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引言
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在心理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才算一个全面健康的个体。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社会阅历浅,心理素质不成熟,极易受到环境﹑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可能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如今提倡素质教育,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须引起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来说仍是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广大中学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探索﹑实践阶段。那么,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存在哪些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何在?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二.调查步骤及具体内容
第一步:确定调查主题,制定问卷调查表(调查表附于正文后)
第二步:实施问卷调查及进行个别访谈
第三步:对调查表进行统计(统计表附于末尾)
第四步:分析调查结果
三.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中学初中、高中学生,年龄在12~18岁。
四.调查时间及地点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5年9月至11月,地点为东平明湖中学、东平高级中学。
五.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交谈法为辅的调查方法。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及承受挫折能力等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16份。
六.调查结果
1.学习心理状态
1)学习压力
调查显示,69.8%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适中,23.3%的学生觉得经常感到学习压力很大,6.9%的学生总是感到学习压力过大。
调查还显示,家庭的期望和自己的期望是学生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家庭的期望,占59.7%。其次是自己的期望占33.4%。只有6.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压力是来自于老师的期望。
2)学习习惯及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在学习方法上,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共同学习的学习效果好,共占了69.4%,20.9%的学生没想过该怎样进行学习,有9.7%的学生喜欢孤军奋战。而对于学习态度,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会主动学习的学生占29.2%,从不会主动学习的占19.4%,极少主动学习的学生比例最多,占51.4%,并且45.9%的学生有轻度厌学情况,21.7%的学生厌学情况严重。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另外,在学习习惯上,65.1%的学生学习习惯是比较好的,然而却比较少的学生会经常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82%的学生不懂得制定自己的目标,只是一味的完成学习任务。
2.人际交往关系紧张与敏感
调查显示,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没有与同伴和父母相处时的亲切感。在问卷中,学生选择对师生关系很满意的只占15.7%,而选择满意程度一般的比例高达73.1%,其他的11.2%选择对师生关系不满意。在第19题学生对父母亲近感的程度中很亲近﹑一般和不亲近的比例分别为40.3%﹑51.4%和8.3%。在第21题学生对同伴关系的满意程度中,很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选项的比例分别为45.8%﹑51.4%和2.8%。调查还显示出,学生对外界事物敏感比较敏感的比例占了53.4%,18.4%的学生敏感程度比较严重。
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大部分人对与同龄人的交往比较满意,而与老师之间则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另外,很多的学生时常觉得别人不解自己,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当别人谈论自己时不自在。
3.焦虑
根据调查,虽然有部分的学生不感到焦虑,但是47.2%的学生感到有些焦虑,20.9%的学生是十分焦虑的。这说明还是有很多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问题。中学生由于学习或升学压力会过于担心自己的成绩,急于想提高自己的成绩,这些问题就不知不觉产生了焦虑。
4.承受挫折能力等
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受过挫折,这其中多数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强,能敢于面对挫折。只有21.9%的学生表示所受过的挫折在其心理留下了阴影。面对考试的挫折多数学生也都能很好地处理,26.5%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打击程度是比较严重的。另外我还发现,在遇到挫折或是不顺心的事情时会向家长倾诉的只有8.3%的学生,向老师求助的几乎是没有,高达76.5%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13.9%的学生寻求网友或是心理医生的帮助。可见向朋友倾诉是主要来源。
七.中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学校原因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还不够健全,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
另外,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就相对较少。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不愿意同老师交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不敢向老师说。怕老师知道会告诉家长而使自己难堪或者担心老师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二是难以启齿。不少学生认为把心里的秘密向老师说会感到难为情,而且也不知道如何说。三是课余时间师生相处时间少。所以找朋友闲谈自然就成了学生化解烦恼挫折的主要途径。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都是重视教法而忽略学法上的指导,这种简单枯燥的教学形式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2.家庭原因
1)现在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和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自然而然有一种畏惧感。学习上一旦遇到了困难,就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当然也就失去了动力,随之而来的便是厌学。
2)很多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越来越关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都希望子女能顺利考入高中,甚至是考入重点高中,正是这些来自家庭的期望使得他们的学习压力日益加重。一旦他们成绩不好的时候,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加以痛打,久而久之,其子女便有了害怕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学习动力缺乏,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然而,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思想﹑学习等关心甚少,也很少与学校联系,据调查不少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根本无法全面管教自己的子女。导致子女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散漫。
3)家庭的矛盾:与学生交流后,我发现如果他们生活的家庭经常发生一些纠纷,那么他们就会心事重重而无暇顾及学习﹑及出现心理问题。
3.社会原因
社会上的不良之风﹑不正之风的影响。社会上读书无用的思想影响着他们脆弱的心灵。所以对学习得过且过,不思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八.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对策
我认为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协作,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教育阶段的根本。
首先,教师应该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加强学法上的指导,同时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在课余时间增加与学生的交往时间,更多的了解学生,与他们交流。
其次,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落实到实处。如开设心理健康理论课,聘请心理教育专家来校作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个体学习发展规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短﹑长期学习计划。还可开设心理健康实际训练课,内容包括话题辩论﹑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从而能认识自己,分析自身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进行自我心理协调。
再者,学校可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指导与培训,通过家长会﹑家访﹑组织听报告等形式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正确评价孩子的行为,学会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克服心理疾病。
(二)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应该多与学校联系,即使在外务工也应以电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等状况。接受学校的指导与培训,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
其次,家长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应该根据子女的生理﹑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要热情耐心,要鼓励帮助,要严格要求。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当孩子向你倾诉时,应耐心倾听,尽力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
再次,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培养观,对子女的期望值要符合实际。切不可对他们的学习提出过高的要求,当他们未能达到目标时不要一味的打骂,给他们造成压力,导致他们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
最后,家长们应该给他们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万不可将事业﹑生活中遇到挫折的负面情绪疏导给孩子,而应用积极的心态和情绪面对,从而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社会方面
各级政府要从名族的未来的高度看待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多种措施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严厉打击社会上的不良之风,提倡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多开设网上心理咨询,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可多开设有关中学生心理辅导栏目,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医院均能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对患有各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得以治疗,帮助他们消除心理疾病。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无疑要渗透教育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程,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唯有倾全社会的教育力量于一个目的,才能真正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2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有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之一。那么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xx》的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xx》杂志一篇文章称:国内有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年对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浙江省一项研究同时发现,70%的中小学生存在焦虑等问题。xx医科大学今年对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城市儿童抑郁检出率为19.23%,而农村的则高达32.5%。xx年xx社科院“青少年心理障碍实证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xx市200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5.31%,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占6.72%。xx年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发现,27%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等对全国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中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人数占13%。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xx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及有关因素调查问卷,对989名中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受试者焦虑倾向检出率为36.80%,其中高焦虑者占5.29%;
从已经报道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堪忧,是时候采取行动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了。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范文3
内容摘要:为了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对前进路中学三个年级的11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总体情况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不同的项目上。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注重对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为学校的教育者及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供了参考价值。
一、调查研究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问题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前进路中学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