宣传游泳常识和有关游泳安全知识及规定,提高游泳者自我保护意识。
(二)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市游泳管理里办法”规定,配备足量合格的专职救护员,并取得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救护证》后,着装、持证上岗。
(三)现场救生器材齐备,到位,放置符合要求。(四)设备安全运行管理配备专人负责,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标准操作执行,做到职责清楚,要求办证上岗的岗位,全部办理相关证件。建立相应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五)应急措施:配置现场处置轻微受伤的药箱和人员,遇紧急情况,采取就地抢救和联系120相结合的抢救措施。
(六)如有溺水事故发生,及时上报安办、文体局、派出所,同时上报主管行政部门及相关领导。
(七)保障游泳池水卫生,清澈见底,给游泳安全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池水处理严格按有关标准消毒、净化,并取得到卫生监督机构检验合格。
救生员安全责任制
1.遵纪守法,有强烈的安全意识,牢记使命,严守岗位,服从指挥,同心协力,拯溺救难。
2.救生员须严格培训,持有资格证书并熟练掌握游泳技术和各种救生技能及简单的抢救方法方可上岗。
3.须提前30分钟集中考勤,要求统一着装,佩戴口哨,不得携带与救生无关的物品上岗。到岗时须检查救生工具是否完备有效,并打扫泳池,大厅,更衣室及卫生间清洁卫生。
4.值岗时精神饱满,仪表端正。不得脱岗,串岗,聊天,看书报,玩手机,打瞌睡,会客等,临时有事要有人替岗,不得故意拖延返回时间,不得使用易碎的玻璃器皿喝水。
5.认真观察划分责任区水域,不忽视任何可能产生事故的疑点,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有责任相互提醒,负责泳客的安全,及时纠正违规游泳现象,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重大安全隐患要上报现场主管。
6.严格执行游泳池管理规定,礼貌劝阻泳客跳水、潜水、追逐打闹或非泳客进入泳池范围休息、拍照等行为。
7.如遇突发事件,要保持头脑冷静,见“溺”勇为,全力以赴,及时救护,发扬五不精神,即不怕脏、不怕累、不推卸、不拖延、不随意中止抢救。必要时拨打救护电话并送医院抢救,同时负责游泳池内秩序。
8.遇事故时,不随意对外发表“个人见解”。
9.退场时,救生员必须等泳客全部退出后方可离岗,并要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做水质处理,并正确填写当日工作日志。
10.游泳池内物品摆放整齐,保管好各种救生工具和办公用品,责任到人,定期检查,保证齐全有效。
11.救生员要与公司签定责任书,必须尽职尽责,确保游泳池内不发生溺亡事故。
12.救生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救生员定期培训制度
为了加强泳池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救生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提高安全意识和救生技能。保证区域在开放期间安全有序。
溺水抢救操作规程
在处理水上意外事故时,施救要准,在时间上要争分夺秒,做到就近、就便、就快;在施救方法上,操作要准确,要尽最大努力挽救溺水者的生命。具体如下:
一、发现判断
当救生员在观察自己责任区域时,发现溺水者,要迅速、果断、准确的判断溺水者是否有意识、是否受伤等情况,根据判断结果,采取及时、规范的救生技术。
二、扑救
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间接扑救或直接扑救。
间接扑救,是救生员用救生器材(如救生竿、救生圈、救生浮漂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器物)对正在挣扎的溺水者进行施救。
直接扑救,是救生员在不能采用间接救生技术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扑救技术。包括: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运送6个环节,根据现场情况由救生员选择各环节不同技术的具体操作,各环节要连贯有序、及时准确。
三、现场急救
救生员将昏迷的溺水者救上岸后,应马上实行心肺复苏术,使其心肺复苏,恢复正常。具体操作(单人操作)程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