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种传播性比较强的疾病,在生活中需要特别的重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发现普通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的处置预案,欢迎各位阅读借鉴。
发现普通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的处置预案精选1
为进一步加强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提高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有效控制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防范疫情的扩散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在院内交叉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病区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我院普通病区在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的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普通病区工作人员、患者或其家属、陪护发生1例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
二、预警机制
1、加强培训医院和科室应加强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2、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各科室感控小组应按规定对科室工作人员、病员和家属常规开展监测,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处置。
3、医院感染预警及处理科室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立即报告医务科、院感科,做好就地隔离工作,由医务科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请示批准启动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全院内部通报同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处置工作原则
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书记、院长
副组长:主管副院长其他副院长
成员:院办、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公卫科、检验科、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宣传科等负责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封闭楼层等应急处置工作。研究并制定新型冠状病毒酸检测阳性病例发生后的楼层封闭式隔离控制措施。负责对外信息发布。按规定向市卫健委及疾控中心报告。
2、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医疗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科长
成员:新冠肺炎诊疗院内专家组(由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CT室、检验科、中医科等科室专家组成),发生科室主任
职责:负责对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有关的标本采集,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或转运;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调度各科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保障发生科室其他病员救治工作开展。负责病人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医疗监护,做好发生科室其他病员和家属集中隔离解释和情绪疏导,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2、流调
组长:分管公卫副院长
副组长:公卫科科长
小组成员:公卫科其他成员感染发生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负责组织或协助市疾控中心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感染病例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密切接触者、实验室检测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4、院感防控小组
组长:分管院感副院长
副组长:院感科科长
小组成员:院感科其他成员各科室感控小组成员
职责:负责对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科室楼层(本楼层和/或相邻楼层)封闭进行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规划,使其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防护指导;同时对封闭病区内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消杀人员、保洁人员等)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指导正确穿、脱防护用品,督导医疗废物、医用织物的正确处置和标本采集及运送过程中职业防护等,防范院内交叉感染。指导消杀人员正确实施消杀工作。
5、消毒隔离护理小组
组长:分管护理副院长
副组长:护理部主任
小组成员:护理部其他成员各科室护士长
职责:负责调度护理人员完成病区其他病员的正常治疗和护理工作,督导病区护理人员做好环境、物表、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工作,以及病区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各项医疗器材、消毒物品的准备,确保护理工作高效、规范、有序的运行。
6、后勤保障组
组长:分管后勤副院长
考试内容:《医院感染防控技能竞赛题库》、X卫医[2021]号文件附件2:《XX市医院感染管理技能竞赛考核范围》相关内容。
考试形式:线上+现场笔试。
考试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线上),填空、简答(现场笔试)。
报名时间:X月XX日XX点前将参加初赛的人员名单通过院感微信群报到院感办。
考试时间:X月XX日14:30。
考试地点:X号楼X楼会议室。
二、复赛
根据初赛理论成绩,选出医师前X名、护士前X名参加复赛,复赛分为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理论考试范围、形式同初赛;技能操作内容另行通知,分值各占50%。考试时间定为X月X日,地点为X号楼X楼会议室。
技能操作包括:手卫生;防护用品的穿脱。
三、奖惩措施
通过复赛取得第一名的医师及护士,将代表医院参加全市举办的2021年医院感染管理岗位技能竞赛。在全市竞赛中获奖的选手根据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凡报名参加初赛的人员必须参加考试,无故不参加者,通报批评。
院感办
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新生儿病房(室)应独立设置,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隔离室、配奶间、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划分明确,严格管理;病房(室)入口处设置缓冲区,内设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
2、工作人员如患上呼吸道感染应戴口罩,患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暂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
3、新生儿视病情洗澡,所用朴粉、油膏、沐浴液、浴布、治疗用品等,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使用。尿布宜柔软、清洁、消毒、勤洗勤换,保持臀部干燥。
4、外来物品,包括尿片等,应严格清洁消毒,方能带入病房。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通风、或消毒,水槽每日更换无菌水。温箱停用时,排气孔要定期擦拭、海绵干式保存。
6、配奶用具必须保持清洁,配奶时应实施无菌操作,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7、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Ⅱ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桌面、床台、地面等处的清洁整齐,地面湿式清扫。
8、婴儿出院后终末消毒,更换垫子套、床围、被套、病床用消毒液擦拭,每周大扫除、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9、疑似患传染性疾病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发现普通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的处置预案精选4
医院检验科在核酸检测中发现初检阳性标本,应立即上报科室主任,再由科室向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中心报告。医院第一时间向疾控部门报告,同步开展复核及其他工作。医院感染管理中心同步启动流调,掌握患者来源、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等病例资料。若标本复核阳性,医院感染管理中心第一时间报告医务部及医院领导(书记、院长、主管院领导),由医院上报属地疾控部门,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一、组织工作
预案启动后,由医院书记担任总指挥,院长总统筹,其他院领导及各行政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及预案分工开展各项工作。
二、流调工作
应急预案启动后,第一时间由医院感染管理中心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流调,形成初步行程路线图。信息数据管理中心协助提供患者就诊信息,并完成同时段就诊患者信息排查工作;后勤保障部协助提供录像监控资料;科室协助提供相关就诊信息。根据流调结果,明确院内高风险区域、重点区域及低风险区域,确定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者名单(重点区域人员及一般人员)。
三、处置工作
(一)区域封控工作
由后勤保障部负责,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心指导下,按照疾控部门及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求执行区域封控。
(二)环境采样及消杀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中心牵头,护理部协助完成指定区域环境采样,后勤保障部会同疾控部门完成环境、物表、空气消毒。
(三)工作人员处置工作
1、密接、次密接人员:由院办联系医院属地街道(社区)、公安部门等,确定隔离酒店。由医务部牵头收集人员信息及居住地点,分别安排隔离地点。医院感染管理中心协助与属地疾控部门联系,完成采样(人员和环境均进行双采双送)、转运、隔离等工作。
2、一般接触人员
重点区域人员:由院办联系医院属地街道(社区)、公安等部门,确定闭环管理酒店。由护理部牵头收集人员信息及居住地点,分别安排转运通勤、闭环管理、采样等工作。
一般人员: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负责宣传、培训相关居家要求,实行医院、家庭两点一线正常上下班,并加强健康监测。
以上工作均要求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心指导下提前做好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按疾控部门要求完成。
(四)面上排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