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
1、了解诈骗的危害和主要⼿段。
2、树⽴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3、掌握防诈骗的基本⼿段,做⼀个健康阳光的⼤学⽣。
⼆、活动过程
(⼀)情境导⼊,揭⽰主题
1、⽼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你们知道诈骗都有什么⼿段嘛!学⽣⾃由回答,发表⾃⼰的见解。
(⼆)案例分析,提⾼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10⽉21⽇,我校经管学院14⼯商1班某学⽣(原13⼯商2班学⽣)被骗8000元现⾦,给学⽣造成了较⼤损失。
(三)诈骗主要⼿段
1、短信诈骗:利⽤⼿机短信发送虚假消费提⽰或中奖提⽰,诱骗客户交纳⼿续费或税⾦,或者诱骗客户拨打假冒的银⾏服务电话、银联信⽤卡管理中⼼、公安部门等部门的咨询电话,套取客户的银⾏卡、密码等信息进⾏诈骗。
2、盗⽤QQ号诈骗:盗⽤他⼈QQ号码,⽤盗⽤QQ登陆与“他”最信任、最亲近的好友聊天,找各种理由骗取对⽅通过银⾏向他付款,进⾏诈骗。
3、电话诈骗:诈骗分⼦冒充电话银⾏⾃动语⾳提⽰提供国内各⼤银⾏的电话银⾏号码和⾦融服务,客户使⽤此电话进⾏查询后,诈骗分⼦可截取客户的银⾏卡、密码、⾝份证等信息,从⽽盗取客户账户内的资⾦;或者以公安或银⾏名义暗⽰发⽣了⼀个可能威胁你⼈⾝安全或者客户账户资⾦安全的紧急情况,诱使客户提供账号和密码⾏骗。
4、⽹络交易诱骗:通过互联⽹⽹上交易诱骗,开始让你每次投资⼏百元(如购买Q币),对⽅返回105%,多次以后,当你汇款上千元甚⾄更多以后,对⽅就消失了。
5、利⽤ATM机⾏骗:通过窃取客户银⾏卡,骗取密码,盗取客户卡内资⾦,或者克隆银⾏卡窃取客户资⾦;在客户取款时故意扰乱,致使ATM机暂停服务,并通过“指导”客户操作的⽅式骗取客户密码,当客户暂时离开时,取⾛银⾏卡到其他ATM机上盗取客户资⾦。
6、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些诈骗分⼦往往利⽤被害⼈急于就业和出国等⼼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骗取财物。
7、签订虚假公司合同:⼀些骗⼦利⽤⾼校学⽣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活的⼼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份让学⽣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和酬⾦⽽使学⽣上当受骗。有些公司借招聘的名义对⼀些“⽆知”学⽣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报名费等。
8、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利⽤⼈们贪图便宜的⼼理,以⾼利集资为诱饵,使他⼈上当受骗。
9、以次充好,恶意⾏骗:⼀些骗⼦利⽤学⽣“识货”经验少⼜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使师⽣上当受
骗。更有⼀些到学⽣宿舍推销产品的⼈,⼀发现室内⽆⼈,就会顺⼿牵⽺。
10、博取同情⼼骗:诈骗分⼦冒充名校⼤学⽣或其他⼈员,借⽤⼿机打电话、银⾏卡汇款,利⽤⼀切机会与⼤学⽣拉上关系,述说⾃⼰困难,博取同情⼼,寻机诈骗或⾏窃。
11、盗取学⽣信息⾏骗:骗⼦搜索到学⽣个⼈信息,冒充⽼师、同学与学⽣的家⼈联系,谎称他⽣病或出车祸,急需⽤钱,让家长速汇钱来。
(四)诈骗的防范措施
1、提⾼防范意识,学会⾃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觉遵守校纪校规。
2、不要将个⼈信息资料如存折(⾦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机、呼机等随意提供给他⼈,以防被⼈利⽤。
3、对陌路之⼈切不可轻信,更不要将钱款借给不了解的陌⽣⼈。
4、切不可轻信马路⼴告或⽹上及⼿机的求职应聘等信息,勤⼯助学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防⽌上当受骗。
5、防⽌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为,遇到把握不准的事,应及时向⽗母、⽼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不要盲⽬从事。
6、切不可贪图⼩便宜或谋取私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防掉进骗⼦设计的陷阱。
8、树⽴正确的⼈⽣观,价值观。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各类有益⾝⼼健康的活动,不要沉湎与虚拟世界的匿名交流⽽⽆法⾃拔。
9、要守⽹法,讲⽹德。要做聪明的“⽹⾍”和聊天客,不要轻易的给别⼈留下你的电⼦⾝份资料和个⼈信⽤卡资料。
10、⼀旦遇到⿇烦,应⽴即向有关⽼师、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协助调查。
三、课后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防诈骗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家都对诈骗有了⼀定的了解,并掌握了⼀定的识别骗术⽅法。在今后的⽣活中,⼀旦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就能够临危不惧。防诈骗,重在⼀个“防”字,所以说我们应当防患于未然,这些知识和技能看似很⼩,但关键时刻却是能够救命的招。平安课,是我们⼈⽣的第⼀课!学会⾃我保护,练就⼀双辨别是⾮的慧眼!
学校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2
⼀、什么是“⽹络电信诈骗”
“⽹络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通过电话、⽹络和短信⽅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实施远程、⾮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给犯罪分⼦打款或转账的犯罪⾏为。
⼆、“⽹络电信诈骗”为什么这么危险
9.虚构汽车、房屋、教育退税进⾏诈骗。
信息内容为“国家税务总局对汽车、房屋、教育税收政策调整,你的汽车、房屋、孩⼦上学可以办理退税事宜。
⼀旦受害⼈与犯罪嫌疑⼈联系,往往在不明不⽩的情况下,被对⽅以各种借⼝诱骗到ATM机上实施英⽂界⾯的转账操作,将存款汇⼊犯罪嫌疑⼈指定账户。
10.利⽤银⾏卡消费进⾏诈骗。
嫌疑⼈通过⼿机短信提醒⼿机⽤户,称该⽤户银⾏卡刚刚在某地(如某某百货、某某⼤酒店)刷卡消费某某某某元等,如有疑问,可致电某某某某某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
在受害⼈回电后,犯罪嫌疑⼈假冒银⾏客户服务中⼼及公安局⾦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卡被复制盗⽤,利⽤受害⼈的恐慌⼼理,要求受害⼈到银⾏ATM机上进⼊英⽂界⾯的`操作,进⾏所谓的升级、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引⼊“转账陷阱”,将受害⼈银⾏卡内的款项汇⼊犯罪嫌疑⼈指定账户。
11.冒充敲诈实施诈骗。
不法分⼦冒充“杀⼿”等名义给⼿机⽤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寻仇、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使受害⼈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不错、讲义⽓、拿钱消灾等迫使受害⼈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款。
12.虚构绑架、出车祸诈骗。
犯罪嫌疑⼈谎称受害⼈亲⼈被绑架或出车祸,并有⼀名同伙在旁边假装受害⼈亲⼈⼤声呼救,要求速汇赎⾦,受害⼈因惊慌失措⽽上当受骗。
13.利⽤汇款信息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受害⼈的⼉⼥、房东、债主、业务客户的名义发送:我的原银⾏卡丢失,等钱急⽤,请速汇款到账号某某某某某”,受害⼈不加甄别,结果被骗。
14.利⽤虚假彩票信息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提供彩票内幕为名,采取骗取会员费的形式从事诈骗。
15.利⽤虚假股票信息进⾏诈骗。
犯罪嫌疑⼈以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电话、短信等⽅式散发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势,甚⾄制作虚假⽹页,以提供资⾦炒股分红或代为炒股的名义,骗取股民将资⾦转⼊其账户实施诈骗。
16.QQ聊天冒充好友借款诈骗。
犯罪嫌疑⼈通过种植⽊马等⿊客⼿段,盗⽤他⼈QQ,事先就有意和QQ使⽤⼈进⾏视频聊天,获取使⽤⼈的视频信息,在实施诈骗时播放事先录制的使⽤⼈视频,以获取信任。
分别给使⽤⼈的QQ好友发送请求借款信息,进⾏诈骗。
17.虚构重⾦求⼦、婚介等诈骗。
犯罪嫌疑⼈以张贴⼩⼴告、发短信、在⼩报刊等媒体刊登美⼥富婆招亲、重⾦求⼦、婚姻介绍等虚假信息,以交公证费、⾯试费、介绍费、买花篮等名义,让受害⼈向其提供的账户汇款,达到诈骗的⽬的。
18.神医迷信诈骗。
犯罪嫌疑⼈⼀般为外地⼈与本地⼈分饰神医、⾼僧、⼤仙⼉等⾓⾊,在早市、楼宇间晨练的群体中物⾊单⾝中⽼年妇⼥,蒙骗受害⼈,称其家中有灾、近亲属有难,以种种吓⼈说法摧垮受害⼈⼼理防线,让受害⼈拿出钱财“消灾”或做“法事”,伺机调包实施诈骗。
19.诱骗受害⼈安装所谓“犯罪通缉追查系统”、“⽹上清查系统”“保护账户安全”等软件,以洗脱“犯罪嫌疑”。
通过定制的TeamViewer远程操控软件,⼀旦按照骗⼦的指令下载使⽤,电脑就会沦为“⾁鸡”,不法分⼦便可趁机劫持⽹银,远控电脑进⾏转账操作,达到诈骗的⽬的。
四、“⽹络电信诈骗”的防骗⽅法
“⽹络电信诈骗”的共同的规律:诈骗犯说出⼀朵花来,⽆论花⾔巧语,⽆论⼿法如何翻新,最后都要落到⼀个点上,就是犯罪分⼦都要受害⼈的银⾏卡、密码和账号,⽆论骗术是什么最后都会落到这⼀点上,因为他就是要钱嘛。
所以在此我也要提醒⼴⼤⽹友、⼴⼤群众,在⽇常⼯作⽣活中,千万不要轻信那种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千万不要轻易透露⾃⼰的⾝份和银⾏卡的信息,如果你有疑问的话,你要及时打电话给公安机关,哪怕向你的亲友、记者以及⽐较有见识的⼈询问⼀下、了解⼀下、核实⼀下。
防骗的⽅法:
第⼀,电信、银⾏、公安系统的电话各⾃有⾃⼰的平台。
骗⼦说你的账号涉及洗钱或者你的账号不安全,我要给你转到⼀个安全的账号,你要不信我给你转到公安局,转到银⾏,实际上不可能,因为各⾃是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平台,是不可能直接转过去的,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他。
第⼆,没有任何单位设置这种安全账号。
所谓的安全账号百分之百都是骗⼦设置的。
安全账号是哪个账号呢?是⾃⼰的账号才是安全的,⾃⼰保密的账号才是安全的账号。
所以公检法执法期间要向⽼百姓了解情况的时候会当⾯询问当事⼈,会制作⼀些相关的谈话笔录,不会电话要求你把银⾏账号、密码告诉我,公安机关绝对不会这么做。
所以请⼤家务必要注意。
第三,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对消费者进⾏退税的时候都会通过电信、报纸等权威部门公告,⽐如机动车限⾏要退养路费都会在⽹络、报纸、电视上做公开宣传,绝对不会打⼀个电话说我要退你的钱,这些都是骗⼈的。
如果电话⽋费,电信公司就会发⼀些⽋费追缴单,也不会⼈⼯拨打电话。
凡是涉及⾃⼰账户和密码的事情⼀定要冷静多想⼀想。
建议⼤家平时多读书、多上⽹、多看电视,多接触⼀些社会信息,因为是信息社会,时代发展很快,信息闭塞就容易上当受骗。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学校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
学校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1
⼀、活动⽬标
1、了解诈骗的危害和主要⼿段。
2、树⽴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3、掌握防诈骗的基本⼿段,做⼀个健康阳光的⼤学⽣。
⼆、活动过程
(⼀)情境导⼊,揭⽰主题
1、⽼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你们知道诈骗都有什么⼿段嘛!学⽣⾃由回答,发表⾃⼰的见解。
(⼆)案例分析,提⾼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10⽉21⽇,我校经管学院14⼯商1班某学⽣(原13⼯商2班学⽣)被骗8000元现⾦,给学⽣造成了较⼤损失。
(三)诈骗主要⼿段
1、短信诈骗:利⽤⼿机短信发送虚假消费提⽰或中奖提⽰,诱骗客户交纳⼿续费或税⾦,或者诱骗客户拨打假冒的银⾏服务电话、银联信⽤卡管理中⼼、公安部门等部门的咨询电话,套取客户的银⾏卡、密码等信息进⾏诈骗。
2、盗⽤QQ号诈骗:盗⽤他⼈QQ号码,⽤盗⽤QQ登陆与“他”最信任、最亲近的好友聊天,找各种理由骗取对⽅通过银⾏向他付款,进⾏诈骗。
3、电话诈骗:诈骗分⼦冒充电话银⾏⾃动语⾳提⽰提供国内各⼤银⾏的电话银⾏号码和⾦融服务,客户使⽤此电话进⾏查询后,诈骗分⼦可截取客户的银⾏卡、密码、⾝份证等信息,从⽽盗取客户账户内的资⾦;或者以公安或银⾏名义暗⽰发⽣了⼀个可能威胁你⼈⾝安全或者客户账户资⾦安全的紧急情况,诱使客户提供账号和密码⾏骗。
4、⽹络交易诱骗:通过互联⽹⽹上交易诱骗,开始让你每次投资⼏百元(如购买Q币),对⽅返回105%,多次以后,当你汇款上千元甚⾄更多以后,对⽅就消失了。
5、利⽤ATM机⾏骗:通过窃取客户银⾏卡,骗取密码,盗取客户卡内资⾦,或者克隆银⾏卡窃取客户资⾦;在客户取款时故意扰乱,致使ATM机暂停服务,并通过“指导”客户操作的⽅式骗取客户密码,当客户暂时离开时,取⾛银⾏卡到其他ATM机上盗取客户资⾦。
6、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些诈骗分⼦往往利⽤被害⼈急于就业和出国等⼼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骗取财物。
7、签订虚假公司合同:⼀些骗⼦利⽤⾼校学⽣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活的⼼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份让学⽣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和酬⾦⽽使学⽣上当受骗。有些公司借招聘的名义对⼀些“⽆知”学⽣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报名费等。
8、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利⽤⼈们贪图便宜的⼼理,以⾼利集资为诱饵,使他⼈上当受骗。
9、以次充好,恶意⾏骗:⼀些骗⼦利⽤学⽣“识货”经验少⼜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使师⽣上当受
骗。更有⼀些到学⽣宿舍推销产品的⼈,⼀发现室内⽆⼈,就会顺⼿牵⽺。
10、博取同情⼼骗:诈骗分⼦冒充名校⼤学⽣或其他⼈员,借⽤⼿机打电话、银⾏卡汇款,利⽤⼀切机会与⼤学⽣拉上关系,述说⾃⼰困难,博取同情⼼,寻机诈骗或⾏窃。
11、盗取学⽣信息⾏骗:骗⼦搜索到学⽣个⼈信息,冒充⽼师、同学与学⽣的家⼈联系,谎称他⽣病或出车祸,急需⽤钱,让家长速汇钱来。
(四)诈骗的防范措施
1、提⾼防范意识,学会⾃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觉遵守校纪校规。
2、不要将个⼈信息资料如存折(⾦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机、呼机等随意提供给他⼈,以防被⼈利⽤。
3、对陌路之⼈切不可轻信,更不要将钱款借给不了解的陌⽣⼈。
4、切不可轻信马路⼴告或⽹上及⼿机的求职应聘等信息,勤⼯助学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防⽌上当受骗。
5、防⽌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为,遇到把握不准的事,应及时向⽗母、⽼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不要盲⽬从事。
6、切不可贪图⼩便宜或谋取私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防掉进骗⼦设计的陷阱。
8、树⽴正确的⼈⽣观,价值观。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各类有益⾝⼼健康的活动,不要沉湎与虚拟世界的匿名交流⽽⽆法⾃拔。
9、要守⽹法,讲⽹德。要做聪明的“⽹⾍”和聊天客,不要轻易的给别⼈留下你的电⼦⾝份资料和个⼈信⽤卡资料。
10、⼀旦遇到⿇烦,应⽴即向有关⽼师、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协助调查。
三、课后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防诈骗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家都对诈骗有了⼀定的了解,并掌握了⼀定的识别骗术⽅法。在今后的⽣活中,⼀旦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就能够临危不惧。防诈骗,重在⼀个“防”字,所以说我们应当防患于未然,这些知识和技能看似很⼩,但关键时刻却是能够救命的招。平安课,是我们⼈⽣的第⼀课!学会⾃我保护,练就⼀双辨别是⾮的慧眼!
学校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2
⼀、什么是“⽹络电信诈骗”
“⽹络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通过电话、⽹络和短信⽅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实施远程、⾮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给犯罪分⼦打款或转账的犯罪⾏为。
⼆、“⽹络电信诈骗”为什么这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