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食品饮料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食品饮料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方案1

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规定出响应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1.定义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职责

2.1品管部负责组织对紧急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组织处理。

2.2公司质量安全负责人负责识别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配合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

在紧急事故中对食品安全等问题统筹和协调。

2.3销售部负责认定为食品安全事故后,产品召回的具体实施工作。

2.4各车间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如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配合品管部进行原因调查和分析,妥善处置涉及不安全产品和原料。

3.事故处理程序

3.1报告原则公司任何员工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或越级报告涉及公司产品的食品安全事故。

3.2报告程序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公司各车间、部门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对于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要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各车间、部门主管领导不在时,可直接向公司领导报告,并由公司统一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3.2.1初次报告应尽可能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3.2.2阶段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2.3总结报告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3.3处置方式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要封存暂扣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产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分析、调查;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产品及其原料,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照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立即予以召回并销毁。

4.责任追究

4.1各车间、部门负责人及公司领导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联络畅通,对无法联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4.2各车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如事故发生后,要及时上报,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不得避重就轻、遮遮掩掩,要实事求是。

如因报告不实,影响领导决策,影响事件处理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哪一级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的问题,由哪一级负责。

对因迟报、漏报、瞒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5.纠正与完善

5.1如有事故发生,由品管部组织进行原因分析,编制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针对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如异常作业、操作人员缺乏培训等,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交质量安全负责人确认后予以实施。

5.2质量安全负责人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交事故发生部门备案一份,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

5.3事故发生后,质量安全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对本方案和有关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与修订,使其不断完善。

食品饮料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方案2

为了应对公司突发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有关精神,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李红英为组长,李小龙、梁军任副组长。

组员: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应急处理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

二、应急准备

应急领导小组建立与相应疾病控制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训练和技能培训。

三、疫情报告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各食品服务实体负责人在30分钟内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情况。

(1)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2)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3.2.1生产过程中外因(紧急停水、停电、停气)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时的半成品及产品处理。

外因引起的停机,应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有检验人员做好半成品物料的各项指标监控。

若超过2小时,监控指标出现异常时,该批产品报废。

若无异常可恢复生产,但产品需单独存放并标识,加倍检验合格后,才能准予正常销售。

3.2.2生产过程中因机器故障所致的停机

故障在1个小时内不需做任何评估,但需做半成品的感官评定和指标检测,符合要求的方可正常生产。

故障超过1小时,但在2小时内的要进行食品安全评估,并出具报告。

3.2.3生产过程中物料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处理

物料混入污物,必须有食品安全评估人员进行评估。

3.2.4在产品检验过程中或生产后发现设备某种零部件缺失,可能会进入已包装好的产品中,需要对此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3.2.5在配料过程中添加助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助剂添加量超过配方工艺要求,但没有超过GB2760中的使用量,评估后各项指标差异不大的可以正常用于生产,感官指标不符合要求时需作调整,无法调整的,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处理。

添加量超过配方剂量,同时超过GB2760标准的规定使用量,直接按照不合格作报废处理。

3.2.6因操作失误错加添加物引起的质量安全

错加食品添加剂的,可调整的继续正常生产,无法调整的按不合格品处理

错加其它食品添加剂的,该批物料由技术人员对照配方要求,同时结合食品标签,在符合食品感官、理化指标及食品标签的情况下,可以调整的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调整,不能调整或不符合以上三项要求的按不合格品处理。

错领物料时,生产车间将错误物料退还仓库,补领符合生产计划要求的物料组织生产。

3.2.7包装工序因工作失误,错领包装物料,虽已领入车间,但还未投入使用的,退回仓库更正,从新领取正确包装物。

已领入车间,并已投入使用的,全部按不合格处理,更换正确的使用。

产品日期标注问题。

日期喷印错误,应用稀释液擦去后重新喷印,并每瓶检查,做到万无一失。

产品在入库抽检时发现有外观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时。

属于外包装问题时,该批次托盘产品全部返工,同时加倍抽检。

同一批次出现一托盘以上的产品有误时,该批产品全部返工。

入库产品有内容物质量问题时,如杂质等异物,加强抽检时还发现有此类问题,该批产品全部返工。

出现微生物异常时,含漏气等现象的,加强抽检,并由检验人员按照正常产品抽样做各项指标检测,以决定是否挑选或报废。

3.3市场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3.3.1当公司人员接到市场产品发生质量事故信息时,第一收信息人要详细记录发生时间、地点、产品名称、人员、区域产品的生产日期。

并及时通知业务人员第一时间感到现场了解情况。

把此事及时告知总经理或副总经理。

3.3.2总经理或负责技术/质量的副总经理应紧急启动安全预案,安排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对消费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食品质量事故小组按照分工做好受害消费者的善后工作,将市场上有问题的产品暂停销售,气筒召回计划,召回消费者已购买的产品,质检部及时将引起的质量事故上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

市场召回的产品,由质检部门和生产技术部门鉴定,必要时聘请食品安全专家鉴定后确定处理方式,有生产技术部门作具体操作,质检部门监督,负责技术质量的副总经理协调。

公司在观察样品中发现可疑质量问题时应立即组织人员鉴定其安全性,确定存在安全性隐患时应立即启动质量事故预案,召回可疑产品,做出处理。

×××××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饮料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方案4

一、目的

为确保我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必须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加强对食品生产、护送饭菜各环节的管理,杜绝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现将有关安全应急工作预案如下:

二、成立安全应急情况工作小组

三、安全措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