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公司淡季员工轮休方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一、背景介绍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公司经营情况的不稳定性,每年公司都会出现淡季期,这时候公司的业务量会明显下降,员工的工作量也会减少。为了避免浪费人力资源和降低成本,公司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员工轮休方案。
二、轮休方案制定原则
1.公平原则:所有员工都应该有机会参与轮休,并且每个人轮休的时间应该相对均衡。
2.效率原则:轮休计划应该使得整个部门或者公司在淡季期间仍然能够正常运转。
3.可操作性原则:轮休计划应该简单易行,并且能够适应不同岗位和不同职能部门。
三、轮休方案制定步骤
1.确定轮休周期:根据公司业务情况以及历史数据分析,确定淡季期间的业务量变化情况,进而确定员工轮休周期。
2.确定参与人员:根据部门或者职能组别,将所有员工进行分类,并且确定哪些人需要参与到轮休计划中。
3.制定轮休计划:根据员工分类,确定每个人的轮休时间和轮休周期,以及轮休时的代班人员安排等。
4.评估效果:在淡季期结束后,对轮休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且对下一年度的轮休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具体操作流程
1.确定轮休周期:根据公司历史数据分析,淡季期通常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公司可以将这个时间段作为员工轮休周期。
2.确定参与人员:根据部门或者职能组别,将所有员工进行分类,并且确定哪些人需要参与到轮休计划中。一般来说,所有非关键岗位的员工都应该参与到轮休计划中。
3.制定轮休计划:
(1)确定每个人的轮休时间和周期:根据员工分类,确定每个人的轮休时间和周期。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轮休周期不应该超过两周,并且应该尽量避免在同一时期内多次连续轮休。
(2)安排代班人员:在员工轮休期间,需要安排代班人员来顶替原本的工作。在制定轮休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代班人员的安排。一般来说,代班人员应该是同一部门或者职能组别中的其他员工。
(3)制定轮休通知:在确定好轮休计划之后,需要将轮休通知发给所有参与轮休计划的员工,并且告知他们具体的轮休时间和代班人员安排。
4.评估效果:在淡季期结束后,对轮休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且对下一年度的轮休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业务量变化情况:比较淡季期间和旺季期间的业务量变化情况,看看是否有明显改善。
(2)员工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对于轮休计划的满意度和建议。
(3)成本节约情况:比较淡季期间和旺季期间的成本变化情况,看看是否有明显节约。
五、注意事项
1.在制定轮休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情况和特殊需求,尽量避免不合理的安排。
2.在轮休期间,需要做好代班人员的培训和交接工作,确保代班人员能够胜任原本的工作。
3.在评估轮休计划效果时,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避免主观臆断。
六、总结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员工轮休计划,可以有效地节约公司成本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同时,在制定轮休计划时需要注意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员工个人情况和特殊需求。在淡季期结束后需要对轮休计划进行评估,并且对下一年度的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工作效能,维护员工工作及休息正常化,按照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在充分听取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公司研究决定,自2023年7月1日开始实施轮休制度。具体方案如下:
一、轮休程序
职工轮休填报《轮休安排表》,并交总经理签字并报行政部备案方可生效。
二、轮休原则
1、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自行安排轮休,每人每周轮休1天,轮休应遵循“合理安排在岗人员、分工轮休”的原则。
2、轮休以各部门为单位,部门总监视实际情况做好安排,确保每人每周得到合理休息。
3、公司如有重要工作会议或工作任务需取消轮休的,如个人尚有重要工作任务未能完成的,需要放弃轮休的。各部门可指定日期予以补休。
4、轮休员工每月应轮休但未轮休的不给予加班费,同时禁止员工之间相互借用轮休。
5、部门负责人轮休,要提前做好当天的工作安排,因轮休造成岗位真空或工作失职、相互扯皮的,应追究部门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三、在轮休期间的员工要准守公司的管理规定。轮休人员要做到时刻与公司信息保持一致,在公司生产任务需要时接通知后立即回厂报到,对通知后3日内不到厂上班者,按自动离职处理。
四、对于在轮休期间已经在其他单位谋取到工作,而合同还未到期的或有意向不再回公司按期上班的人员,及时到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五、各部门及车间的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进行了解落实,随时掌握本单位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向公司汇报,对已不回厂上班的人员要通知、催办离厂手续。
六、附则
1、本制度有未尽事宜可随时修改,由公司行政人事部另行通知。
2、本制度自2023年7月1日起执行。
一、总则
(1)为适应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变化,加强部门与岗位之间的横向沟通,挖掘和培养员工的潜力和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特制订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51社保全体员工。
二、定义
指员工在同一部门不同工作岗位上进行有计划的调换职位任职的行为。
三、适用范围
需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进行轮岗:
(1)在原岗位任职满1年以上;
(2)在原岗位绩效评定S、A级的员工才具有调岗资格(绩效级别:S/A/B/C);
(3)符合新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四、轮岗实施办法
4.1职责分工
(1)用人部门负责:根据部门业务情况、员工情况和意愿制定年度轮岗计划并组织落实;
(2)人力资源部负责:初审部门年度轮岗计划,判断业务和员工是否适宜落实轮岗。
4.2轮岗前沟通
(1)沟通内容: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充分沟通了解涉及轮岗的岗位和人员情况;了解轮岗人员对轮岗的接受及认知程度;理解轮岗的意义和目的;轮岗人员的优势与不足;轮岗后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等;
(2)沟通效果:让轮岗人员可以充分愉快的接受轮岗安排,减少硬性安排带来的阻力;
(3)沟通要求:沟通要求是保密,避免前期员工知道将会被轮岗而不愿意离开造成的消极配合、拖延滞后,或者在离开现有岗位前的时间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
4.3实施工作交接
(1)工作交接清单
在公布轮岗方案后,被轮岗方需要制定并提交工作交接清单、资料清单,目前进展中工作移交,包含目前进展程度、目标结果、相关人员工作分配,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
(2)实施并行工作制
即现任人与继任者需要并行工作一段时间,时间为一个月。通过并行工作,使继任者能在现任者帮助下迅速了解工作内容及人员状态,而且保证工作决策不会出现影响。
(3)并行工作制具体内容
原岗位工作负责人详细列出完成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经验与技能;
由原任职者对继任者采取教授式或继任者自学等培训方式;
根据工作交接清单,对岗位工作环境和作用,业务流程与目前状况,业务手册指导工作的开展等进行培训;
提供考核标准和信息,并反馈给人力资源部;
轮岗岗位的上级对原任职者和继任者,在教授程度和效果上对其考评,作为当月绩效成绩的一部分;
培训结束后,也要与原任职者保持沟通,就出现的新问题咨询原任职者。
4.4跟进并评估轮岗效果
(1)对轮岗人员、原任职人员进行轮岗绩效评估跟踪;
(2)轮岗绩效评估在轮岗后3~6个月进行;
(3)人力资源部、用人部门对轮岗人员进行评估分析,判断是否继续胜任。
五、激励
5.1薪资
(1)同职级轮岗:薪酬标准维持原标准,按新岗位工作考核绩效进行考核;
(2)升职级轮岗:考虑职业生涯发展或培养需要,可执行原薪酬标准,若轮岗变成调动,在3~6个月职位胜任期后经考核合格可按照新岗位的薪酬标准;
(3)降职级轮岗:若公司根据员工考核情况,进行降级轮岗的,一般执行新岗位的工资标准;
(4)轮岗期间员工以新岗位工作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与工资挂钩。
5.2个人发展
公司在职务职级晋升、薪资调整、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具有轮岗经历的员工,并根据轮岗员工的轮岗经历和工作表现,在晋升考核、内部竞聘时给予一定加分。
六、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及修订。
一、目的
为加强员工岗位轮换工作的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员工岗位轮换管理工作相关流程,使岗位轮换有制度可依,更好的指导员工岗位轮换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二、意义
加强岗位轮换管理工作的计划性、组织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公司全体轮岗员工。
第二章轮岗组织机构
成立公司岗位轮换领导工作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岗位轮换计划的决策、执行与监督等工作;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提交岗位轮换计划,并执行轮岗计划,反馈轮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章轮岗对象
公司范围内所有人员均属于轮岗范围,由岗位轮换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轮岗总体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分步骤实施轮岗计划。
1、特定岗位实行定期轮岗。
特定岗位包括采购、财务、质检、工程、仓储等,具体岗位由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确定。
2、公司安排有发展潜质人员进行系统的轮岗。
根据关键岗位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对表现优秀的后备人选进行系统的轮岗安排,由各部门提交关键人才后备人员轮岗计划,报轮岗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3、个人申请经公司批准同意可提出申请轮岗。
员工个人可根据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结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申请岗位轮换;申请条件为在现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且上年度考核在80分以上。
4、主管以上岗位人员在同一岗位连续工作五年以上且未得到晋升者必须进行轮岗。
第四章轮岗的原则
1、不能对岗位轮出和轮入部门的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2、有利于参与岗位轮换的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工作绩效。
第五章轮岗时间
1、部门内部轮岗
部门负责人根据轮岗岗位的工作内容、强度及复杂度确定轮岗时间,报人力资源部审核。人力资源部经理根据岗位工作说明书及工作定额要求提出审核意见,做出缩短或延长岗位轮换时间,报总经理批准,原则上应不少于一个月。
2、跨部门轮岗
轮岗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需轮岗岗位工作内容、复杂度及需轮岗人员的知识、经验、能力确定轮岗时间,报人力资源部审核。人力资源部经理根据岗位工作说明书、工作定额要求以及需轮岗人员的以往的绩效考核成绩提出审核意见,做出缩短或延长岗位轮换时间,报总经理批准,原则上应不少于三个月。
第六章轮岗流程
3、召开部门会议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公司淡季员工轮休方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一、背景介绍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公司经营情况的不稳定性,每年公司都会出现淡季期,这时候公司的业务量会明显下降,员工的工作量也会减少。为了避免浪费人力资源和降低成本,公司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员工轮休方案。
二、轮休方案制定原则
1.公平原则:所有员工都应该有机会参与轮休,并且每个人轮休的时间应该相对均衡。
2.效率原则:轮休计划应该使得整个部门或者公司在淡季期间仍然能够正常运转。
3.可操作性原则:轮休计划应该简单易行,并且能够适应不同岗位和不同职能部门。
三、轮休方案制定步骤
1.确定轮休周期:根据公司业务情况以及历史数据分析,确定淡季期间的业务量变化情况,进而确定员工轮休周期。
2.确定参与人员:根据部门或者职能组别,将所有员工进行分类,并且确定哪些人需要参与到轮休计划中。
3.制定轮休计划:根据员工分类,确定每个人的轮休时间和轮休周期,以及轮休时的代班人员安排等。
4.评估效果:在淡季期结束后,对轮休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且对下一年度的轮休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具体操作流程
1.确定轮休周期:根据公司历史数据分析,淡季期通常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公司可以将这个时间段作为员工轮休周期。
2.确定参与人员:根据部门或者职能组别,将所有员工进行分类,并且确定哪些人需要参与到轮休计划中。一般来说,所有非关键岗位的员工都应该参与到轮休计划中。
3.制定轮休计划:
(1)确定每个人的轮休时间和周期:根据员工分类,确定每个人的轮休时间和周期。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轮休周期不应该超过两周,并且应该尽量避免在同一时期内多次连续轮休。
(2)安排代班人员:在员工轮休期间,需要安排代班人员来顶替原本的工作。在制定轮休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代班人员的安排。一般来说,代班人员应该是同一部门或者职能组别中的其他员工。
(3)制定轮休通知:在确定好轮休计划之后,需要将轮休通知发给所有参与轮休计划的员工,并且告知他们具体的轮休时间和代班人员安排。
4.评估效果:在淡季期结束后,对轮休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且对下一年度的轮休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业务量变化情况:比较淡季期间和旺季期间的业务量变化情况,看看是否有明显改善。
(2)员工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对于轮休计划的满意度和建议。
(3)成本节约情况:比较淡季期间和旺季期间的成本变化情况,看看是否有明显节约。
五、注意事项
1.在制定轮休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情况和特殊需求,尽量避免不合理的安排。
2.在轮休期间,需要做好代班人员的培训和交接工作,确保代班人员能够胜任原本的工作。
3.在评估轮休计划效果时,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避免主观臆断。
六、总结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员工轮休计划,可以有效地节约公司成本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同时,在制定轮休计划时需要注意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员工个人情况和特殊需求。在淡季期结束后需要对轮休计划进行评估,并且对下一年度的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工作效能,维护员工工作及休息正常化,按照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在充分听取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公司研究决定,自2023年7月1日开始实施轮休制度。具体方案如下:
一、轮休程序
职工轮休填报《轮休安排表》,并交总经理签字并报行政部备案方可生效。
二、轮休原则
1、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自行安排轮休,每人每周轮休1天,轮休应遵循“合理安排在岗人员、分工轮休”的原则。
2、轮休以各部门为单位,部门总监视实际情况做好安排,确保每人每周得到合理休息。
3、公司如有重要工作会议或工作任务需取消轮休的,如个人尚有重要工作任务未能完成的,需要放弃轮休的。各部门可指定日期予以补休。
4、轮休员工每月应轮休但未轮休的不给予加班费,同时禁止员工之间相互借用轮休。
5、部门负责人轮休,要提前做好当天的工作安排,因轮休造成岗位真空或工作失职、相互扯皮的,应追究部门当事人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