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中班《安全用电》教案及反思范本10篇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安全用电》教案及反思1
日期:20xx年_月
执教教师:
班级:
活动名称:健康《安全用电》
原计划
调整、反思
活动目的: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电给人们带来得危害。
1、了解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能力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怎样安全、正确的用电。
3、选择此活动内容是根据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而设计的。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对雷电、高压电(一千伏及以上电压)、
低压电(单相220伏、三相380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什么是绝缘体什么是导体。
课时准备:多媒体(雷声、闪电、高压电等;
安全用电标志。)
4、安全用电竞答题
活动流程:雷电——讨论:怎样安全用电——答辩竞赛
活动过程:
1、用多媒体出示雷声和闪电,引出活动内容。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闪电和雷声)
指导:在有雷电时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出示雷电击人的图片
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打手机。
有强雷鸣闪电时您正巧在家里,建议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将门窗关闭;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
2、出示高压电、低压电
低压电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
出示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触电呢?(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3、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4、安全用电抢答、答辩竞赛。
1、把所有幼儿分为两组。
2、抢答题谁先说的既快又对,谁得分。
3、必答题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不加分。
4、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胜利者。
活动延伸:设计安全用电的标志。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安全用电的一些常识,体会到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我们离科学并不遥远,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我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写字的速度比较慢,我将收集资料的过程放到了课前进行,上课的时候学生只需要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整理,进行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中间的交流。学生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也不在采用知识点罗列的形式,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有的小组用儿歌、有的小组用三字经、有的小组用拍手歌、有的小组用小品的形式来表现。通过这几种形式的交流方式,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而且学生记忆的效果也更好了。
当然这节课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收集的资料比较单一,如果能进行一次执教的话,我觉得可以到供电所等部门收集一些资料,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用电的知识。
中班《安全用电》教案及反思2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2.知道什么是过载,什么是短路,以及过载和短路有危险的道理。
3.知道防止触电的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
4.经历观察短路实验现象后,感受短路的危险。
5.经历多个较大功率的电器同时工作的电流测算过程后,领悟过载的危险性,并能提出防止过载的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同时领悟我们只要懂得安全用电知识,按照安全用电的要求操作,电并不可怕,它能为人类更好地服务的道理,进而感受知识的价值。
重点: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难点:认识过载、短路对电路的影响和危害
教法:实验探究
教具:熔丝、S1、S2开关、电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跳闸”现象引出过载,通过测算电流让学生对过载有一个较具体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演示“认识短路的`危害”的实验,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演示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短路的危害有一个感性认识。实验器材中的对熔丝规格的选择要远小于教室线路的允许电流,S1、S2开关要有明确的闭合、断开标记。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是诱发用电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导致熔丝熔断的情况有下面两种:
(1)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短路是指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构成通路。装修房屋时不小心将电线绝缘皮划破;或者电线和用电器使用年限过长,绝缘皮破损或老化,使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这些情况都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由于导线电阻很小,而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由欧姆定律可知,这种情况下的电流将会很大,甚至远远超过熔丝的熔断电流。
(2)过载:即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在家庭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都等于供电线路的电压U。根据P=UI可求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P/U,可见,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越大,干路中的电流也就越大。当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使得干路中的电流超过了熔丝的额定电流时.根据Q=I2Rt可知,熔丝就会产生大量的热,温度迅速升高,
直至熔断。
3.家庭用电中常见的触电事故
当1mA左右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使人产生发麻的感觉;超过10mA的交变电流就能使人感到剧痛,甚至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当电流达到100mA时,3s就可使人窒息,心脏停止跳动。触电对人的生命是一种极大威胁。大量事实证明: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电压。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高出安全电压(36V)很多。家庭用电引起的触电事故,都是由于跟地面不绝缘的人体直接或间接地触摸到火线造成的。例如:
(1)人的双手同时分别触到火线和零线,电流直接流过心脏,非常危险。
(2)人体直接接触到了破损电器中的火线,电流流过人体人地,也很危险。
(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切不可直接泼水灭火,否则人会触电,甚至会使电器爆炸伤人。
(4)没有安全措施的插座安装过低,小孩好奇,玩耍时将手指塞进插座,造成触电事故。
4.家庭电路中如何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1)电器安装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
如开关接在火线上,螺口灯头的外壳接在零线上,三孔插座应有接地线,在家庭电路中要接漏(触)电保护开关,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有接地线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安装要求。
(2)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路元件。
安装家庭电路时,所有的元件都要选择带有“CCC”认证标志的产品。特别是导线、开关和插座,所选的产品不仅要通过“3C”认证,而且还要注意规格,最大允许电流符合用电要求。
(3)选择合适的熔丝和电能表。
注意:家庭电路中要选用规格合适的熔丝,尤其不能用铁丝、铝丝、铜丝代替熔丝。在家庭电路需要增添用电器时,判断电路中还能接入功率多大的用电器。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和学校用电的实际情况,查找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三、小结:
由学生概述本节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四、练习:
五、布置作业:
反思:
保险丝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认识和理解都非常好,不过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好能和前面的电和热的知识结合起来,印象会更加深刻。
中班《安全用电》教案及反思3
活动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1、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
(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
(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
(4)教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电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发生危险。
3、组织幼儿讨论:
(1)如果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
(2)如果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该怎么办?(绕过去)
4、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5、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看图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
使幼儿知道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活动前给幼儿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让小朋友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看见电线段落在路上,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安全用电》教案及反思4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对电的认识。
2、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及辨别能力。
3、让幼儿知道怎样用电才是安全的。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安全、危险用电对照图(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热水器取暖器电脑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提问:在家里没有人的情况下你独自用过电吗?如果用过,这样做安全吗?为什麽?
二、展开部分
1、让幼儿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还知道哪些不安全的用电方法。为什麽?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怎样用电才是正确的,安全的。
4、结合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用电方法是安全的,那些是不安全的.。
5、利用已有的用电知识,谈一谈如果有人触电了你想去救他,你该怎样做呢?
6、教师小节,进一步告诉孩子自己用电时要在大人的监护下使用正确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要做安全吗?为什么?让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图片,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看见电线段落在路上,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安全用电》教案及反思5
活动要求:
1、使幼儿了解安全使用电器得粗浅知识。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用电设备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找一找教室中的电源插座或插头在什么地方?
2、讨论:幼儿园班级里的插座为什么都要安装得这么高?(让幼儿知道电插头、电源插座都是很危险的`东西,如果手碰到插孔内,人就会触电,会有生命危险。)
3、请幼儿看教师拿插头时手的姿势和抓的位置,让幼儿知道插孔里有电,插头上的小铜片能把电通过电线传给录音机,所以手不能碰到铜片,更不能把手伸插孔内。
4、组织幼儿讨论:用电时要注意什么?知道潮湿的东西不能靠近电器,这样会漏电,电器不能和与纸、布等易燃物品放在一起,不然可能引起火灾。
5、让幼儿说说在家中用电器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延伸:
散步时。可以带幼儿从远处观察高压电的标记,教育幼儿高压电很危险,一定要远离高压电。
中班《安全用电》教案及反思6
活动目标:
1、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2、学习词汇:插头、插座、触电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卡片
2、电线若干、插座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起幼儿谈话兴趣,启发幼儿讲述电的用途。
1、天黑了,什么都看不见,这时候我想看书怎么办?
2、天气非常热,我想在一个凉爽的环境里工作,怎么办?
以下是关于中班《安全用电》教案及反思范本10篇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安全用电》教案及反思1
日期:20xx年_月
执教教师:
班级:
活动名称:健康《安全用电》
原计划
调整、反思
活动目的: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电给人们带来得危害。
1、了解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能力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怎样安全、正确的用电。
3、选择此活动内容是根据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而设计的。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对雷电、高压电(一千伏及以上电压)、
低压电(单相220伏、三相380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什么是绝缘体什么是导体。
课时准备:多媒体(雷声、闪电、高压电等;
安全用电标志。)
4、安全用电竞答题
活动流程:雷电——讨论:怎样安全用电——答辩竞赛
活动过程:
1、用多媒体出示雷声和闪电,引出活动内容。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闪电和雷声)
指导:在有雷电时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出示雷电击人的图片
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打手机。
有强雷鸣闪电时您正巧在家里,建议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将门窗关闭;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
2、出示高压电、低压电
低压电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
出示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触电呢?(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3、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4、安全用电抢答、答辩竞赛。
1、把所有幼儿分为两组。
2、抢答题谁先说的既快又对,谁得分。
3、必答题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不加分。
4、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胜利者。
活动延伸:设计安全用电的标志。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安全用电的一些常识,体会到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我们离科学并不遥远,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我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写字的速度比较慢,我将收集资料的过程放到了课前进行,上课的时候学生只需要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整理,进行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中间的交流。学生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也不在采用知识点罗列的形式,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有的小组用儿歌、有的小组用三字经、有的小组用拍手歌、有的小组用小品的形式来表现。通过这几种形式的交流方式,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而且学生记忆的效果也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