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静态管理应急预案方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切实做好我园幼儿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师幼员工健康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秩序造成的影响,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协调联动;立足预防,科学应对;快速反应,妥善处置。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园秋季学期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对处置工作。
三、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
为了有效应对疫情,我园成立了由王立敏为组长的幼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幼儿园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成员及职责分工如下:
组长:
职责:如有突发疫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做好网络信息管理、舆情监控工作,做好舆情分析研判和处置工作。
副组长:
职责: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疫情防控有关部署,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本园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负责配合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向教职工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升教职工防控意识。
成员:
职责:对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的幼儿和教职员工进行临时隔离观察,并按规定进行上报,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转运等处理。
有突发疫情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终末消毒等工作;负责指导幼儿园消毒工作;疫情防控校医24小时值班。
成员:
公安人员:
职责:在疫情防控期间,对违反管理要求的人员进行管控,保障幼儿园的正常安全的教育教学工作。
定点医院(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电话)
四、应急处置流程
(一)幼儿在园门口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干咳、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家长未走,劝返幼儿,嘱咐及时就医并按医疗机构指引处理,值班老师登记并报告园长。
家长已走,值班老师立即将发热幼儿送至幼儿园临时隔离室,并第一时间报校医、园长,幼儿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指派专人和司机将发热幼儿送至定点医院就诊,班主任通知幼儿家长协助处置。
(二)幼儿在活动室内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干咳、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主班老师或保育老师要立即将其带出活动室,送至幼儿园临时隔离室,并第一时间报校医、园长。
校医要在第一时间将幼儿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报定点收治医院。
校医对幼儿做好临时处置工作,避免接触其他人员。
(三)幼儿在睡眠室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干咳、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由看睡教师立即将其带出睡眠室,送至幼儿园临时隔离室,并第一时间报校医、园长。
校医要在第一时间将幼儿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报定点收治医院。
校医对幼儿做好临时处置工作,避免接触其他人员。
(四)幼儿在户外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干咳、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现场教师立即将其带离聚集人群,送至幼儿园临时隔离室,并第一时间报校医、园长,校医要在第一时间将幼儿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情况报定点收治医院。
校医对幼儿做好临时处置工作,避免接触其他人员。
(五)转运处置。
幼儿园内出现幼儿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时,原则上学校校医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由救护车将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的幼儿立刻送往定点医院(秦皇岛第二医院);或安排校医和司机驾车将幼儿立刻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秦皇岛第二医院)。
同时,由班主任第一时间通知幼儿家长协助处置。
在处置和转运过程中,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和体征的幼儿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校医和相关人员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并穿着防护服。
(六)临时隔离场所的处置。
如不能立即将出现异常症状的幼儿送往定点医院,需在临时隔离场所等待。
隔离等待期间,校医要使用水银体温计对幼儿测量体温,进一步确认其是否发热或存在其他症状,并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等相关情况。
如有境外或省外重点疫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的,幼儿园应立即向属地县级教育、卫健和疾控部门报告。
2、完善幼儿园防疫相关制度和预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幼儿园各部门员工熟悉、掌握防疫流程和技能。
3、根据具体情况宣布启动幼儿园突发防疫应急预案。
4、有确诊病例向上级主管单位、教委、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
(二)副园长职责
1、负责落实新冠预防与应急工作,完善幼儿园临时隔离场所设置,最好达到远离、通风、有独立洗手池、独立卫生间等硬件条件。
2、为临时隔离场所配备儿童口罩、体温计、消毒液、洗手液以及专用清洁用具。
3、接幼儿园防疫领导小组组长通知后,迅速将发热教职工或者幼儿班级、姓名、发热程度等基本情况传达到防疫专班全体成员。
4、负责与发热医疗机构的接洽工作。
5、做好所有工作记录,做好舆情防控。
(三)后勤部主任职责
1、第一时间与教职工家属或者幼儿监护人联系,告知具体情况,提醒其做好防护,迅速来校。
2、询问家属或者监护人选择私家车还是救护车去发热门诊。
3、通知幼儿园其他班级和部门启动班级应急预案,做好防护。
4、如确诊,负责起草幼儿园突发疫情情况说明,指导非防疫班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沟通和安抚工作。
(四)园医院职责
1、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穿防护服)。
2、将发热教职工或者幼儿带到临时隔离场所,并为其戴上口罩,安抚情绪,等待家属或家长。
3、待家属或者家长到校后,配合副组长将患者送上私家车或者救护车,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4、待诊疗结果出来,第一时间向防疫专班组长、副组长汇报。
5、同时安排其他校医在做好个人防护后,迅速来到发热患者班级或部门,张贴“防疫班”标志。
6、指导防疫班保育员使用含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消毒液对班级内所有物品、桌椅、玩具、卫生间、床铺、门把手、地面进行消毒,对发热幼儿使用的水杯、毛巾、牙刷杯等个人物品单独高温消毒。
(五)保教主任职责
1、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
2、了解记录发热人员所接触的人员及范围。
3、指导教师做好班级其他幼儿的心理安抚工作。
4、指导教师做好班级幼儿的体温测试和记录工作,关注全体幼儿的身体、情绪状况。
5、指导教师做好与班级其他幼儿家长的沟通和安抚工作。
(六)安保主任职责
1、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
2、第一时间按照家长或家属的要求联系车辆。
3、通知安保人员实施高级别安保等级,幼儿园实行封闭管理,外人不得入内。
4、指导后勤人员对全校公共场所进行加强消毒。
(七)信息员职责
1、做好个人防护。
2、收集整理突发疫情处理全过程的资料。
(八)纪检干部职责
监督防控专班工作开展情况及报备程序是否正确。
(九)班主任职责
1、加强对班级幼儿的护理,按照工作流程做好班级环境消毒。
2、发现幼儿情绪或者面色不正常,及时进行体温测试,连续两次发热立刻向校医报告。
3、坚持联防联控
在卫生健康、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幼儿园应加强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健康、托幼机构和家庭“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开园前幼儿园疫情防控业务指导、巡查和培训全覆盖。
4、加强应急演练
开园前,幼儿园与属地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公安机关等做好对接,根据疫情形势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防范和处理机制,做到“点对点”、“人对人”。
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5、做好物资储备
做好儿童和成人口罩、洗手液、手消毒剂、消毒用品、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的储备,专人管理,确保存放安全。
设置足够数量的盥洗设施,配备足量的洗手用品。
按照标准设立观察室或临时隔离室,安排专人负责。
6、加强环境消毒
落实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园内全面清洁消毒工作。
开园前应对园内重点场所、公共用具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对户外大型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对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间等各类生活、保育场所开窗通风。
7、保障饮食饮水安全
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xxxx〕xx号)要求,开园前对幼儿园食堂及饮用水设备设施进行彻底检查和清洁消毒,所有饮用水设备设施均应取得行业监测、检测合格资质,确保饮用水安全,及时更换陈旧、已经损坏的设备。
检查食堂食品原材料有无过期变质,发现有问题的食品原料要立即销毁。
开园前,对食堂员工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持证上岗。
(二)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的准备
1、报备健康状况
按照当地防疫规定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和幼儿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在开园前14天开展健康监测和旅居史报告,并如实上报园方,配合园方做好开园返园的健康监测。
对有疑似症状的,应当及时就医,暂缓返园。
2、保持社交距离
开园前14天,家长做好幼儿看护和防护物资准备,减少人员来访,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前往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
3、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引导力度,加强幼儿园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
4、落实返园要求
低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幼儿经园方审核健康状况符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后即可返园。
严格落实属地对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园或其他特殊情况教职员工和幼儿的健康管理要求,返园前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02
开园后
(一)幼儿园管理要求
1、重视入园排查
动态精准掌握教职员工和幼儿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
教职员工和幼儿每天在入园处须测体温,无疑似症状方可入园,出现疑似症状者,应及时就医。
安排家长错峰接送幼儿,在园门口设置1米线,配备工作人员疏导人流,防止出现园门口人群聚集。
家长接送幼儿不入园,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2、加强园门管理
幼儿园实行园内相对封闭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园。
在入园处对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做好登记、扫码,并佩戴口罩入内。
如出现疑似症状,不能入园,应及时就医。
3、做好监测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