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了,因此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总结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和借鉴。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总结报告1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通过医养结合来应对这一挑战,是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
从我国的老龄化特征看,不仅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而且持续时间长,发展不平衡,老年人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医养结合无疑是社会刚性需求。
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超2亿人,占总人口14.2%,预计到2025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21亿。
这意味着,医养结合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加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医养结合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6492家,共有床位175万个,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的比例超过90%。
不过,医养结合还存在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成本高、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逐步加以解决。
从养老的传统看,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首先要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有慢病、高龄、失能、半失能等行动不便、需要照料的老人,也集中在社区。现阶段,应重点提高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一方面,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养老服务机构等在社区(乡镇)设立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将上门医疗服务向养老机构拓展。
另一方面,可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创新方式,让老年人不出社区(乡镇)即能享受服务。
从医养结合的发展历程看,要在优化服务衔接方面下更大功夫,进一步促进政策衔接、资源共享和服务融合。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分别由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机构提供,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职能分散于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
推进医养结合,需要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协同提供服务。
比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
养老机构可以改造和增加护理型床位和设施,增强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为老人提供预约就诊绿色通道等医疗服务。只有推动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更好实现资源共享、服务衔接,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医养结合,关键在合,不仅要求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也意味着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医养有机衔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定能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更加专业规范、质优价廉、多元可持续,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帮助他们过上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总结报告2
1.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根据县⼈⼤常委会年度⼯作要点安排,近⽇,肥西县⼈⼤常委会教科⽂卫⼯委对县医、养、健结合⼯作试点情况进⾏了深⼊调研:听取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作情况汇报,深⼊到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召开相关⼈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基本情况
⾃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与养⽼服务相结合⽂件下发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龄化趋势,认真落实相关⽂件精神,整合养⽼及医疗资源,在推进医养结合⽅⾯进⾏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条符合实际的五保⽼⼈医、养结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中供养五保⽼⼈⽼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
如严店乡五保供养中⼼,⾃20xx年5⽉设⽴⽼⼈医疗专护区以来,累计得到及时救治的五保⽼⼈2600多⼈次,五保⽼⼈⽣病救治不及时和⽆⼈护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前,全县⼗五个五保供养中⼼均设⽴医疗专护区。
⼆、试点⼯作中存在的问题
⼈⼝⽼龄化,呼唤医、养、健结合。
⽬前,此项⼯作正在进⾏试点,但还⾯临⼀些困难和问题,如在严店乡五保供养中⼼调研时了解到:医疗专护区运转经费不⾜、医务⼈员缺乏等,影响和制约了医、养、健结合试点⼯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注更多的⽀持、关怀。
三、对策与建议
(⼀)强化政策保障。
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医养结合⽂件精神,⽴⾜我县实际和试点⼯作经验,特别是要针对试点⼯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落实⿎励措施,引导医养结合机构有序、加快发展。
要根据全县⽼年⼈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年⼈等特殊⼈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效率。
要加⼤财政投⼊,研究出台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的积极性。
要在深⼊调研的基础上,划分好“医”、“养”界限,尤其是要解决好⼴⼤⼈民群众关⼼的养⽼机构内设医疗服务纳⼊医保政策问题,要认真进⾏研究,搞好政策衔接,⽀持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步⼊良性循环。
(⼆)强化资源整合。
要认真研究建⽴医疗机构与养⽼机构⽇常合作、业务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养⽼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与养⽼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吃不饱”的乡、村医疗机构就近和“住不满”的养⽼机构等“结对⼦”,提⾼资源的利⽤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资源的良性互动。
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了,因此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总结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和借鉴。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总结报告1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通过医养结合来应对这一挑战,是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
从我国的老龄化特征看,不仅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而且持续时间长,发展不平衡,老年人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医养结合无疑是社会刚性需求。
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超2亿人,占总人口14.2%,预计到2025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21亿。
这意味着,医养结合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加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医养结合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6492家,共有床位175万个,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的比例超过90%。
不过,医养结合还存在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成本高、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逐步加以解决。
从养老的传统看,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首先要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有慢病、高龄、失能、半失能等行动不便、需要照料的老人,也集中在社区。现阶段,应重点提高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一方面,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养老服务机构等在社区(乡镇)设立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将上门医疗服务向养老机构拓展。
另一方面,可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创新方式,让老年人不出社区(乡镇)即能享受服务。
从医养结合的发展历程看,要在优化服务衔接方面下更大功夫,进一步促进政策衔接、资源共享和服务融合。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分别由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机构提供,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职能分散于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
推进医养结合,需要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协同提供服务。
比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
养老机构可以改造和增加护理型床位和设施,增强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为老人提供预约就诊绿色通道等医疗服务。只有推动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更好实现资源共享、服务衔接,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医养结合,关键在合,不仅要求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也意味着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医养有机衔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定能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更加专业规范、质优价廉、多元可持续,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帮助他们过上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总结报告2
1.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根据县⼈⼤常委会年度⼯作要点安排,近⽇,肥西县⼈⼤常委会教科⽂卫⼯委对县医、养、健结合⼯作试点情况进⾏了深⼊调研:听取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作情况汇报,深⼊到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召开相关⼈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基本情况
⾃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与养⽼服务相结合⽂件下发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龄化趋势,认真落实相关⽂件精神,整合养⽼及医疗资源,在推进医养结合⽅⾯进⾏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条符合实际的五保⽼⼈医、养结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中供养五保⽼⼈⽼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
如严店乡五保供养中⼼,⾃20xx年5⽉设⽴⽼⼈医疗专护区以来,累计得到及时救治的五保⽼⼈2600多⼈次,五保⽼⼈⽣病救治不及时和⽆⼈护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前,全县⼗五个五保供养中⼼均设⽴医疗专护区。
⼆、试点⼯作中存在的问题
⼈⼝⽼龄化,呼唤医、养、健结合。
⽬前,此项⼯作正在进⾏试点,但还⾯临⼀些困难和问题,如在严店乡五保供养中⼼调研时了解到:医疗专护区运转经费不⾜、医务⼈员缺乏等,影响和制约了医、养、健结合试点⼯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注更多的⽀持、关怀。
三、对策与建议
(⼀)强化政策保障。
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医养结合⽂件精神,⽴⾜我县实际和试点⼯作经验,特别是要针对试点⼯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落实⿎励措施,引导医养结合机构有序、加快发展。
要根据全县⽼年⼈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年⼈等特殊⼈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效率。
要加⼤财政投⼊,研究出台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的积极性。
要在深⼊调研的基础上,划分好“医”、“养”界限,尤其是要解决好⼴⼤⼈民群众关⼼的养⽼机构内设医疗服务纳⼊医保政策问题,要认真进⾏研究,搞好政策衔接,⽀持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步⼊良性循环。
(⼆)强化资源整合。
要认真研究建⽴医疗机构与养⽼机构⽇常合作、业务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养⽼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与养⽼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吃不饱”的乡、村医疗机构就近和“住不满”的养⽼机构等“结对⼦”,提⾼资源的利⽤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资源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