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二年级上部编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二年级上部编版1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画面生动,教师引导学生首先掌握本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清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通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蝌蚪、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

2、谈话引入。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

三、精读领悟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

(2)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

四、演演画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20张)

教师请学生上台看课件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其他同学读课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读指名学生演小蝌蚪的的样子?(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张)

(2)同学们读得不错,小朋友表演不错,下面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选出角色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6张)

(3)教师引导:小蝌蚪的身体在渐渐长大,它又去找妈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7张)

(4)教师引语: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来看第四自然段,听老师读这一自然段,请同学根据老师的朗读上台表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8-20张范读)

教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把它找到妈妈后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

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六、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话。(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1张引导)

七、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2张)

八、课后作业(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3张)

1、回家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给爸爸妈妈讲演故事。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二年级上部编版2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二年级上部编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二年级上部编版1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画面生动,教师引导学生首先掌握本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清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通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蝌蚪、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

2、谈话引入。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

三、精读领悟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

(2)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