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案是当突发事件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所制定的应对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队个人安全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队个人安全防范预案1

防各类纠纷。

连队为防止各类纠纷,有针对性的组织连队人员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种规章制度,同时指出因各类纠纷引发的严重后果。

在教育中重点人物对象做思想工作,对守法意识淡薄、做事爱冲动的个别人员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启发他们革命军人的守法觉悟。

连队在制定专项预案的基础上,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类纠纷制定个人防各类纠纷的预案。

一、情况预想

我连警卫换岗过程中,由于驾驶人员对道路的不熟悉。

在途中和地方车辆发生擦挂事件,我驾驶员和警卫换岗人员下车和地方驾驶员对事故的处理进行协商,但地方人员不认为是他的错,不但不给予和我们共同处理事情的余地,在大肆和我驾驶员、警卫人员争吵发生纠纷。

二、防范措施

通过这次事件的发生,连队为防止各类纠纷,有针对性的组织连队人员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种规章制度,同时指出因各类纠纷引发的严重后果。

同时提出驾驶员在加强技术方面的训练,出现事故后,应及时向连队汇报其过程和处置状况,等待连队协助处理。

三、处置方法

在出现事故后,我驾驶员和警卫人员对其地方驾驶员进行说服教育,一切本着有章可循,有理可说的态度。

如若地方驾驶员对其一真蛮横无理,我驾驶员和警卫人员应将其暂时扣留并等待连队人员一起协助处理,并遏制事故影响的扩大。

部队个人安全防范预案2

安全行为科学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与安全的问题,揭示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从安全角度分析、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传统安全管理侧重追究人的责任,而行为科学在安全管理领域的运用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把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一种改革,一种创新。

本文选取当前安全管理领域中的前沿视角--安全行为科学,为部队安全管理提供控制人失误、消除人不安全行为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管理者对本组织及其成员的预防、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实现部队安全目标。

一、导入行为科学理论,覆盖部队安全管理盲点

部队转型中,影响安全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上的不清晰。

把行为科学理论导入安全管理,覆盖了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盲点,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和预测官兵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控制不安全行为,激励安全行为,进而实现安全目标。

在安全管理领域中运用行为科学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理论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对激励安全行为,控制和避免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个体行为理论与安全行为。

个体行为理论是对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主观因素(心理因素)和客观因素(社会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试验和观察的基础上,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理论,其理论的核心就是激励。

2.群体行为理论与安全行为。

群体对个人、对组织、对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群体规范、群体目标、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等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决定了包括安全行为在内的各种个人的行为。

部队安全发展、安全建设、安全工作是群众性很强的工作,与全体官兵密切相关,必须全员参与。

应当挖掘部队群体内部的巨大潜力,从内因去充分调动部队广大官兵的安全行为积极性,还应规范群体目标与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目标的一致性,信息沟通的畅通是安全管理决策有效的保障。

3.领导理论与安全领导工作。

领导者本身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安全工作行为和作风直接影响每个下属的官兵的安全行为,对部队安全管理效能、安全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从领导机关上探究原因,应实行“三个转变”。

一是要摆脱“运动”的惯性,向“经常”上转变。

摆脱把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搞成名目繁多的“运动”活动,只有轰轰烈烈没有扎扎实实的倾向,应采取依靠“经常”打基础,依靠“运动”促经常的安全管理理念。

二是走出“消防”的阴影,向预防上转变。

摆脱出了事故只注重事后处理的“消防”状态,应向预防状态过度。

三是跳出“主管”的误区,向整体上转变。

摆脱将不对安全管理工作狭义的归责于军务部门,片面强调“主管”部门的作用,应重点围绕“全、深、细”三个字的落实

4.组织行为理论与安全管理。

部队建设进入转型期,为了保证组织安全活动的有效性,实现组织安全目标,获得更好的安全工作绩效,必须进行安全组织设计和安全工作设计。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