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研学旅行方案,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最新研学旅行方案1
一、活动背景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提升中小学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主题
品两汉文化,展大汉雄风
三、活动目的
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历史。
一方面学习汉代文化知识,接受传统礼仪熏陶,加深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积极主动意识。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8日(星期六)
五、活动方式
六、活动负责人
由薛校长和吕副校长带头,各班班主负责管理。
七、活动内容
1、教授学生汉代基本礼仪(拱手礼、相见礼、颔首礼、大揖礼等),结合语文课教学,沿长安长城墙遗址乘坐仿古画舫船,由景区辅导员带领学生接受儒家礼教文化熏陶,激发求学欲望,做懂礼知礼守礼之人。
2、实地参观“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结合地理课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奇幻的水保旅行,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观看3D弧幕电影《天汉长安》、登高眺望汉长安城遗址,结合历史课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汉的强大与繁荣及汉长安城的兴衰历史演变过程。
4、参观“大风阁丝绸之路博物馆”,结合历史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及沿途所发生的传奇故事,感受汉丝路开拓的伟大和艰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5、参观“中国第一古建微雕大师木作展览馆”,结合美术课教学,提升学生的雕刻艺术审美能力,感受出神入化的雕工技艺和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与才干。
八、、活动步骤
08:00—09:30从学校乘车出发,导游在途中介绍xx景区基本情况。
09:30到达xx景区封禅广场入口。
09:30—09:50在xx主入口四联汉阙轮流合影留念。
09:50—10:10游览参观上善若水景石、八水绕长安地雕等景点。
10:10—11:00在坝后广场集合,开展汉文化礼仪活动,具体如下:
(一)准备阶段(约20分钟)
1、所有学生在坝后广场集合整队,按照班级排好队列。
2、每班选出7—8名学生代表,站在队列前段,由景区工作人员指导着汉服。
3、赞礼官、主持人做好活动准备,音响、LED屏幕做好配合工作。
(二)活动仪式(约30分钟)
1、主持开场。
主持人致开场欢迎词,宣布汉文化礼仪活动正式开始。
2、观看欢迎视频。
学生集体观看xx研学欢迎视频。
3、赞礼入场。
主持人邀请赞礼官入场,赞礼官向学生行礼,宣布礼仪开始。
4、正衣鉴容。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6日
四、活动地点
黄陂区大余湾花海乐园化景区
五、活动对象
xx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六、活动内容
1木兰化传播
观看“木兰从军”表演,感悟木兰精神;
2科普知识教育
认识植物花卉和动物,丰富科学知识;
户外拓展训练
参与素质拓展运动,锻炼意志品质;
4游乐项目体验
体验景区游乐项目,享受旅游快乐;
明旅游行动
学习明旅游知识,培养良好习惯;
6“超级堂”作业
完成研学旅行习作,巩固活动成果。
七、活动安排
1学生早上按上时间到校,8:00准时上车出发前往。
(带队领导及老师安排见附1)
2学生进场。
活动承办方安排旅游车辆到学校接学生,保证学生在上午9点以前进入景区。
3安全教育。
在车上导游对学生进行旅游安全教育。
4明旅游知识教育。
到达景区以后,导游全程陪同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明旅游知识教育。
5实施研学项目。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研学项目,按照预定的项目,分班、分组交叉开展活动。
6学生出场。
活动承办方安排旅游车辆送学生返校,保证学生在下午五点以前回到学校。
7学生完成“超级堂”作业。
学生在活动结束一周以内完成研学旅行作品,可以是作,也可以是摄影和绘画等。
学校及时评选优秀作品,在全校集中展示,并向区教育局和《长江日报》“超级堂”栏目推荐。
8学校将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登记造册,活动结束以后要填写《黄陂区“超级木兰少年”研学旅行活动报告单》,学生名册和回执由街乡教育总支集中交区教育局基教科。
八、活动经费
每名学生研学旅行费用18元(含门票、车费、保险费、辅导服务费、游乐项目费等),其中110元由区政府买单,48元在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
九、活动要求
1、各班在组织活动之前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坚持自愿的原则,因身体原因不适合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可以不参加;不适合某些素质拓展运动和游乐项目的学生不安排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