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区是市主城区,辖1个镇、8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4个社区,13个行政村,面积14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4万人,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5.8万人,占总人口的13.4%。
区设置医疗卫生单位241家,养老机构10家,设置养老床位1500张,共有医养结合机构4家:区老年养护院、市老年公寓、区老年公寓、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
其中,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市老年公寓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被评为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社区示范中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划引领作用。
区政府出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xx-2020年)》,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强养老机构医疗资源配置,对床位在15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或护理站,150张以下的鼓励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着力打造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具有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二)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一是设计符合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服务包。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设计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服务包,xx年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38237人,其中有偿签约5680人,签约履约率达97%。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评估及针对性健康指导。
二是提供预约转诊服务。
xx年全区通过基层首诊转诊老年人1500人次,经家庭医生转诊到上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农合提高5%的报销比例,降低30%住院门槛费,减轻签约老年人的就医费用。
(三)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
一是推进医养融合。
全区4家养老机构在内部设置医务室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床位护理、常见疾病诊断、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满足养老机构老年人就医需求,xx年,全区4家医养结合机构开展老年人诊疗服务1648人次。
二是加强协作配合。
6家养老机构按照就近原则,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老年人诊疗服务协议,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展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xx年为养老机构提供老年人诊疗服务600人次。
(四)在医疗机构中开展健康养老服务。
一是落实好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服务。
依托城乡医疗服务网络,为辖区老年人家庭开展慢性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服务。
xx年全区登记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58350人,为40348名老年人开展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规范化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管理率达69%。
二是为老年人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全区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162个,为辖区部分高龄、重病、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满足特殊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三是推广老年人喜爱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中医馆,满足老年人对推拿、针灸、穴位贴服等中医药诊疗服务的需求,目前已建设标准化中医馆3个。
三、下一步打算
继续在“合”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切实做到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合理推进。
一是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总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周到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
三是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功能,重点加强医院老年病区以及康复、护理、临终关怀机构建设,拓展老年人健康服务。
四是探索以居家护理、社区护理为主,机构护理为补充的长期护理制度,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
五是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优势和作用,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慢性病管理为重点,发展中医养生,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
在这次验收评估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各位领导、专家指出的不足与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积极落实整改,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把医养结合这项惠民服务办实、办好。
“医养结合”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市委、市政府推进的重点工作,也是我市创建健康城市的重要抓手。
近期,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深入了解了我市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并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提出了思考。
医养结合工作总结范文2
我市目前已经设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但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实地了解其它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情况,从而找出适合我市发展的路径。
我市老龄化情况较为严重,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我市的医养结合工作。
(一)增加投入,引入多部门合作
根据市老年人情况合理预测老年人支出,增加财政拨款的同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医养服务。
积极探索老年人长期照料保险制度。
医养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民政的工作或是卫健的工作,政府在做好有效的监管的同时还要担任重要的协调职能,要协调民政、卫健、医保、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融合参与,成立市级层面的医养结合工作机构,完善我市医养结合政策统一管理,建立医养结合一体化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分工协作机制,增加部门间的凝聚力。
完善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重要内容,对由医院转型的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老人护理院给予审批。
(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布局医养结合项目
借鉴xx省常州市金东方颐养园项目经验,拟利用我市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在建的xx中医院二期项目、包医国际医院项目、市第八医院养护楼项目,引入地产项目合作,发挥医疗优势,建设高标准的医养结合居住区,把医院融入到住宅区,实现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让老人生活在社区,既能切实感受到家的氛围、享受贴心服务,又能在健康出现状况时得到及时医治和专业护理。
(三)发挥基层卫生机构优势,开展居家养老
从目前我市的养老情况来看,居家养老还是老年人养老的首选,相比农村地区,城市中心的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较高。
利用基层医疗机构优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职能,开设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社区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实现居家养老,建立社会养老分层服务模式,健康能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居家养老为主,鼓励社区或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创造条件,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例如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分类管理,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服务,同时社区和医院等机构紧密合作,构成我市养老网络。
也可以借鉴常州金东方医养机构模式,发展社区建立机构化、一体化运营,为老人提供自理、介助、介护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医疗、护理等全方位服务,从而实现医养康护一体化。
(四)利用信息化优势,搭建现代化医养结合平台
全面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化进程,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多个渠道,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等多种载体,推广应用家用健康检测、治疗智能终端,实现网络覆盖,实现个人健康管理。
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市内所有xx岁老年人的信息数据,并加快对健康信息情况档案的使用,重点关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情况,及时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五)加强与院校合作,搭建医养人才队伍
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养老服务人员,建立合理的酬薪保障机制;医养机构和xx医学院合作设立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实习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稳定养老部门的医护人才,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相应开设相关专业。
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内容与服务行为,提升老年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健全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各类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实行定期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
医养结合工作总结范文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农村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导致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尤为突出。
医院不能养老,传统的养老机构又不方便及时就医,不少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一旦患病,便时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间,不但耽误了老人的治疗,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家庭的负担。
为解决这一困难,我院结合与镇办敬老院较近为契机,积极探索施行医养结合这一新模式,养老机构负责老人的传统生活护理等,卫生院则提供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大病康复等医疗康复保健服务,除了能盘活闲置医疗资源,对养老机构的未来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让公益性体现得更为充分。
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为每位入住老人进行每年一次全面健康体检;
2、为每位入住老人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
3、每月一次由责任医生定期为老人进行医疗保健讲座、健康咨询等医疗服务;
4、根据需要可不定期为老人上门医疗技术服务和中医技术服务;
5、为入住老人根据季节变化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技术指导和健康教育活动;
6、为老人就医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在卫生院就诊、检查、住院等医疗服务;
7、对所有入住老人提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各项优惠活动;可到卫生院进行预约挂号或办理转诊手续,使入住老人能优先接待、优先检查、优先安排入院、优先安排手术等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1、受现有的医、养体制和机制制约,医养难“结合”。
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是民政系统“管养老不医护”,而卫生医疗系统则是“管医疗不养老”,养老和医护两张皮,经费专列,专款专用,治病的“医保钱”只能花在医院,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就医费用,则无法在医保报销。
2、乡镇卫生院、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优质医疗资源。
在养老中,老年人除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以及中医保健服务外,急需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服务。
但是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仅能开展院内医疗服务,均没有深入居家养老服务,不能满足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康复疗养需求。
养护人员技术水平也不高,且没有和医疗机构对接。
3、大多机构养老医护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水平有限,加上医疗设备简单,只能进行一般医护处理,不能进行专业医疗和急病抢救服务。
特别是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和处置慢性病,目前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医技远跟不上需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养结合工作总结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医养结合工作总结范文1
一、基本情况
区是市主城区,辖1个镇、8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4个社区,13个行政村,面积14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4万人,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5.8万人,占总人口的13.4%。
区设置医疗卫生单位241家,养老机构10家,设置养老床位1500张,共有医养结合机构4家:区老年养护院、市老年公寓、区老年公寓、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
其中,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市老年公寓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区社区北养老服务站被评为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社区示范中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划引领作用。
区政府出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xx-2020年)》,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强养老机构医疗资源配置,对床位在15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或护理站,150张以下的鼓励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着力打造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具有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二)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一是设计符合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服务包。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设计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服务包,xx年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38237人,其中有偿签约5680人,签约履约率达97%。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评估及针对性健康指导。
二是提供预约转诊服务。
xx年全区通过基层首诊转诊老年人1500人次,经家庭医生转诊到上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农合提高5%的报销比例,降低30%住院门槛费,减轻签约老年人的就医费用。
(三)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
一是推进医养融合。
全区4家养老机构在内部设置医务室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床位护理、常见疾病诊断、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满足养老机构老年人就医需求,xx年,全区4家医养结合机构开展老年人诊疗服务1648人次。
二是加强协作配合。
6家养老机构按照就近原则,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老年人诊疗服务协议,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展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xx年为养老机构提供老年人诊疗服务600人次。
(四)在医疗机构中开展健康养老服务。
一是落实好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服务。
依托城乡医疗服务网络,为辖区老年人家庭开展慢性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服务。
xx年全区登记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58350人,为40348名老年人开展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规范化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管理率达69%。
二是为老年人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全区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162个,为辖区部分高龄、重病、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满足特殊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三是推广老年人喜爱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中医馆,满足老年人对推拿、针灸、穴位贴服等中医药诊疗服务的需求,目前已建设标准化中医馆3个。
三、下一步打算
继续在“合”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切实做到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合理推进。
一是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总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周到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
三是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功能,重点加强医院老年病区以及康复、护理、临终关怀机构建设,拓展老年人健康服务。
四是探索以居家护理、社区护理为主,机构护理为补充的长期护理制度,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
五是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优势和作用,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慢性病管理为重点,发展中医养生,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
在这次验收评估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各位领导、专家指出的不足与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积极落实整改,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把医养结合这项惠民服务办实、办好。
“医养结合”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市委、市政府推进的重点工作,也是我市创建健康城市的重要抓手。
近期,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深入了解了我市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并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提出了思考。
医养结合工作总结范文2
我市目前已经设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但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实地了解其它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情况,从而找出适合我市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