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要教好学生防范各种诈骗,下面小编整理了防盗防骗防抢安全教育教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防盗防骗防抢安全教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发生的被拐骗案例、引起同学们对防拐骗防诱拐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诱拐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事例组织学生讨论

时间安排:一节课

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被拐骗方面的新闻。

2.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诱拐知识。

3.了解一些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由发言,陈述所搜集到的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2.呈现主题。

(二)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1)××是郑州市民,一个月前他16岁的儿子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突然走失,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儿子被人贩子卖到了山西黑窑场做了苦工。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另外五家和他一样丢失孩子的家长,几位家长开始联合在山西黑窑场寻找孩子。在将近两个月的寻找过程中,他们只找到了一家丢失的孩子,却解救了另外50多名素不相识的童工。这三个孩子,都是刚从山西被解救出来的。

2)今年3月的一天,18岁的北京女孩××(化名)在太原被网友骗了财物。怕被父母骂,她想打工挣回家路费。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吕梁男子郭兰军。郭兰军花言巧语将其骗到了他的老家———吕梁山区一个山村,并强迫××做了他的媳妇。从此,××开始了她噩梦般的135天。近日,记者从北京警方获悉,9月19日,××被北京警方解救。她安全了,但至今那些非人的生活仍在梦里折磨她。××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很多变化。她希望她的经历能够警醒那些上网聊天的女孩,不要轻信网友。

防盗防骗防抢安全教育教案篇2

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财产安全知识的宣传,从家、教室、校外等几个场所在防盗方面着手,使学生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财物的丢失,以及在发生一些突发状况是应如何应对,把损失降低到最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安全教育内容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财物丢失的情况,以及如何应对的。

二、根据学生回答,从教室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应如何防范进行总结

(1)提高警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一般防盗的基本方法是人防、物防和技防。

其中“人防”是预防和制止盗窃犯罪唯一可靠有效的方法。

对在校学生而言,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防盗工作,这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全校师生共同关心的大事。

只有人人参与其中,群防群治,才能真正有效控制和防范盗窃案的发生。

事实上发生在在校学生周围的盗窃案件大部分是由于在校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淡薄而引起的,不注意对自身财物的保管,给盗窃作案分子以可乘之机。

在日常生活中,在校学生应从以下几个环节上加强安全意识培养,提高防盗能力。

1.尽量不要在书包内存放大量现金和与学习无关的贵重物品,以减少别人的注意力;对于大额现金不要随意放在身边,应就近存入银行,同时办理加密业务,将存折和印鉴、密码、身份证分开存放,最好不

将自己的生日、手机或家庭电话号码、学号作为自己的存折或信用卡的密码,防止被他人发现盗取。

2.二是对贵重物品如手机、快译通、照相机等,不用时最好锁起来,以防顺手

牵羊者盗走。

若人离开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时把贵重物品随身带走,或交可靠的同学照管,以免被犯罪分子乘机窃走。

3.同学外出采购、游玩尽量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如必需带的钱款较多,最好分散放置在内衣袋里,外衣只放少量现金以便购买车票或零星物品时使用。

4.外出时,不要把钱夹放在身后的裤袋里,乘公共汽车不要把钱或贵重物品置于包的底部或边缘,以免被割窃走。

在挤车或拥挤时,包应放在身前,不管是吃饭购物或拍照时,包不能离身,至少不能脱离视线,以免疏忽被人拎走。

5.在人多杂乱的地点不要翻点现金,以免被扒手盯上。

防盗防骗防抢安全教育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树立幼儿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迷路时应怎么求救。

活动准备

排练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师在主要部分给以提示。

二、展开活动

1、引导幼儿讨论:豆豆迷路了,他怎么做的?这样会出现什么后果?并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情况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引导幼儿明白遇事要动脑筋。

2、幼儿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3、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幼儿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幼儿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该怎么办?

(2)在城市迷了路,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带你走,你该怎么办?(可以根据路标、路牌和公共汽车的站牌辨认方向和路线,还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逻民警求助。)

(3)在农村迷了路,你该怎么办?(应当尽量向公路、村庄靠近,争取当地村民的帮助。如果是在夜间,则可以循着灯光、狗叫声、公路上汽车的马达声寻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儿园跟父母走失了,你该怎么办?

三、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1、小朋友们平时应当注意准确地记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区、街道、门牌号码、电话号码及父母的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需要联系时能够及时联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着镇静,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要瞎闯乱跑,以免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和意外。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通过情景表演、问题讨论等方法,使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迷路时应怎么求救,培养了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在幼儿的回答与表现中发现孩子们对城市里、商店(超市)里迷路了怎样求救比较有想法,能说出许多,但对于农村里、夜间怎样想办法求救,感觉有点困难,所以在这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培养,此外还发现班级幼儿中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名字、电话、住址都说不清楚,需要加强引导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防盗防骗防抢安全教育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重难点:

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班会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三、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学生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学生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四、引导学生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

教育学生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