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与对策,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与对策1

摘要:农村边远山区的学校教育,目前已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因边远地区地域条件的限制,使得边远山区的学校教育无法与城镇教育步伐一致,甚至比城镇教育落后很多。

对农村边远山区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的对策做简要概述。

关键词:边远山区;教育;挑战

虽然现在边远山区的学校教育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受边远地区地域条件的限制,边远地区的学校教育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与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不断解决这些问题,让边远地区学校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实施。

一、边远地区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社会环境缺失

边远地区通常属于劳务输出地,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照顾,自己外出工作挣钱。

负责照顾他们的人,对于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很少会注意到。

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无法给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留守儿童们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使得他们的思想很难得到控制,不愿听从父母和老师的话,使得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且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对孩子疏于管教,很多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觉得教育对他们没有用,经常会逃课、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

2.尊师重教氛围不够

政府已要求全社会要尊师重教,但是社会上总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的注重点在于关注学校和老师出错的地方,与学校和老师变成了敌对的关系。

而有的家长文明素质不够高,只要觉得自己的子女受到委屈,就会在第一时间冲去学校与学校领导和老师争吵,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总会顾虑重重。

二、边远地区教育解决对策

1.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学校可通过开家长会、下乡家访、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赢得家长对学校的认同与支持。

2.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地方政府对在学校无理取闹的家长或校外人员,可实行一定程度的惩罚制度,及时整治学校周边不良的环境。

学校可召开一些全体会议,为学校的工作提出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案,对于表现优异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奖励,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以上只是对农村边远地区教育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做了简短的概述,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全体人员的长期努力。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与对策2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首先,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适龄儿童每天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去上学(现在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没有合法的营运车辆,所以学校处于安全考虑要求学生走路),学生早出晚归,有些适龄儿童因此而辍学。

其次,部分地区学校没有食堂。

学生和老师只能自己做饭吃,甚至部分走读学生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中午饭只能买点零食或不吃,生活条件极差。

再次,多数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师资缺乏。

师资力量差,大部分教师既代语文、数学课程,又要代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英语课根本无法去带。

并且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知识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很少主动接受新的信息,教学效果低下,教育质量不高。

另外,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尤其村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配套不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学校无仪器无图书,体育设施配置不全,与城市里的现代化教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2、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积极性不高

偏远山区农村学校自然条件恶劣,教师生活工作的条件差,严重影响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首先,山区交通不便利,很多村庄之间不通公路,教师出行困难,信息闭塞。

其次,大部分农村教师居住条件较差,特别是外地教师和家离学校较远的教师一般只能在学校居住。

农村学校提供给教师居住的房舍陈旧、狭小、无厨房厕所,这对于未婚的青年教师来说,存在找对象难、结婚难的问题。

即使已婚教师,由于村镇的基础设施不健全。

没有幼儿园以及各种特长培训学校等。

教师子女很难接受优质教育。

再次,有些村镇甚至没有饭馆、蔬菜市场。

出现“有钱没地方花”的现象,所以很多农村教师都竭尽全力在城市购房,或想尽办法调进城市工作。

工作积极性不高。

另外,在偏远农村地区。

大多数村镇存在没有图书阅览室、各种娱乐场所、计算机网络不配套等情况,教师精神生活贫乏,信息闭塞。

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严重影响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失学率高、成绩差

偏远山区农村学生由于当地农民生活条件差。

学生家庭负担重,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家长素质低下,社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使得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城市学生偏低,对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失学率高。

高的失学率必然导致未来劳动力素质低下。

不利于我国农村建设的推进,将给农村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分析

1、地缘因素是造成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素质是其重要因素,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又与教育水平高低有很大关系,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反之,经济的发展也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

我国偏远山区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严酷、自然资源贫乏,区域比较优势较小,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成本高,这就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的自身积累,使得当地的经济落后。

落后的经济,阻碍了农村与其他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使农村教育处于自我学习的闭合状态,缺乏了一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人才与人才的交流,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共享,阻碍了先进文化的吸收和重要信息的及时传人,使得学校教育理念落后,管理混乱。

另外,偏远山区农村落后的经济,无法为农村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技术、多功能阅览室等,即使农村孩子有刻苦奋斗的学习精神,现实的残缺、闭塞的文化使他们无法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突破创新。

2、农村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分为县乡村三级负责制,而偏远山区乡镇财政财力更加薄弱,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弱,教育经费总量更加不足,使得偏远山区农村基础设施配置很难改善,很多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农村教育更加难以提高。

3、教育内容与农村实际需求相脱离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现行的教材上缺乏许多农村实用的知识,课堂上老师也不会去讲授,以致很多农村孩子毕业回乡后,不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欲干无能。

他们本应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生力军,但由于所学非所用,发挥不了应有的特长。

在城乡二元结构状态和人才地域选择规律的支配下,一刀切地设置基础教育课程,使得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进人大学学习的学生争相选择在城市就业,实际上农村在为城市培养人才。

而无法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和中途辍学者由于所学知识和农村发展不配套,也无法在农村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另外,很多农村大学、中专毕业生很难找到理想工作。

这就使得很多农民家长产生“上学无用”的观念,因此,很多农村孩子上完初中、甚至小学就去务农或打工,严重影响农村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

4、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不大,教育观念落后

偏远山区农村信息闭塞,文体活动不活跃,与外界交流较少,农村教师知识更替迟缓,教育观念落后。

跟不上时代要求,大部分学校以片面追求考试分数为目的,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农村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我国素质教育关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还有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技能较差,照本宣科。

以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另外,随着各种高科技教学手段的普及,各种电子技术相继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学的主要工具,很大一部分教师对这些设备的应用没有掌握,等等。

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求继续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然而很多地方存在教师接受培训次数少、时间短,接受培训档次不高等问题,对教师们真正需要的、能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能给教育教学带来切实帮助的高水平专业培训和研修较少,有的培训非但不能给他们带来提高和帮助,反而成了负担,不能真正起到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对策

1、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也就是说,三个文明共同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与壮大农村应用人才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偏远山区农村应该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机会,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与对策,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与对策1

摘要:农村边远山区的学校教育,目前已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因边远地区地域条件的限制,使得边远山区的学校教育无法与城镇教育步伐一致,甚至比城镇教育落后很多。

对农村边远山区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的对策做简要概述。

关键词:边远山区;教育;挑战

虽然现在边远山区的学校教育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受边远地区地域条件的限制,边远地区的学校教育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与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不断解决这些问题,让边远地区学校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实施。

一、边远地区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社会环境缺失

边远地区通常属于劳务输出地,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照顾,自己外出工作挣钱。

负责照顾他们的人,对于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很少会注意到。

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无法给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留守儿童们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使得他们的思想很难得到控制,不愿听从父母和老师的话,使得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且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对孩子疏于管教,很多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觉得教育对他们没有用,经常会逃课、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

2.尊师重教氛围不够

政府已要求全社会要尊师重教,但是社会上总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的注重点在于关注学校和老师出错的地方,与学校和老师变成了敌对的关系。

而有的家长文明素质不够高,只要觉得自己的子女受到委屈,就会在第一时间冲去学校与学校领导和老师争吵,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总会顾虑重重。

二、边远地区教育解决对策

1.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学校可通过开家长会、下乡家访、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赢得家长对学校的认同与支持。

2.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地方政府对在学校无理取闹的家长或校外人员,可实行一定程度的惩罚制度,及时整治学校周边不良的环境。

学校可召开一些全体会议,为学校的工作提出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案,对于表现优异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奖励,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以上只是对农村边远地区教育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做了简短的概述,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全体人员的长期努力。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与对策2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首先,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适龄儿童每天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去上学(现在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没有合法的营运车辆,所以学校处于安全考虑要求学生走路),学生早出晚归,有些适龄儿童因此而辍学。

其次,部分地区学校没有食堂。

学生和老师只能自己做饭吃,甚至部分走读学生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中午饭只能买点零食或不吃,生活条件极差。

再次,多数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师资缺乏。

师资力量差,大部分教师既代语文、数学课程,又要代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英语课根本无法去带。

并且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知识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很少主动接受新的信息,教学效果低下,教育质量不高。

另外,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尤其村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配套不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学校无仪器无图书,体育设施配置不全,与城市里的现代化教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2、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积极性不高

偏远山区农村学校自然条件恶劣,教师生活工作的条件差,严重影响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首先,山区交通不便利,很多村庄之间不通公路,教师出行困难,信息闭塞。

其次,大部分农村教师居住条件较差,特别是外地教师和家离学校较远的教师一般只能在学校居住。

农村学校提供给教师居住的房舍陈旧、狭小、无厨房厕所,这对于未婚的青年教师来说,存在找对象难、结婚难的问题。

即使已婚教师,由于村镇的基础设施不健全。

没有幼儿园以及各种特长培训学校等。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