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制度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制度1

为提高各部门各年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稳定的学校矛盾,推进民主文明和谐的灵中校园建设,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的重大事项是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全体师生员工利益的决策、政策、建设项目和改革措施。

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事前评估、防患未然”、“谁主管、谁负责”、“兼顾全体教职员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原则。

一、范围和内容

(一)涉及较大范围全体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土地、工程建设、购置应品的决策;

(二)涉及较大范围的征地拆迁和安置问题的决策;

(三)涉及学校发展和管理方面的重大决策;

(四)涉及到教学改革方面的重大决策;

(五)涉及建设项目的重大决策;

(六)涉及福利待遇方面的重大决策;

(七)涉及环境卫生方面的重大决策;

(八)执行重大事项出台前和重点投资开发工程建设实施前维稳风险评估制定相应措施的事项。

二、责任主体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是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的部门和年级。

涉及多部门职能交叉的,由牵头部门(单位)负责。

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行校长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各年级、各班级分级负责制。

3、学校维稳领导小组负责抓好学校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

三、实施程序

1、对涉及到第一条规定内容之一的事项,由评估责任主体成立专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明确一名责任领导,邀请有关专家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群众代表参加,进行风险评估。

2、风险评估按下列程序进行。

制定评估方案

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制定评估方案,明确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

评估方案必须书面报告维稳领导小组。

开展民意调查。

风险评估小组按照评估方案,就拟定事项在实施地区进行公告、公示以及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开通热线电话和电子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要特别注重征求与拟定事项有直接利益关系群众的意见,并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形成客观真实反映广大群众意愿的文字材料,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依据。

组织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小组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深入讨论、研判和科学论证,准确反映民意调查情况,形成明确的评估意见。

编制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小组根据分析论证意见,形成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决策事项、评估过程、评估结论、评估依据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该报告由参加评估论证会议的成员签名。

评估报告的运用。

风险评估小组应根据评估报告结论,对重大事项作出同意实施、暂缓实施或不准实施的定性意见。

(一)对符合国家政策,相关工作已经到位,风险较小的重大事项应同意实施;

(二)对决策正确并急需实施,但存在一定风险的事项,实施主体应制定维护稳定工作方案和应急方案,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分步实施;

(三)对决策正确,但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或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的事项,应暂缓实施;

(四)对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事项,应不准实施。

提交评估报告。

责任主体必须将风险评估报告报学校维稳领导小组、县教育局相关部门。

(五)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对经评估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工作,及时发现并协调相关部门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应措施,确保决策、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项目建设和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

四、责任追究

1、对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不组织评估,或虽组织评估但化解和处置措施不落实,导致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或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有关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2、责任追究由学校维稳领导小组根据有关规定,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并实施。

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制度2

为维护校园安定和学校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本制度所称重大事项是指涉及学校较大范围教职员工、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要改革举措、重点项目建设及重大活动等。

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是指对重大事项可能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行超前预测、超前评估、超前化解的行为。

二、职责分工

1、学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的责任主体,按照“谁决策、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一岗双责”原则确定,分别为重大事项对应的决策、政策出台贯彻实施等。

2、学校行政决策的重大事项,由牵头办公室主要负责。

3、学校维稳、信访办公室负责对评估化解工作进行指导、协调。

三、评估范围及标准内容

1、评估范围:学校主要评估以下重大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

(1)涉及民生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房屋管理、教育收费等。

(2)涉及机构和人事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机构改革、基层组织建设、人员分流、劳动工资待遇等。

(3)涉及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方面的重大事项,包括舆论监控、政策贯彻调整等。

(4)涉及人员多、敏感性强,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的重大活动。

(5)其他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大事项。

2、评估标准内容:

(1)合法性方面。

主要评测:是否具有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依据;是否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相抵触。

(2)合理性方面。

主要评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做到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有机统一;是否以人为本,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

(3)程序性方面。

主要评测: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是否经过专业的、严格的决策审批程序。

(4)稳定性方面。

主要评测:能否引发其他群众攀比或不满情绪;是否存在潜在不安定因素,可能引发越级访、集体访或群体性事件等;化解措施是否完善,能否彻底化解社会稳定风险。

(5)有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其他方面。

四、工作程序

评估化解责任主体按照以下程序评估化解社会稳定风险:

1、确定评估事项。

凡涉及本制度第三条第1款规定内容之一的,应确定为评估事项。

2、分析预测。

对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科学分析预测。

3、编制报告。

编制有情况、有分析、有化解措施、有应急处置预案的全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报告。

4、报送审查。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报告作为审批要件之一,报送学校行政会议审查。

存在社会稳定风险且化解措施不完善、不到位的,应暂缓实施或暂不实施。

5、跟进化解。

跟进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妥善化解社会稳定风险。

学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报告经审查同意实施后,应报送教育局维稳、信访办公室。

五、考核与责任追究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情况,列入学校个办公室、班级及教师年度考核内容。

2、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社会稳定风险化解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分管领导、学校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和班级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制度3

学校安全事大于天,责重于山,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学校安全风险防范,提高学校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学校和谐稳定,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治久安之策。

学校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源头遏制、过程监管”的方针,强化措施,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我校特制订本创建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坚持师生生命的安全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务本求实,明确职责,安全无小事,职责重泰山。

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用心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校园安全隐患、消防、饮食、治安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尽一切努力把师生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用心处置的原则。

3、冷静、沉着,用心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教职工、对学生进行安全、自救自护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安全贵任意识。

2、完善风险防范制度及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四、组织管理

1、成立校园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校园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处置,组成人员为: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其主要职责为:

(1)召集会议,部署处置工作,安排、检查落实学校安全重大事宜。

(2)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处理突发安全事故。

(3)负责指导、协调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事宜。

五、具体工作与措施

(一)制度建设及设施设备安全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安全制度与学校的安全队伍建设,构建“依法、科学、规范、长效”的学校安全防范体系。

2、将安全防范体系作为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3、将安全防范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情况列入学校各部门年度考核中。

4、制订各项安全制度,并将贵任落实到人,重点场所、关键部门都有专人负责。

5、学校保证所提供和使用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安全标准。

并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体育活动场所、实验室、食堂、教室门口、走廊、扶梯等部门设施、设备的安全。

及时维修破损的门窗玻璃,教室、走廊等部位不设齐眉钉。

6、不出租校园内学生活动场地,如出租闲置场所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和备案,并与租赁者签定安全责任书,出租场所应严格与学生活动空间隔离。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制度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制度1

为提高各部门各年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稳定的学校矛盾,推进民主文明和谐的灵中校园建设,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的重大事项是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全体师生员工利益的决策、政策、建设项目和改革措施。

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事前评估、防患未然”、“谁主管、谁负责”、“兼顾全体教职员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原则。

一、范围和内容

(一)涉及较大范围全体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土地、工程建设、购置应品的决策;

(二)涉及较大范围的征地拆迁和安置问题的决策;

(三)涉及学校发展和管理方面的重大决策;

(四)涉及到教学改革方面的重大决策;

(五)涉及建设项目的重大决策;

(六)涉及福利待遇方面的重大决策;

(七)涉及环境卫生方面的重大决策;

(八)执行重大事项出台前和重点投资开发工程建设实施前维稳风险评估制定相应措施的事项。

二、责任主体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是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的部门和年级。

涉及多部门职能交叉的,由牵头部门(单位)负责。

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行校长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各年级、各班级分级负责制。

3、学校维稳领导小组负责抓好学校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

三、实施程序

1、对涉及到第一条规定内容之一的事项,由评估责任主体成立专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明确一名责任领导,邀请有关专家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群众代表参加,进行风险评估。

2、风险评估按下列程序进行。

制定评估方案。

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制定评估方案,明确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

评估方案必须书面报告维稳领导小组。

开展民意调查。

风险评估小组按照评估方案,就拟定事项在实施地区进行公告、公示以及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开通热线电话和电子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要特别注重征求与拟定事项有直接利益关系群众的意见,并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形成客观真实反映广大群众意愿的文字材料,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依据。

组织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小组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深入讨论、研判和科学论证,准确反映民意调查情况,形成明确的评估意见。

编制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小组根据分析论证意见,形成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决策事项、评估过程、评估结论、评估依据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该报告由参加评估论证会议的成员签名。

评估报告的运用。

风险评估小组应根据评估报告结论,对重大事项作出同意实施、暂缓实施或不准实施的定性意见。

(一)对符合国家政策,相关工作已经到位,风险较小的重大事项应同意实施;

(二)对决策正确并急需实施,但存在一定风险的事项,实施主体应制定维护稳定工作方案和应急方案,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分步实施;

(三)对决策正确,但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或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的事项,应暂缓实施;

(四)对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事项,应不准实施。

提交评估报告。

责任主体必须将风险评估报告报学校维稳领导小组、县教育局相关部门。

(五)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对经评估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工作,及时发现并协调相关部门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应措施,确保决策、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项目建设和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