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1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

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未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

严格按

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供应、消毒室管理制度

一、工作时间穿工作服、操作时要戴口罩和帽子。

二、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各种治疗器械要包装,注明灭菌有效日期和灭菌者。

三、而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告,不得逆行。

四、严格区分灭菌区和未灭菌物品,分类放置,未经严格灭菌的物品决不外发。

五、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污染物品在回收间内进行初步消毒后,再处理,布包一用一清洗。

六、监督各科室将用过的器械和物品按规定初步清洁处理或消毒后再回收,否则拒收。

七、凡经传染病人或可以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包好,并有鲜明标记,先压力蒸汽灭菌后,再做常规清洁灭菌处理。

八、无菌室每天要清洁,并保持通风,进入无菌室要穿戴好工作衣、帽、口罩和鞋。

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60分钟。

九、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一、在王竹芝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医疗器材、敷料的清洗、包装、消毒、保管、登记和分发,实行下收下送。

二、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三、掌握消毒设备的一般工作原理、性能、定期做好保养工作。

四、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消毒质量,严防事故发生。

五、认真做好消毒记录和物品管理工作。

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工作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七、在总务科长领导下,负责全院被服洗涤、保管、消毒和缝补等工作。

八、严格执行各类被服的消毒、隔离制度,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九、严格执行被服的收发手续,防止错漏和丢失。

各类被服要分类存放,方便取用。

灭菌注意事项

一、压力蒸汽灭菌主要运用于棉布、金属、搪瓷、耐热塑料等制品,不能用于油脂类及粉类的灭菌。

二、灭菌过程应随时观察温度、压力等变化,任何原因的温

度和压力改变或重新开盖增加消毒物品时,都应重新开始操作,重新记录灭菌时间。

三、物品装放时,器械先放在下层,敷料应放在上层,松紧适宜、敷料包要竖放、物品填装量不得超过消毒锅容积的80%,但也不得小于容积的5%,以防止小包装效应,影响灭菌效果。

四、定期检查高压消毒锅的使用性能,进行维修保养,压力阀每半年校对一次,保证其安全使用。

五、开关消毒锅盖时,要注意安全,以防造成事故。

工作流程

1、污染器械回收

2、污染器械分类

3、污染器械清洗消毒

4、消毒器材制备包装

5、灭菌处理

6、无菌物品储存

7、无菌物品下送

各类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经过7个工作流程的处理。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2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的医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洗手,戴好帽子、口罩。

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1次,治疗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6、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每月做空气培养。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1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

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未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

严格按

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供应、消毒室管理制度

一、工作时间穿工作服、操作时要戴口罩和帽子。

二、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各种治疗器械要包装,注明灭菌有效日期和灭菌者。

三、而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告,不得逆行。

四、严格区分灭菌区和未灭菌物品,分类放置,未经严格灭菌的物品决不外发。

五、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污染物品在回收间内进行初步消毒后,再处理,布包一用一清洗。

六、监督各科室将用过的器械和物品按规定初步清洁处理或消毒后再回收,否则拒收。

七、凡经传染病人或可以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包好,并有鲜明标记,先压力蒸汽灭菌后,再做常规清洁灭菌处理。

八、无菌室每天要清洁,并保持通风,进入无菌室要穿戴好工作衣、帽、口罩和鞋。

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60分钟。

九、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一、在王竹芝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医疗器材、敷料的清洗、包装、消毒、保管、登记和分发,实行下收下送。

二、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三、掌握消毒设备的一般工作原理、性能、定期做好保养工作。

四、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消毒质量,严防事故发生。

五、认真做好消毒记录和物品管理工作。

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工作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七、在总务科长领导下,负责全院被服洗涤、保管、消毒和缝补等工作。

八、严格执行各类被服的消毒、隔离制度,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