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反诈骗安全教育工作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期,我国有不少学校的学生参与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也有很多学生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鉴于此类案件涉及在校学生敏感群体,在校生一旦涉案前途尽毁,许多受害学生因此失去了生命。
为防止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继续向校园渗透,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批示精神和市打治办的防范建议,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为目标,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构建学校打击电信诈骗治理长效机制,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提高师生的反骗防骗意识,彻底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向校园渗透趋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二、防治重点
(一)预防学生参与“洗钱”活动
嫌疑人往往利用学生对金钱的需求,由社会人员到学校物色人选,并通过在校生从中介绍,将旧手机和身份证借给他们使用,或者引诱学生转账取钱,给予一定的经济利益引诱学生为其“洗钱”提供便利。
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防诈防骗教育,不要贪图小利,谨防上当受骗。
(二)警惕师生个人信息被窃取
加强师生个人信息的管理,指导学生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防范学生办理多张银行卡、手机卡、注册多个微信号等现象,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学生提供的多张银行卡、手机卡及微信号实施诈骗活动。
(三)防范学生参与诈骗
诈骗人员找到学生后,通常不留姓名和电话给学生,多数相约下次见面地点或再次主动到学校找学生,犯罪行迹隐匿性强。
各教学系要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道德观念,拒绝陌生人的非正常“邀请”,严防学生受犯罪分子教唆,主动参与犯罪。
(四)准确识别非法网络信贷典型模式为。
网络信贷公司仅提供贷款平台,资金借出人从中获取利息收益;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如逾期未能偿还本金就会出现巨额利息。
近些年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以“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虚假宣传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三、防治措施
(一)召开主题班会
组织召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教育”主题班会。
学生返校后一段时间内,各教学系负责组织各学生班级根据疫情发展形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召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教育”主题班会,宣讲防诈骗知识和学生被骗案例,教育引导学生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
(二)组织一系列网络推送
加强新媒体矩阵宣传力度,充分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设置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刊。
推出系列推文,如: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再现等,进一步提高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晓率和普及率,降低诈骗案件发案率。
(三)营造校园防诈骗宣传教育氛围
在学校公共场所,悬挂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横幅、海报、展板,发放相关宣传手册,营造校园防诈骗宣传氛围。
(四)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专题培训
学工部邀请公安或金融机构相关专家到校,为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项知识培训。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政治敏锐性,从政治斗争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从维护学校形象、构建平安校园、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作为当前校园治安整治、净化校园风气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宣传,营造声势
要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始终把法治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同时要结合典型案件,以案释法,以法施教,提高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牢固树立诚信为本、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
学校反诈骗安全教育工作方案2
为贯彻落实中央、浙江省和《瓯海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为进一步筑牢教育系统防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的“心防意识”和“反诈拒骗能力”,达到“本人不受骗、家人不受骗、更多身边人也不受骗”的反诈目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打防治并举、以防为主、以打为要、以治为基”理念,坚决遏制教育系统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维护师生的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在主干道悬挂网贷风险防范宣传横幅。
(责任部门:团委)
2、要利用校园网站、广播、微信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加强警示教育。
(责任部门:办公室)
3、制作网贷风险防范宣传展板,集中一个时间段学生宿舍进行宣传。
(责任部门:团委、办公室、德育处)
4、信息组老师开展好“预防网络、电信诈骗”课程教学及视频教育。
(责任部门:教务处信息组)
(二)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各班要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精神,营造崇尚节约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帮助学生制订消费计划,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
教育学生用劳动和知识创造财富,不要贪图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
(三)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增强师生防范意识,将防范校园网贷、私贷,预防网络电信诈骗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学生信息平台(QQ、微信、短信)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加强警示教育,提升防范能力。
教育引导学生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对于推销的网贷产品,切勿盲目信任,尤其警惕熟人推销,增强学生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能力,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做好隐患排查工作。
各班、各处室要制定监测机制,密切关注网贷和私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对排查中发现的已经参与网络借贷的学生,要及时做好帮扶引导工作,及时妥善处理网贷、私贷,以免越陷越深。
将已发生的案件通告全体学生,共同做好抵制不良网贷、私贷、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工作。
资助部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高奖助学金及相关贷款政策宣传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使那些需要资助,特别是在学费、生活费等方面有保障性需求的学生,都能够明了政策、清楚办理流程,避免陷入网贷私贷陷阱。
学校反诈骗安全教育工作方案4
一、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由刑警支队反电诈中心牵头,我校保卫处具体负责,学生处、校团委、二级学院共同组织。
本次活动办公室设在学校保卫处。
二、活动时间
反电诈宣传从20__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为期一个月。
三、活动形式
开展多种形式的防范电信诈骗进校园宣传活动。
(一)我校保卫处负责建立“反诈宣传”联络员,负责与公安机关及年级辅导员、各学院班长日常联络。
张贴防骗宣传海报及钱盾软件推广海报,覆盖学校图书馆、食堂、公寓和教学楼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通过联络员建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微信群(内含铺导员、各班班长),由市反电诈中心向群推送防电诈宣传知识及典型案例,再由各辅导员和班长在本班微信群进行推送宣传。
活动结束,作为学校反诈骗网络平台,此微信群永久保留,群内人员根据各学院情况及时更换。
(三)积极推广以手机安装防诈骗软件“钱盾”、电脑安装电脑版“钱盾”(钱盾:由阿里巴巴研发的可覆盖手机端、PC端、Pad端,专业解决用户资金安全,防信息泄露的技术平台)的形式有效降低风险,及时挽回损失。
市反诈中心通过微信群及时推送最新防骗知识,也便于受理学生报案。
(四)校团委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开展防范电诈知识宣传,形成常态化机制。
市反电诈中队民警进校园举办防骗知识讲座。
以校园常见案件类型提醒学生防骗,强化学生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争通过本次活动让广大师生了解、掌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行为的基本形式,避免上当受骗,降低发案。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反诈骗安全教育工作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反诈骗安全教育工作方案1
近期,我国有不少学校的学生参与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也有很多学生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鉴于此类案件涉及在校学生敏感群体,在校生一旦涉案前途尽毁,许多受害学生因此失去了生命。
为防止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继续向校园渗透,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批示精神和市打治办的防范建议,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为目标,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构建学校打击电信诈骗治理长效机制,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提高师生的反骗防骗意识,彻底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向校园渗透趋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二、防治重点
(一)预防学生参与“洗钱”活动
嫌疑人往往利用学生对金钱的需求,由社会人员到学校物色人选,并通过在校生从中介绍,将旧手机和身份证借给他们使用,或者引诱学生转账取钱,给予一定的经济利益引诱学生为其“洗钱”提供便利。
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防诈防骗教育,不要贪图小利,谨防上当受骗。
(二)警惕师生个人信息被窃取
加强师生个人信息的管理,指导学生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防范学生办理多张银行卡、手机卡、注册多个微信号等现象,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学生提供的多张银行卡、手机卡及微信号实施诈骗活动。
(三)防范学生参与诈骗
诈骗人员找到学生后,通常不留姓名和电话给学生,多数相约下次见面地点或再次主动到学校找学生,犯罪行迹隐匿性强。
各教学系要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道德观念,拒绝陌生人的非正常“邀请”,严防学生受犯罪分子教唆,主动参与犯罪。
(四)准确识别非法网络信贷典型模式为。
网络信贷公司仅提供贷款平台,资金借出人从中获取利息收益;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如逾期未能偿还本金就会出现巨额利息。
近些年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以“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虚假宣传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三、防治措施
(一)召开主题班会
组织召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教育”主题班会。
学生返校后一段时间内,各教学系负责组织各学生班级根据疫情发展形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召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教育”主题班会,宣讲防诈骗知识和学生被骗案例,教育引导学生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
(二)组织一系列网络推送
加强新媒体矩阵宣传力度,充分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设置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刊。
推出系列推文,如: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再现等,进一步提高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晓率和普及率,降低诈骗案件发案率。
(三)营造校园防诈骗宣传教育氛围
在学校公共场所,悬挂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横幅、海报、展板,发放相关宣传手册,营造校园防诈骗宣传氛围。
(四)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专题培训
学工部邀请公安或金融机构相关专家到校,为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项知识培训。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政治敏锐性,从政治斗争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从维护学校形象、构建平安校园、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作为当前校园治安整治、净化校园风气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宣传,营造声势
要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始终把法治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同时要结合典型案件,以案释法,以法施教,提高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牢固树立诚信为本、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
学校反诈骗安全教育工作方案2
为贯彻落实中央、浙江省和《瓯海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为进一步筑牢教育系统防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的“心防意识”和“反诈拒骗能力”,达到“本人不受骗、家人不受骗、更多身边人也不受骗”的反诈目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打防治并举、以防为主、以打为要、以治为基”理念,坚决遏制教育系统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维护师生的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