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学校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诈骗现象也成为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诈骗分子,将目标转向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
大学生本身并没有成熟的独立思考和辨识能力,容易受到他人别有用心的欺骗。
因此,在面对诈骗的情况时,难以有效作出清晰地判断。
所以,为了使大学生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诈骗形式,增强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诈骗现象灵活应对的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各方面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召开本次主题班会。
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至开学以来我校发生了多起学生被骗事件。
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
为增强大家防骗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我班于20XX年X月X日开展防诈骗主题教育活动班会。
班会流程如下: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诈骗的危害和主要手段。
2、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3、掌握防诈骗的基本手段,做一个健康阳光的大学生。
二、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1、老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你们知道诈骗都有什么手段嘛!
学生自由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院物流系某学生被骗8000元现金,给学生造成了较大损失。
(三)诈骗主要手段:
1、短信诈骗:利用手机短信发送虚假消费提示或中奖提示,诱骗客户交纳手续费或税金,或者诱骗客户拨打假冒的银行服务电话、银联信用卡管理中心、公安部门等部门的咨询电话,套取客户的银行卡、密码等信息进行诈骗。
2、盗用QQ号诈骗:盗用他人QQ号码,用盗用QQ登陆与“他”最信任、最亲近的好友聊天,找各种理由骗取对方通过银行向他付款,进行诈骗。
3、电话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电话银行自动语音提示提供国内各大银行的电话银行号码和金融服务,客户使用此电话进行查询后,诈骗分子可截取客户的银行卡、密码、身份证等信息,从而盗取客户账户内的资金;或者以公安或银行名义暗示发生了一个可能威胁你人身安全或者客户账户资金安全的紧急情况,诱使客户提供账号和密码行骗。
4、网络交易诱骗:通过互联网网上交易诱骗,开始让你每次投资几百元(如购买Q币),对方返回105%,多次以后,当你汇款上千元甚至更多以后,对方就消失了。
5、利用ATM机行骗:通过窃取客户银行卡,骗取密码,盗取客户卡内资金,或者克隆银行卡窃取客户资金;在客户取款时故意扰乱,致使ATM机暂停服务,并通过“指导”客户操作的方式骗取客户密码,当客户暂时离开时,取走银行卡到其他ATM机上盗取客户资金。
6、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7、签订虚假公司合同: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
有些公司借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8、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他人上当受骗。
9、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
更有一些到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
10、博取同情心骗:诈骗分子冒充
名校大学生或其他人员,借用手机打电话、银行卡汇款,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上关系,述说自己困难,博取同情心,寻机诈骗或行窃。
11、盗取学生信息行骗:骗子搜索到学生个人信息,冒充老师、同学与学生的家人联系,谎称他生病或出车祸,急需用钱,让家长速汇来。
(四)诈骗的防范措施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呼机等随意提供给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3、对陌路之人切不可轻信,更不要将钱款借给不了解的陌生人。
犯罪嫌疑⼈以出售廉价的⾛私车、飞机票、⽕车票、窃听设备等违禁物品,利⽤⼈们贪图便宜和好奇的⼼理,引诱受害⼈打电话咨询,之后以交定⾦、托运费等进⾏诈骗。
4.冒充熟⼈进⾏诈骗。
嫌疑⼈冒充受害⼈的熟⼈或领导,在电话中让受害⼈猜猜他是谁,当受害⼈报出⼀熟⼈姓名后即予承认,谎称将来看望受害⼈。
隔⽇,再打电话编造因赌博、吸毒等被公安机关查获,或以出车祸、⽣病等急需⽤钱为由,向受害⼈借钱并告知汇款账户,达到诈骗⽬的。
5.利⽤中⼤奖进⾏诈骗。
⽅式主要分三种。
①预先⼤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投递发送;
②通过⼿机短信发送;
③通过互联⽹发送。
受害⼈⼀旦与犯罪嫌疑⼈联系兑奖,对⽅即以先汇“个⼈所得税”、“公证费”、“转账⼿续费”等理由要求受害⼈汇款,达到诈骗⽬的。
6.利⽤⽆抵押贷款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我公司在本市为资⾦短缺者提供贷款,⽉息3%,⽆需担保,请致电某某经理”,⼀些企业和个⼈急需周转资⾦,被⽆抵押贷款引诱上钩,被犯罪嫌疑⼈以预付利息等名义诈骗。
7.利⽤虚假⼴告信息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各种形式发送诱⼈的虚假⼴告,从事诈骗活动。
8.利⽤⾼薪招聘进⾏诈骗。
犯罪嫌疑⼈通过群发信息,以⾼薪招聘“公关先⽣”、“特别陪护”等为幌⼦,称受害⼈已通过⾯试,要向指定账户汇⼊⼀定培训、服装等费⽤后即可上班。
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9.虚构汽车、房屋、教育退税进⾏诈骗。
信息内容为“国家税务总局对汽车、房屋、教育税收政策调整,你的汽车、房屋、孩⼦上学可以办理退税事宜。
⼀旦受害⼈与犯罪嫌疑⼈联系,往往在不明不⽩的情况下,被对⽅以各种借⼝诱骗到ATM机上实施英⽂界⾯的转账操作,将存款汇⼊犯罪嫌疑⼈指定账户。
10.利⽤银⾏卡消费进⾏诈骗。
嫌疑⼈通过⼿机短信提醒⼿机⽤户,称该⽤户银⾏卡刚刚在某地(如某某百货、某某⼤酒店)刷卡消费某某某某元等,如有疑问,可致电某某某某某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
在受害⼈回电后,犯罪嫌疑⼈假冒银⾏客户服务中⼼及公安局⾦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卡被复制盗⽤,利⽤受害⼈的恐慌⼼理,要求受害⼈到银⾏ATM机上进⼊英⽂界⾯的`操作,进⾏所谓的升级、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引⼊“转账陷阱”,将受害⼈银⾏卡内的款项汇⼊犯罪嫌疑⼈指定账户。
11.冒充敲诈实施诈骗。
不法分⼦冒充“杀⼿”等名义给⼿机⽤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寻仇、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使受害⼈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不错、讲义⽓、拿钱消灾等迫使受害⼈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款。
12.虚构绑架、出车祸诈骗。
犯罪嫌疑⼈谎称受害⼈亲⼈被绑架或出车祸,并有⼀名同伙在旁边假装受害⼈亲⼈⼤声呼救,要求速汇赎⾦,受害⼈因惊慌失措⽽上当受骗。
13.利⽤汇款信息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受害⼈的⼉⼥、房东、债主、业务客户的名义发送:我的原银⾏卡丢失,等钱急⽤,请速汇款到账号某某某某某”,受害⼈不加甄别,结果被骗。
14.利⽤虚假彩票信息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提供彩票内幕为名,采取骗取会员费的形式从事诈骗。
15.利⽤虚假股票信息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电话、短信等⽅式散发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势,甚⾄制作虚假⽹页,以提供资⾦炒股分红或代为炒股的名义,骗取股民将资⾦转⼊其账户实施诈骗。
16.QQ聊天冒充好友借款诈骗。
犯罪嫌疑⼈通过种植⽊马等⿊客⼿段,盗⽤他⼈QQ,事先就有意和QQ使⽤⼈进⾏视频聊天,获取使⽤⼈的视频信息,在实施诈骗时播放事先录制的使⽤⼈视频,以获取信任。
分别给使⽤⼈的QQ好友发送请求借款信息,进⾏诈骗。
17.虚构重⾦求⼦、婚介等诈骗。
犯罪嫌疑⼈以张贴⼩⼴告、发短信、在⼩报刊等媒体刊登美⼥富婆招亲、重⾦求⼦、婚姻介绍等虚假信息,以交公证费、⾯试费、介绍费、买花篮等名义,让受害⼈向其提供的账户汇款,达到诈骗的⽬的。
18.神医迷信诈骗。
犯罪嫌疑⼈⼀般为外地⼈与本地⼈分饰神医、⾼僧、⼤仙⼉等⾓⾊,在早市、楼宇间晨练的群体中物⾊单⾝中⽼年妇⼥,蒙骗受害⼈,称其家中有灾、近亲属有难,以种种吓⼈说法摧垮受害⼈⼼理防线,让受害⼈拿出钱财“消灾”或做“法事”,伺机调包实施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