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紧急疏散应急预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紧急疏散应急预案1
为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突发事件,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紧急疏散师生,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范围,特制定安全疏散应急处理预案。
一、实施对象和范围
当发生建筑物倒塌、火灾、自然灾害等安全事故或突发停电等需要紧急疏散学生、老师时,启动本预案。
二、处置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二)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三)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降低损失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确保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五)基本装备原则。学校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电视监控、应急广播、安全头盔、警戒带、袖章标识、对讲机、强光手电、电喇叭、消防器材及值班车辆等必要基本装备保障。
(六)协调配合原则。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七)追究责任原则。依据处置突发事件预案中职能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日常教育和防范
(一)为防止学生在课间、集会、做操等活动中出现拥挤等其他现象,搞好学生课间活动日常管理。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楼层、分年级、分班级按顺序上下楼,做到快速、安全、有序;安排老师学生干部负责各楼层,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监督、疏导、管理学生。
(二)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遵守秩序、文明礼让的教育,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演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走廊、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告诫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走,加强学生的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练。
(三)学校总务处要不定期的对学校楼道、楼梯设施、楼梯照明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整改。
(四)在醒目的位置设立紧急情况疏散平面示意图
四、紧急疏散程序
(一)当发生建筑物倒塌或特大火灾等安全事故时:
1、事故现场的教师一边指挥学生进行紧急集结疏散,一边以最快速度将发生事故信息传递到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
2、指挥机构人员马上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具体如下:
(1)全校通过广播或警报音发出紧急疏散信号。
(2)用高音喇叭进行现场指挥疏散。
(3)应急领导小组结合现场教师、班主任教师立即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
(4)脱离现场后,各班主任迅速组织好本班、本年级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5)对于受伤的学生,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有关人员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
(二)停电期间的安全预案
1、电管部门事先通知的停电:
(1)一般停电,总务处必须事先提前半天通知相关部门。
(2)值班领导和教师在第一时间赶到所在的楼层,对学生进行秩序维持或疏散工作。
(3)如遇较长时间停电,务必严格遵守五不准纪律:不准走出教室,不准随意串门,不准高声怪叫,不准拿着照明用具四处走动,不准使用明火照明;可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提前就寝。
2、事先未接通知的临时停电:
(1)在场人员马上把情况报告给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应急处理指挥部分头布置有关工作。
(2)相关人员即通知各重要职能部门,如通知护理中心安排好膳食,总务处备用电源、准备照明用具;同时查明停电原因,责成有关人员立即维修或与当地电力部门联系协调,取得他们支持,保证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用电。通知学生科安排好各班主任到岗到位,加强管理。
(3)如是晚自习期间停电,立即分发照明用具,根据情况组织班会活动或继续安排自修。如果事先没有安排好照明用具,可一边安排班主任到班维持秩序,一边迅速通知总务部门购买有关物品。
五、附件
(一)预案启动后,各组人员在第一时间到位,做好各级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二)教学楼内人员密集,在疏散时,要保持现场秩序,切忌慌乱、学生人为起哄、拥挤,出现群死群伤事故。
学校紧急疏散应急预案2
1、如果遇到险情,以当时在场的最高校领导为紧急疏散的第一责任人,正在班级上课的教师首先负责本班学生安全撤离,接着负责相对应的楼梯口安全。
2、疏散顺序
(1)听到紧急撤离的信号时,不在教室的教师迅速到达所负责的班级、楼梯口及指定位置,维持秩序,保证学生的安全撤离。如果老师不在办公室可进入最近班级或楼梯口维持学生安全撤离。
(2)每个班级安排2—4名学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控制前后门,快速组织各小组在没老师的情况下紧急、有序地撤离。
(三)课间或自由活动时间紧急疏散要求
1、课间或自由活动期间紧急疏散,以学生个体所在位置划分。学生在哪个班级位置活动,就沿上课时间所在位置下楼。在操场活动的就在操场集中。离开教室不要拥挤,要有序的排队依次离开,门口处最多一次通过2人。
2、前面学生如果发现自己的鞋子被踩掉或物品丢失,禁止弯腰或停下脚步,应及时快速撤离,后面的学生不准推挤前面的学生,以免造成事故发生。
3、学生撤出楼门后,应尽量靠远离建筑物、树木的地方移动,迅速向操场中心集结。出教学楼的学生,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或部位,可选择远离楼的路段向操场集结。
4、天气较暗时疏散注意脚下安全,每个学生一定积极与周围学生配合,不要惊慌失措,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踩踏事件发生。
5、在撤离时所有人员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发布任何无根据或造成恐慌的信息。
六、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应急物资和设备配备情况:应急照明灯10个、疏散指示标志20个、手电筒10个、哨子10个、喊话器10个、防毒面具5副,止血药、绷带等必备药品若干、足够的食品和饮水。
2、应急物资和设备日常维护与管理由后勤保障组负责。
七、医疗保障和心理疏导
1、后勤保障组迅速调集所需物资、设备,为完成疏散、救护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善后处理组在事故发生后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分析,并做好灾后心理辅导、卫生消毒等工作,恢复重建教学秩序。
学校紧急疏散应急预案3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预防学校在发生严重的突发危害事件时,学校能有组织、有秩序进行疏散,限度的保护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
二、演习目的
确实提高全体师生紧急疏散应对能力,熟悉学校紧急疏散路线,检查学校紧急疏散预案的可行性和全体师生协同情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演习目标
要求全体师生接到紧急疏散指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镇定、快速地到达疏散集合地(学校篮球场、操场、校门边停车场、南教学楼前草坪)。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做到师生配合默契、疏散路线清楚、组织有条不紊、人人各尽其责,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演习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开好紧急疏散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演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研究和确定疏散路线。
2、开好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及班主任会议。明确各位老师在疏散时的分工及路线,分楼层落实负责人员。
3、活动前对各班主任告知学生演习的安排和疏散路线,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又保证紧急疏散演习实效。要求学生疏散下楼时要严肃、安静、有序、快速,绝对不要打闹、推搡(走楼梯,其他地点小跑步撤离,不要着急跑得过快,以防跌倒)。
(二)演习安排
1、20xx年5月13日上午早自习课后,xx校长在学校广播中宣布演习开始,要求全体师生按照紧急疏散演习方案迅速到达学校东操场集中。警报铃xx老师负责,同时要求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迅速到位,各负其责。
2、各教室师生听到第一声警报后迅速双手抱头躲在课桌底下,第二声警报后迅速打开教室前后门,前面三排走前门后面几排走后门,离开教室到走廊。不按身高自觉的排成一路纵队,放低身姿尽快向楼梯移动。听从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指挥,由体育委员组织迅速有序的按规定路线撤离教室,到达操场指定位置。撤离顺序,副班主任在前,班主任老师最后撤离。
3、全体学生按指挥快速通过。遇到楼梯下有学生正在通过时,不惊慌不拥挤,按“先到先通过;先二楼层,后三楼层”的顺序撤离教学楼。
4、学生到达指定疏散集合地点后,由副班主任或班主任整队,迅速清点人数,向级部主任报告,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
5、非班主任也必须准时随班参加演习,听到信号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在确认学生全部撤离后(完成任务)也要迅速到达大操场场指定位置。全体教职工(当天不要穿高跟鞋)按一至六年级组点名,各班向年级组负责人报告各班人数。
6、成立以xx老师为临时医务组长,非班主任老师为组员的救护小组。救护小组接到有学生“受伤”的信息后,迅速赶到指定地点,把“受伤”学生抬着撒离现场,到达安全地带。
7、xx老师汇总年级人数,迅速向演习领导小组组长xx校长报告人员到位情况。
8、xx校长总结点评本次演习情况。
9、xx校长宣布演习结束,各班有秩序带回。教职工回各办公室,演习结束。
(三)学生疏散路线
1、南教学楼底楼教室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直接到教室前面花坛、草坪集中。(依次由东及西)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紧急疏散应急预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紧急疏散应急预案1
为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突发事件,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紧急疏散师生,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范围,特制定安全疏散应急处理预案。
一、实施对象和范围
当发生建筑物倒塌、火灾、自然灾害等安全事故或突发停电等需要紧急疏散学生、老师时,启动本预案。
二、处置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二)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三)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降低损失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确保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五)基本装备原则。学校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电视监控、应急广播、安全头盔、警戒带、袖章标识、对讲机、强光手电、电喇叭、消防器材及值班车辆等必要基本装备保障。
(六)协调配合原则。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七)追究责任原则。依据处置突发事件预案中职能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日常教育和防范
(一)为防止学生在课间、集会、做操等活动中出现拥挤等其他现象,搞好学生课间活动日常管理。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楼层、分年级、分班级按顺序上下楼,做到快速、安全、有序;安排老师学生干部负责各楼层,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监督、疏导、管理学生。
(二)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遵守秩序、文明礼让的教育,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演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走廊、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告诫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走,加强学生的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练。
(三)学校总务处要不定期的对学校楼道、楼梯设施、楼梯照明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整改。
(四)在醒目的位置设立紧急情况疏散平面示意图
四、紧急疏散程序
(一)当发生建筑物倒塌或特大火灾等安全事故时:
1、事故现场的教师一边指挥学生进行紧急集结疏散,一边以最快速度将发生事故信息传递到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
2、指挥机构人员马上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具体如下:
(1)全校通过广播或警报音发出紧急疏散信号。
(2)用高音喇叭进行现场指挥疏散。
(3)应急领导小组结合现场教师、班主任教师立即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
(4)脱离现场后,各班主任迅速组织好本班、本年级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5)对于受伤的学生,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有关人员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
(二)停电期间的安全预案
1、电管部门事先通知的停电:
(1)一般停电,总务处必须事先提前半天通知相关部门。
(2)值班领导和教师在第一时间赶到所在的楼层,对学生进行秩序维持或疏散工作。
(3)如遇较长时间停电,务必严格遵守五不准纪律:不准走出教室,不准随意串门,不准高声怪叫,不准拿着照明用具四处走动,不准使用明火照明;可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提前就寝。
2、事先未接通知的临时停电:
(1)在场人员马上把情况报告给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应急处理指挥部分头布置有关工作。
(2)相关人员即通知各重要职能部门,如通知护理中心安排好膳食,总务处备用电源、准备照明用具;同时查明停电原因,责成有关人员立即维修或与当地电力部门联系协调,取得他们支持,保证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用电。通知学生科安排好各班主任到岗到位,加强管理。
(3)如是晚自习期间停电,立即分发照明用具,根据情况组织班会活动或继续安排自修。如果事先没有安排好照明用具,可一边安排班主任到班维持秩序,一边迅速通知总务部门购买有关物品。
五、附件
(一)预案启动后,各组人员在第一时间到位,做好各级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二)教学楼内人员密集,在疏散时,要保持现场秩序,切忌慌乱、学生人为起哄、拥挤,出现群死群伤事故。
学校紧急疏散应急预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