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本意指采取措施,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害,今年在持续高温的天气下,抗旱工作刻不容缓,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2年抗旱减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范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2022年抗旱减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1
为有效应对当前的旱情,市政府成⽴了8个检查督导组于2⽉14—16⽇分赴三区五市,实地了解了各区市的旱情及抗旱的主要措施、吃⽔困难镇村情况、各区市使⽤上级下拨的抗旱资⾦等情况。
根据检查督导组反馈的.情况看,各区市党委、政府⾼度重视当前旱情,全⼒以赴多措并举做好抗旱⼯作。
崂⼭区
⼀是制定应急送⽔预案。
对未实⾏集中供⽔且⾃⾝⽔源不⾜的17个社区,逐⼀确定了应急送⽔预案,备⾜了送⽔⽪囊(20个)、储⽔罐(19个)、塑料桶(近6000个)等抗旱物资,制定了应急供⽔设施管理规范,将车辆、⼈员、⽔源、资⾦、时间、值班调度等逐⼀细化落实,⼀旦社区⾃备⽔源不能满⾜15天所需,⽴即启动应急送⽔程序。
⼆是实⾏定时供⽔。
按照“先、后⽣产,先重点、后⼀般”的原则,优先保障居民基本⽣活⽤⽔。
北宅街道⾃2010年11⽉1⽇开始对集中供⽔社区实⾏定时供⽔。
王哥庄街道⾼家、梁家、常家、囤⼭、青⼭、黄⼭⼝、解家河、黄泥崖等8个社区已采取定时供⽔措施。
三是及时实施送⽔。
区财政已拨付45万元⽤于抗旱送⽔补贴。
沙⼦⼝街道从2010年12⽉开始为汉河社区⾼地势分散居住的13户群众送⽔。
王哥庄街道1⽉27⽇起为4个社区1773户群众送⽔。
⽬前,全区共为12个社区安装了19个储⽔罐(每个储⽔罐可盛⽔2吨)作为临时供⽔点。
四是推进⼯程提⽔。
实施卧龙提⽔⼯程,补充卧龙⽔⼚原⽔每天1000⽴⽅⽶,缓解北宅⽯岭⼦以北供⽔紧张局⾯;建设⼤河东拦⽔⼯程,拦蓄并新增供⽔每⽇2000⽴⽅⽶。
⽬前,两项⼯程已基本完⼯且具备了提⽔条件。
五是打深⽔井。
对不具备并⼊集中供⽔管⽹条件的社区,进⾏打井勘探,区政府出资,计划打深⽔井30眼,解决群众吃⽔问题。
计划打50眼⽔井或⼤⼝井,解决果茶⽤⽔问题。
⽬前已打井12眼,全部深⽔井3⽉底前完成并投⼊使⽤。
由于采取上述措施,截⾄2⽉上旬,居民饮⽔和果茶灌溉问题已基本得到缓解。
六是加⼤资⾦扶持⼒度。
崂⼭区财政将1700万元抗旱应急⼯程建设资⾦列⼊2015年区财⼒投资计划,准备了600万元购置客⽔预备⾦和100万元抗旱专项资⾦,全⾯实施32项抗旱应急⼯程,全⼒保障抗旱⼯作。
城阳区
⼀是采取送⽔等措施解决⼈畜饮⽔困难。
对夏庄街道⼭⾊峪社区、惜福镇街道华阴社区吃⽔较为困难的居民进⾏送⽔帮扶,暂时解决居民吃⽔困难问题。
针对饮⽔困难的⼭⾊峪社区、书院社区等11个社区,城阳区已拨付抗旱资⾦200万元,从2⽉份开始到5⽉份,通过外援送⽔解决居民饮⽔问题,南屋⽯社区铺设临时管道,从太和拦河坝引⽔供居民饮⽤。
⼆是计划投资3700万元建设供⽔⼯程。
包括在⼭⾊峪河⼊⼝崂⼭⽔库库区内打井提⽔,铺设管⽹⼊户,从根本上解决⼭⾊峪8个社区⼈畜饮⽔问题;从王沙路接市⾃来⽔公司主管道,彻底解决南屋⽯⼈畜饮⽔问题;加快惜福镇铁骑⼭⽔⼚建设进度,争取5⽉底前竣⼯,解决周边居民吃⽔;接铁骑⼭⽔⼚主管道铺设供⽔管道与村内供⽔管⽹并⽹,彻底解决书院社区⼈畜饮⽔问题。
三是制定春灌⽤⽔配置与保障措施。
⽬前,城阳区有粮⾷作物种植⾯积52000亩,蔬菜种植⾯积27000亩,林果种植⾯积22000亩,前期浇灌9000亩,⼩麦返青期计划浇灌31000亩。
为保证农业灌溉,将充分利⽤现有⽔源,挖掘⽔源潜⼒,积极采⽤节⽔灌溉、保墒提墒、划锄镇-压、疏松⼟壤、保墒增温等措施、通过抽⽔机、拉⽔车等对农⽥进⾏灌溉。
四是加⼤抗旱应急⼯程建设。
计划投资580万元,新建东葛塘坝1座、对⼤涧平塘、前旺疃塘坝、太和塘坝进⾏改造,对科埠塘坝、少⼭塘坝进⾏加固;计划投资100万元,新打供⽔⽔源井20眼;计划投资40万元,新打农业灌溉⼤⼝井2眼;计划投资30万元,铺设临时管道3000⽶,解决南屋⽯社区临时饮⽔问题。
抗旱应急⼯程建设共需投资750万元。
五是充实抗旱物资储备。
计划投资850万元,做好抗旱设备、抗旱物资购置及农⽥灌溉、林果树灌溉,包括新购买⽔泵61台套、柴汽油各10吨、⽔管2万余⽶以及薄膜、农药、保⽔剂等,⽀援种植户做好抗旱⼯作,灌溉农作物5.2万亩、林果树2.2万亩。
抗旱,本意指采取措施,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害,今年在持续高温的天气下,抗旱工作刻不容缓,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2年抗旱减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范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2022年抗旱减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1
为有效应对当前的旱情,市政府成⽴了8个检查督导组于2⽉14—16⽇分赴三区五市,实地了解了各区市的旱情及抗旱的主要措施、吃⽔困难镇村情况、各区市使⽤上级下拨的抗旱资⾦等情况。
根据检查督导组反馈的.情况看,各区市党委、政府⾼度重视当前旱情,全⼒以赴多措并举做好抗旱⼯作。
崂⼭区
⼀是制定应急送⽔预案。
对未实⾏集中供⽔且⾃⾝⽔源不⾜的17个社区,逐⼀确定了应急送⽔预案,备⾜了送⽔⽪囊(20个)、储⽔罐(19个)、塑料桶(近6000个)等抗旱物资,制定了应急供⽔设施管理规范,将车辆、⼈员、⽔源、资⾦、时间、值班调度等逐⼀细化落实,⼀旦社区⾃备⽔源不能满⾜15天所需,⽴即启动应急送⽔程序。
⼆是实⾏定时供⽔。
按照“先、后⽣产,先重点、后⼀般”的原则,优先保障居民基本⽣活⽤⽔。
北宅街道⾃2010年11⽉1⽇开始对集中供⽔社区实⾏定时供⽔。
王哥庄街道⾼家、梁家、常家、囤⼭、青⼭、黄⼭⼝、解家河、黄泥崖等8个社区已采取定时供⽔措施。
三是及时实施送⽔。
区财政已拨付45万元⽤于抗旱送⽔补贴。
沙⼦⼝街道从2010年12⽉开始为汉河社区⾼地势分散居住的13户群众送⽔。
王哥庄街道1⽉27⽇起为4个社区1773户群众送⽔。
⽬前,全区共为12个社区安装了19个储⽔罐(每个储⽔罐可盛⽔2吨)作为临时供⽔点。
四是推进⼯程提⽔。
实施卧龙提⽔⼯程,补充卧龙⽔⼚原⽔每天1000⽴⽅⽶,缓解北宅⽯岭⼦以北供⽔紧张局⾯;建设⼤河东拦⽔⼯程,拦蓄并新增供⽔每⽇2000⽴⽅⽶。
⽬前,两项⼯程已基本完⼯且具备了提⽔条件。
五是打深⽔井。
对不具备并⼊集中供⽔管⽹条件的社区,进⾏打井勘探,区政府出资,计划打深⽔井30眼,解决群众吃⽔问题。
计划打50眼⽔井或⼤⼝井,解决果茶⽤⽔问题。
⽬前已打井12眼,全部深⽔井3⽉底前完成并投⼊使⽤。
由于采取上述措施,截⾄2⽉上旬,居民饮⽔和果茶灌溉问题已基本得到缓解。
六是加⼤资⾦扶持⼒度。
崂⼭区财政将1700万元抗旱应急⼯程建设资⾦列⼊2015年区财⼒投资计划,准备了600万元购置客⽔预备⾦和100万元抗旱专项资⾦,全⾯实施32项抗旱应急⼯程,全⼒保障抗旱⼯作。
城阳区
⼀是采取送⽔等措施解决⼈畜饮⽔困难。
对夏庄街道⼭⾊峪社区、惜福镇街道华阴社区吃⽔较为困难的居民进⾏送⽔帮扶,暂时解决居民吃⽔困难问题。
针对饮⽔困难的⼭⾊峪社区、书院社区等11个社区,城阳区已拨付抗旱资⾦200万元,从2⽉份开始到5⽉份,通过外援送⽔解决居民饮⽔问题,南屋⽯社区铺设临时管道,从太和拦河坝引⽔供居民饮⽤。
⼆是计划投资3700万元建设供⽔⼯程。
包括在⼭⾊峪河⼊⼝崂⼭⽔库库区内打井提⽔,铺设管⽹⼊户,从根本上解决⼭⾊峪8个社区⼈畜饮⽔问题;从王沙路接市⾃来⽔公司主管道,彻底解决南屋⽯⼈畜饮⽔问题;加快惜福镇铁骑⼭⽔⼚建设进度,争取5⽉底前竣⼯,解决周边居民吃⽔;接铁骑⼭⽔⼚主管道铺设供⽔管道与村内供⽔管⽹并⽹,彻底解决书院社区⼈畜饮⽔问题。
三是制定春灌⽤⽔配置与保障措施。
⽬前,城阳区有粮⾷作物种植⾯积52000亩,蔬菜种植⾯积27000亩,林果种植⾯积22000亩,前期浇灌9000亩,⼩麦返青期计划浇灌31000亩。
为保证农业灌溉,将充分利⽤现有⽔源,挖掘⽔源潜⼒,积极采⽤节⽔灌溉、保墒提墒、划锄镇-压、疏松⼟壤、保墒增温等措施、通过抽⽔机、拉⽔车等对农⽥进⾏灌溉。
四是加⼤抗旱应急⼯程建设。
计划投资580万元,新建东葛塘坝1座、对⼤涧平塘、前旺疃塘坝、太和塘坝进⾏改造,对科埠塘坝、少⼭塘坝进⾏加固;计划投资100万元,新打供⽔⽔源井20眼;计划投资40万元,新打农业灌溉⼤⼝井2眼;计划投资30万元,铺设临时管道3000⽶,解决南屋⽯社区临时饮⽔问题。
抗旱应急⼯程建设共需投资750万元。
五是充实抗旱物资储备。
计划投资850万元,做好抗旱设备、抗旱物资购置及农⽥灌溉、林果树灌溉,包括新购买⽔泵61台套、柴汽油各10吨、⽔管2万余⽶以及薄膜、农药、保⽔剂等,⽀援种植户做好抗旱⼯作,灌溉农作物5.2万亩、林果树2.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